张震宇:温州“金改”初见春绿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7-03-23 14:34:00
查看评论

  风险处置攻坚迎来“开门红”!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16.28亿元、不良贷款率2.65%,比年初减少0.95亿元和下降0.04个百分点,延续3年来持续“双降”趋势。

  伴随着“金改”等各项举措有力推进,从2011年起爆发局部金融风波集聚温州的“阴霾”,正在加速消散。

  张震宇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专访

  再过10多天,“金改”就要迎来五周岁生日。五年前万众瞩目的“金改”,这些年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过程,是否符合大众的期望,接下来会进入什么阶段?作为其中的重要见证人和推动者,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又有着怎样一番感慨?

  

  问:之所以在温州搞“金改”,很多声音都把它归结于2011年那场局部金融风波,再回头看那场风波,你能否帮忙总结下,当时的温州到底怎么了?

  张震宇(以下简称“张”):当时温州出现了三项失衡:首先,温州的地方金融和在温州的国家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地方很弱,国家很强;

  第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直接融资很弱,间接融资则非常强,当时的主要融资渠道依赖银行贷款,银行方面贷不到款,中小企业就只能依靠民间借贷;

  第三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银行在温州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体系,而包括证券、期货、股权私募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温州非常弱。很多老百姓不知道融资渠道有多少,只知道向银行贷款,或者向民间借贷;

  还有一个原因是,温州当时缺乏相应的金融监管。如果出现风险,公安等部门就立马打击,当中没有一个缓冲地带。

  

  问:也就是说,当时温州的金融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后来推行的“金改”,采取了哪些对策?如今不良率降低到3%以内,是否意味着局部金融风波已经消除?

  张:温州主要在金融供给侧方面打出了“组合拳”。

  针对以往中小企业短贷长用,杠杆高企的状况,温州开展“增信式”、“分段式”、“年审制循环贷款”等还款方式创新,累计转贷2332亿元,实现小微企业还款与续贷的无缝对接;率全省之先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合理授信。截至2016年末,全市授信企业的平均授信银行数由2013年末的1.7家下降到1.22家,平均担保企业数从2013年末的0.9家下降到0.69家。

  针对一直以来温州实体企业融资结构单一、融资成本高企的状况,温州编制发布“温州指数”,为民间借贷双方搭建起信息传递的桥梁,提升民间融资价格透明度;引导民间借贷逐步从“熟人社会”向契约化的经营性借贷发展,截至2016年末,累计备案民间借贷超过451亿元,超过全市民间借贷总规模的50%;规范民间借贷服务,温州先后设立7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5家独立备案中心和1家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为民间借贷活动搭建规范化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度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对接资本市场。

  温州深入开展“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累计将292个失信对象分八批次在市级媒体进行公开曝光,60家涉嫌逃废债务企业列入约谈,104个失信对象列入公安打击;公安部门连续数年开展“治赖追逃”专项行动,共抓获逃废债上网逃犯1013名。

  但是温州“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依然突出存在,因此“金改”还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问:“金改”五年,中间有哪些重要节点,你能否简单历数下“金改”主要过程?

  张:自2012年3月28日中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温州按照国务院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以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一边刮骨疗伤,一边培元固本。

  期间可分作两个阶段——

  2012年起实施的12项改革任务,可称为“温州金改1.0版”。到2015年三年期满,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都已得到实施,全面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地方金融发展与国家在温州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协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与金融间接融资的发展不协调;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有缺陷的“三个不协调一个缺陷”。

  2015年3月24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意见,浙江省政府同意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出台,即金改“新12条”,可称为“温州金改2.0版”。这个阶段旨在进一步破解“两多两难”,使“金改”从宏观向高水平、新领域、深层次的微观拓展。

  

  问:近年来,外地陆续出了诸如泛亚、e租宝等事件,温州相对太平,很多人把此归功于“金改”。作为金融风险先发地区的探路之举,温州“金改”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张:温州金改实施之初,有专家曾公开质疑是否有意义。但这五年来,温州成为全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城市;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搭建民间借贷综合服务平台;成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管理局;首创开发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实施的“全国率先”改革项目总计达到了16项,已为全国金融改革作出大量创新探索。

  利率和民间融资,是最影响公众获得感的“金改”指标。2016年末,温州全市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为5.73%,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5.98%,比2011年末分别下降2.93和9.46个百分点,已实现连续五年下降。可以说,温州金融运行进入筑底回升、增长蓄势阶段,向好态势越来越明显。

  2016年12月22日,浙江省第二家“坏账银行”――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意味着温州更加快速处置不良贷款,争取2018年实现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常态化,金融生态基本恢复。

  

  问:频频有地方组团前来参观学习,似乎成为温州“金改”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温州都有哪些经验,具有全国借鉴意义?

  张:因为先行先试,“温州经验”开始持续输出。比如,温州信贷投放企稳回升,不良资产处置加速,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大胆试水金融服务新模式,普惠金融覆盖面大大提高,金融保障有了“温州探索”;小微企业有政府增信“撑腰”,大中企业到资本市场“掘金”,企业融资难有了温州“新解法”;民间融资实现规范化和阳光化,形成地方金融监管的“温州样本”等。

  至今,温州已经有“温州指数”监测网络、金融综合统计、民间借贷“阳光化”、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三位一体”农村互助组织、推动民间融资管理立法、隔断“两链”风险传导、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民营银行设立等九个方面的举措探索成功,在全国或者全省部分地区获得复制推广。

  

  问:2017年围绕“金改”会有什么重要举措?

  张:金融综合改革方面,2016年做好探索、深化、提升三篇文章,探索区域资本市场保荐人机制,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并努力推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一批地方金融相关机构设立。加大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力度。

  2017年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巩固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我们将坚持改革评估和发展深化两手抓,继续干在实处、争做标杆。一方面,争取省政府和人总行支持,开展温州金融改革五周年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另一方面,按照省、市金融改革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谋划和落实年度改革工作,重点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推动金融生态恢复常态、开展地方金融监管综合试点等方面持续发力,使改革措施更好服务经济、服务民生,进一步扩大温州金融改革的“样本”效应。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