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温州留人才?听听代表委员与网友的声音
温州网讯 温州高校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位居全省第三,然而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不少大学毕业生却纷纷离开温州,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留温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引起了包括浙江新闻以及众多新闻app的转载。在评论后台,市民们纷纷提出各自看法,两位市民还写了数千字的建议发邮件给我们。
-网友声音(摘录)
留人要留心,“配套工程”要优化
网友xwm: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要两手抓,一只有形之手就是用人单位要珍惜人才,用人单位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促进人才发挥才能,晋升机会提供保障,另外一只是无形之手,留人要留心,政府需要为人才及家属长久发展营造环境,如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名誉,落户,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等配套工程优化导入…
网友Hi Great:政府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出了不少好政策,但是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要培育中端人才,留住中端人才。兰州理工温州分院研究生毕业、或者其他高校研究生毕业生在温州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温州高校科研机构少、事业单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也不多,留在温州的硕士毕业生大多需要自主创业。然而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很难享受政府出台的人才红利,例如551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人才等人才政策中端人才达不到、够不着。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人才评选还是向高校、知名企业倾斜,创新企业的人才很难被挖。
网友宝宝:宁波企业绝大部分是双休,且提供公积金。但是对比温州企业,绝大部分是单休,很少提供公积金。另外,家族企业温州算是比较典型的了。晋升通道如果遇阻,有点本事的,谁愿意看别人脸色,捧着别人踩着自己过日子?
除了政策、企业因素,还有很多市民留言指向环境。他们表示,跟同类城市相比,温州房价物价偏高,而城市品位、交通条件、生活品质远不及铁三角的杭州、宁波,甚至被嘉兴、绍兴等地“赶超”,生活压力太大,希望政府的有为之手做出举措,有所转变和改善。
网友吴光龙: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建立平台。温州需要人才,而人才则是需要平台支撑,环境支撑。至于温州要建立什么平台,我觉得可以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入口,通过民间智库等社会组织,强化对温州城市的研究和梳理,等到成一定气候后,可以建立温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研究机构。
-代表委员建议
政策要倾斜,用“硬”政策留人
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物电学院教授刘桂今年的提案就是关注“温生回归”。
“温商回归,‘温生’也需要回归,温生不单单是温州籍的学生,也包括在温就读的学生,让他们留下来。”刘桂说。
“温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才金字塔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温州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塔尖),同时温州也有数百万外来打工者(塔基),然而人才金字塔的中部(塔身)较为薄弱。作为支柱力量的塔身,量大面广的高校毕业生需要社会的关注。”刘桂说。
如何提高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刘桂建议,通过鼓励高校老师到对口企业挂职、业余到企业兼职等形式,引导各类人才参与企业创业创新;建议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创业创新委员会,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贷款担保等服务。建议政府在大学生就业较多的区域建设廉租住房、人才公寓,为留温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创业学生解决住房问题,并为留温工作的本地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安家、购房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优惠政策。
市人大代表、市维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贤俊认为,市委提出“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之后,“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我们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人才问题是温州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呼吁,各地党委政府要尽快出台‘硬’政策,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人文关怀、文化交流等方面同步发力,让外来人才在温州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专家观点营造尊重、鼓励创业者的良好氛围做好“心”文章
徐旭东(温州大学社会学教授)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重要人力资源,更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另外在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高校毕业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创建铁三角的重要人才支撑。如何把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心留在温州,从而在温州安居乐业,是地方经济发展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掌上大学”这样在温州土生土长的创业团队离温,令人扼腕,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分析“温生”离温,不难发现区域位置、政策倾斜、城市基础环境是重点原因。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方面温州要继续改善优化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另外一方面,温州是创业的热土,要营造尊重、鼓励创业者的良好氛围,强化物质、经济要素保障,留心才留人,做好“心”文章。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王乐乐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