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手起家到饮水思源 三秦大地的“五彩”温商故事

温州网 2018-06-25 07:49:00
采访组走进西安、遍访陕西,只见一幅由16万在陕温州人共同绘就的五彩篇章,正徐徐展开。

  温州网讯 古城西安的仲夏,一年中最好的赏花季:满城的石榴花绽放,或红或橙,尽收眼底。道旁的国槐也不甘示弱,淡黄小花配上青绿阔叶,同样美得刚刚好。

  人们常说:五千年中国看西安。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从这里起步,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千年繁华。

  而今的西安,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风华正茂。孕育了中华古文明的八百里秦川,与现代商文化不期而遇,完美交织。

  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上世纪70年代,千里之外的温州人就横跨大半个中国,将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带到这里,用自己的奋斗故事,续写十三朝古都的传奇和辉煌。

  当温报集团“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采访组走进西安、遍访陕西,只见一幅由16万在陕温州人共同绘就的五彩篇章,正徐徐展开。

  蓝色创业从白手起家到饮水思源

  相对于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窘境,辽阔的中原大地资源禀赋较好。改革开放之初,不少温州人选择背井离乡,闯荡中原。

  现任陕西省温州商会会长、西安温州商会会长吴联配,早在1982年就踏上了这片土地。当年还不到20岁的他从苍南到西安,当起推销员,靠着一股韧劲,骑着自行车走遍大街小巷,到各大单位拉印务生意。1990年,他承包了当地的一家印刷厂。1998年,他成立了陕西沪港印务经贸有限公司。不久后,陕西沪港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如今,陕西人用的绝大部分证件的印刷,大多出自吴联配的公司。

  少小离家老大回,几乎是所有第一代“蓝”字辈在陕温商的共鸣。三四十年前,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争当改革开放巨浪中的“弄潮儿”;三四十年后,他们将改革的红利化作财富,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陕西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龙湾商会会长何崇秋,1980年揣着几百元只身来到西安。在西安,他搞过羊毛衫批发、开过服装店、办过裁缝店……经过摸爬滚打,2015年,他一手创办的西安美丽时服饰有限公司挂牌上市,成为陕西省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在服装界的“异常成功”,为他在业内赢得了“何美丽”的雅称。

  陕西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陕西创园实业公司董事长刘文豹,也是从传统行业做起。1990年,他从乐清到陕西闯天下,汽车运输、代理销售品牌汽车……打拼20多年,用他的话说,每次创业都像在“第一次吃螃蟹”。

  而现在,刘文豹又在“吃螃蟹”。他几乎每天都在忙着中国西部·西安(温州)服装产业园的相关审批手续。该产业园,是陕西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在西安临潼,总投资10亿元,总规划面积1000亩。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50亿元,可解决3万多人就业,是陕西最大的服装产业园。

  说起当年刚到西安时的艰难,西安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瑞安商会会长黄余良感慨万千。15岁初中毕业,黄余良在老家跟父母贩卖海鲜和干货。后来,在父亲资助下,他和姐夫带着9000元到西安投奔姐夫的一位同学。

  初来乍到,两个人都没有从商的经验。1987年7月1日,他们在西北政法学院(今西北政法大学)附近开出第一家“光明眼镜店”。怎料,暑假开始,学生大多离校,才开业的眼镜店生意就凉了一大半。次年初,他们忍痛亏损2000多元将店铺关闭,转而进驻西安东大街。谁知,姐夫在乘坐公交时,原本用来购买设备的900元却不慎遗失。

  相较之下,童安桂来陕西的时间要晚一些,不过他扎根的地方可不一般。1992年,仅26岁的童安桂就敏锐地发现商机,从老家乐清来到延安,凭着7年推销员经验,怀揣着6000元,靠卖温州产的鞋服、兜售乐清的低压电器,开始创业。为了省钱租店面,他住一个月租金只要60元的窑洞,学当地人蘸辣椒酱吃馍馍。1998年,他创办了延安市叶青商贸有限公司,主营电器。

  也就在那时,我国启动大规模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这让童安桂抓到了商机。当时,作为产油区的延安,电器设备相当落后。冬天冷,当地人就烧烟煤取暖,空气污染很大。那时,童安桂每天骑几个小时自行车去油田拉业务,每次回到家都能从鼻子里掏出一块“黑炭”。

  2014年7月,童安桂接任延安温州商会会长,并任陕西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他还担任乐清翁垟前湖埭村村委会主任。西安、温州两头跑,一度成为他的常态,直至去年底卸任村主任一职。过去的三年,不仅要为商会谋发展,村里截污纳管、道路硬化等项目,也都要他亲力亲为。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吴联配说,大多温商常年往返于陕西、温州两地,回来看看的不只家乡的绿水青山,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老家的投资发展。

  去年8月,乐清市招商局向陕西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陕西五菱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跃抛出招商引资的“绣球”。他积极响应,投资数千万元在乐清再开一家4S店,预计近期便可开张营业。

  现如今,黄余良已将“光明眼镜”招牌生意交给了侄子和外甥们打理,自己转型做品牌运营和商业地产开发。他说,如果条件合适,将回乡投资康复医疗和旅游开发。这正如他的微信名“饮水思源”。

  绿色转型从垃圾处理到新兴产业

  去年,西安温州商会组织了10来家实力会员,组建了陕西省沪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当地几家企业联合参与“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

  西安温州商会副会长黄贤群说,在陕温商对绿色环保事业关注已久,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扶持政策指引下,从外地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率先在西安高陵、延安富县、河南许昌、河北石家庄等地试点。

  来自苍南的林加准,现在是陕西省温州商会和西安温州商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上世纪90年代初到河南郑州创业,2010年响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号召,抓住机遇转战西安,开始标准化工业厂房的投资建设。此次,也参股投资了该项目。林加准说,商会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是重大的,这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商会这个大平台,可以更好对接政府部门,更好地抱团拓展市场。

  以商会名义成立公司,从而投身绿色环保产业,只是吴联配的“小目标”,他更希望,能够通过商会的引导,激发在陕温商转型发展的灵感。

  一直与电器打交道的童安桂,去年从德国引入了一款可以提高汽车发动机效率、减少尾气排放的节油卡产品,并取得了在郑州的代理权。

  从配件销售到实体代理,再到创办企业,30多年来,陕西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西安长城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星海一直专注电器行业。而近两年,陈星海和几位温商则在着力打造西咸新区温商高端制造产业园,占地800亩。其为企业提供的标准厂房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并且房顶均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说起绿色转型,陈星海还在下一盘“大棋”:去年开始,他瞄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但他瞄的不是新能源汽车,而是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充电桩。目前,他正在西安全城找地,对充电桩布局进行谋划。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在陕温商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非常注重自身学习和能力提升。像何崇秋,这几年紧盯新技术,创办了西安好好开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智能化研发。他风趣又认真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温商成就非凡,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成绩簿”中,不能停留在“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新一代已睡“太空舱”了。互联网已成“古典”,区块链已经来临。四个“敢为”、四个“天下”的精神既要发扬光大,更要注入新思维新理念,以创新“后温州商业模式”。

  转型,最需要理念开路。吴联配说,2015年,陕西省温州商会瓯越商学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国温州商会开办的首家商学院。每年,该商学院都会借助当地研究院所、高校等资源开办学习班,组织在陕温商集中学习,提升企业家的思想,拓展他们的视野。目前,瓯越商学院已举办6期研学班,期期爆满。

  青色接班从浪尖跳舞到创新继承

  苍南的肖云甸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温商。他的创业起点不在传统行业,而是直接将眼光盯上了西安的人才资源。他开了一家猎头公司,名为“陕西文创人力资源管理公司”。

  吴联配这样评价肖云甸的猎头公司:线上线下结合,搭建优质平台,实现人才落地……这是年轻人的眼光。

  除经营企业,肖云甸还有一个身份,便是陕西省新生代温商联合会会长。他的使命就是把在陕的同龄企业家汇集在一起,大家更好创业创新,传承温商精神。该会现有200多名会员,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企业家。肖云甸说,他们不做“富二代”,而做“创二代”,希望让企业走向百年长青。

  对于1987年出生的胡明钊来说,不知何时起,他就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要接过父亲胡建跃手中掌管陕西五菱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大旗。所以,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几乎没有多想,就受聘上海一家汽车4S店,“卧底”学习汽车销售和管理经验。

  经半年“取经”后,胡明钊先回到乐清,任职父亲在乐清的4S店,从基层员工做起。2014年,胡建跃看到儿子逐渐成熟,便让他担任乐清公司总经理。2016年,胡建跃将儿子调到西安大本营当总经理。

  “我比较保守,只想开一家稳一家,儿子思维比较前卫,在管理和拓展上有创新。我就给他当后盾,让他在浪尖上跳舞……”胡建跃说,待平稳度过“接班期”,他就可以功成身退,环游世界了。

  对于父亲的安排,胡明钊说:“父辈的创业精神我要传承,但我要把重心放在创新上,包括销售方式和管理模式,都要创新,不然会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现在,我不把自己当老板,只把自己当职业经理人,把公司管理好、经营好。”

  青出于蓝,胜于蓝。除了像胡明钊这样接盘或即将接盘父辈产业外,在陕西,还有一批青年人传承着父辈们的奋斗精神,在丝绸之路起点上“开疆扩土”。

  橙色公益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

  商会,让身在异乡的温商有了家。多年来,他们抱团取暖,稳步发展。如今,在陕西站稳脚跟的温商,开始抱团,投身温州和西安两地的公益慈善事业。

  黄余良这几年频繁回乡举办公益活动。2013年春节前夕,他在瑞安仙降为数百老人举办敬老宴,并陆续为家乡兴学助教、修桥铺路等捐资超70万元。在他影响下,不少在外瑞商跟风行善,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在当地蔚然成风。

  2011年,“爱心温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走进延安,延安温州商会捐资5万元,帮助贫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2013年7月,延安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当地产油区的原油外运渠道受阻,导致积压。延安温州商会主动捐资,打造临时储油库,解燃眉之急。

  西安温州商会发起的光彩事业,更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目前,商会已累计为灾区、贫困地区捐款近千万元,捐物3万多件;对口帮扶周至县楼观镇9个村80户,资助大学生30余名。该会筹资在蓝田县宣堡村援建“西安光彩小学”,在辋川乡斗沟村援建“希望小学”,在周至县厚畛子镇援建“光彩学校”。每年冬季组织“暖冬”行动,为需要帮助的抗战英雄、清洁工等送温暖。

  “用最温暖的橙色在陕西这片土地上撒播温州人的爱心。”在吴联配看来,善行天下、义行天下,正是流淌在陕温商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不管在瓯越大地,还是在异地他乡,温州商人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诚信精神。

  其中,陈星海是个典型代表,他以诚信为原点,守护着“温州制造”名誉。在企业里,陈星海对生产有一套近乎苛刻的标准,且有一支强大的售后保障队伍,在榆林、延安等地配有技术员,一旦产品出故障,可保证售后人员在省内12小时内上门解决,省外24小时内到位。对任何问题,陈星海不回避。

  胡建跃与他的合伙人杨海忠,合作20年,但他们还彼此不知道对方老家具体在哪。因为此次采访,胡建跃才得知杨海忠是鹿城藤桥人,杨海忠也才知道胡建跃是乐清人。“既然合作了,我们就相互信任,不问出处……”非兄弟,成为合作伙伴后,却有着兄弟般的信任。

  红色引擎从埋头赚钱到精神引领

  5月20日,陕西省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西安温州商会党总支书记林太中刚出差回来,就忙着和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刘智隆讨论近期各支部活动安排。

  早在1996年9月,西安温州商会就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家异地温州商会党支部。2005年7月,西安温州商会又成立西安异地商会中的首个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2016年11月,陕西省温州商会也成立了自己的党支部。

  “商会很团结,党员会员冲在前头,争着参加各类回报社会的公益活动。”在林太中看来,这几年,西安温州商会党建工作渐入佳境,尤其是党员会员在其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仅2016年,西安温州商会党总支就获得“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四星级党组织”和“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去年,陕西省个体私营企业党委史无前例地给西安温州商会分配了9个入党名额。

  林太中说,每年各商会分得入党名额的多少,是对商会党总支、各支部以及党员个人综合考评的集中反映。得益于此,截至去年底,西安温州商会共有党员87名,另有约20人已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组织300多名流动党员定时参加党组织生活。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成为在陕温商的思想自觉。吴联配说,加强党建工作,对凝聚商会力量很有帮助。在西安温州商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入党不看资历,谁对社会和商会贡献多,谁就有资格被优先发展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

  说到红色党建,不得不提革命圣地延安。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得到升华。

  离乡40多年,1997年起扎根延安,2001年在延安入党,对于商会的党建工作,延安温州商会党支部书记连查法最有发言权。

  1975年,木匠出身的他便开始跟着师傅走南闯北,青海都兰、广西柳州、天津、西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2005年,创办了延安圣乐商贸有限公司。

  有人说,连查法的创业经历,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温商的奋斗史。不过,连查法觉得,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他的今天。所以,如今连查法逢人就说“我和延安有缘”。2001年,他如愿入了党。

  近些年,来延安的温商越来越多。2009年,延安温州商会应运而生,并经延安市委特批成立延安异地商会中最早的党支部。

  “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温州是民营经济之都,非公党建走在全国前列。”连查法说,近年来,不仅温州的党员干部,民营企业家也常组团来到延安干部学院,深入延安革命旧址,学习了解革命史实,缅怀革命先辈业绩,感悟延安精神。

  “用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来指引企业,有助于民营企业塑造企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连查法说,延安温州商会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为延安精神和温州精神穿越时空的对接贡献力量。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采访组记者 施文洪 朱斌 黄云峰 王诚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