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投资87亿元 瓯海连续三次斩获治水“大禹鼎”
温州网瓯海支站讯(一鸣)去年累计完成治水资金29.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0.2%;全面启动并完工11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89条河道、4座山塘及1座水库完成清淤;353条河道配备“河长”......近日召开的浙江省剿灭劣五类水誓师大会上,我区以优异成绩再度斩获2016年度治水“大禹鼎”,并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优秀区”称号。迄此,我区三年累计完成治水投资87.3亿元,温州西向排洪工程、牛山公园、荷塘月色公园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率先创成省级“清三河”达标区,建成生态河道81.5公里,成为全省仅四个、温州唯一的县市区连续三次捧回浙江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我区三次蝉联“大禹鼎”的动力是什么?2014年“五水共治”打响后,我区启动实施“净水” “蓄水”“活水”“美水”“亲水”五大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推进55个总投资106亿元的治水项目建设,着力修复水生态、美化水环境、提升水功能。对于中心区河道,我区从城市发展的未来出发,做好远景规划,着力打造两个集休闲、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河道旅游圈,其中用3年时间完成第一个总长约9公里的河道旅游圈;用5年时间推进拓展至铁路温州南站、汽车公园约15公里的河道圈建设。
为保证“五水共治”工作接地气,我区多管齐下,创新体制机制,保证治水工作落地,治水专项资金也从2014年1亿元提高到2015年、2016年各1.5亿元。同时,让民间、民众、民企成为治水主力军,率全省之先成立的“治水公益基金”达8000余万元。
治理黑河、臭河、垃圾河是一场硬仗。2015年,我区投入1.5亿元,通过截污纳管、畜禽养殖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流域生态修复、活水畅流、沿岸绿化驳坎、排污口整治等。当年完成辖区范围内7条垃圾河计6.5公里和70条黑臭河计55公里的整治目标。河道黑臭现象基本消除,河道水质正在逐步好转,河道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率先创成省级“清三河”达标区。
在防洪水排涝水方面,西向排洪瓯海段工程全面建成,新建桃源水库、任桥河拓宽整治工程、牛山生态河道、泽雅小流域治理工程顺利推进,片区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在保供水方面,为保障泽雅水库承担的温州市区30%的原水供应量,我区强制关停或搬迁库区小规模养殖场,并取缔机械造纸加工作坊263家,拆除腌塘2126个,使水库水质稳定在Ⅲ类水以上标准。
如何使河水融入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人居品质,是城区治水的另一个重点。我区头两年先后投资1.46亿元用于河道建设,完成半塘河河道整治和景观工程建设,并先后启动沉木桥河整治和景观工程、中河西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全区累计建成荷塘月色公园等滨水公园15座。
继两次获得“大禹鼎”后,我区乘胜追击,突出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抓“清三河”巩固提升、抓排污口专项整治、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抓河湖库塘清淤,打造“五水共治”升级版。全年累计投入治水资金29.3亿元,实现平原河网水体氨氮、高猛酸盐指数、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平均浓度又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0.0%、6.6%和14.6%。
与此同时,我区注重抓“河长制”落实,去年共选配946名党政干部分别担任353条河道的“河长”,并配备河道警长367人,实现了全区所有河道“河长制”全覆盖,确保河道条条有人管、时时有人抓,全面落实“一河一策”。今年,我区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措施,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治理,着力念好“拆、截、治、清、修、管”六字诀,重点打好控源、治污、水质提升“三大攻坚战”,坚决打赢劣五类水剿灭战,争当全省、全市治水标杆城区。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