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二代异乡续写梦想 温商接力棒在他们手里传承
温州网讯 温州孕育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代商人,他们担当起改革开放冒险者的角色,成就了曾经温州的对外形象。
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一代温商多数开始考虑接班人。而首批创业者的后代,容易被理解成为“富二代”,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成为“人生赢家”。然而,在云南采访中,记者认识了不少当地的“温二代”“富二代”,他们与记者的对话过程,能看到他们有别于父辈的创业路径,更感受到承接父辈的温州人精神。
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在昆明温州总商会的宣传墙上,7位年轻人穿着正装的照片张贴在醒目的位置,照片中的他们笑靥如花,青春的朝气扑面而来。如果不是旁边的云南新生代温商誓言,很可能会错认为他们为某个时尚明星,他们的身份是“云南省新生代温商联合会初创团队”,“温二代”的标签,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身高最高的王子伦位于7位年轻人中间,显得特别醒目。去年,在昆明温州总商会22周年庆典暨云南省新生代温商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王子伦被推选为首届会长,成为在滇新生代温商的领头人。而王子伦的父亲,正是昆明温州总商会会长王国新。一时间,父子两代会长成为在滇温商的一段佳话。
王子伦从小在昆明长大,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大人眼里的乖孩子。高中毕业,他去了新加坡留学,就读企业管理专业。2012年回国后,先是到深圳发展银行上班,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第一次“创业”是负责打理一家酒店,从酒店建设开始,到酒店装修、开业、投入运营等等,全由他一个人负责。因为酒店是独立核算、盈亏自负,所以对首次创业的王子伦来说,压力非常大,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对手下的员工负责。在他看来,这一次尝让他有机会用在外求学所获得的知识,将酒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也为他转向未来的公司经营打下基础。
父亲是会长,儿子也是会长,是否受到了父亲的荫萌?王子伦对此持否定的态度,“父亲对我的管理可以用‘放纵’来形容。”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有家族事业的孩子,他没有过着富家子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除了上学,父亲没有给他更多的物质支持。他现在从事的事业,不仅带动父亲经营产业的升级转型,还率先进入了父亲从未涉足的信息技术产业。
第一次创业的试水之后,王子伦于2014年开始接触物流产业。在当时互联网+概念还未流行时,他已经有了独立打造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思路。为了寻找优质合作团队共同组建平台,从2015年开始的近300个日夜里,王子伦带着自己的初创团队飞往全国各地,在60多次的往返飞行之后,最终与上海天地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通过平台引入和团队融合,2016年牵头组织第一家“互联网+公路港”模式的物流平台正式入驻昆明。
有了物流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支持,王子伦所在的云南巨力物流园实现了从传统的“车等货”到“货等车”的转变。
王子伦表示,在物流行业中,最主要的固定支出就是物流车辆的运营费成本。以往每辆货车在传统的物流运输过程中,每月运输量在1万多公里,而经过物联网的数据计算,以及货与车之间的高效运转,目前车辆每月运输公里数可达3万多,整体的效率提升保守估计可达30%以上。
如果说从事物流是在父亲经营产业的基础上,那么,最近他涉足的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产业,则是他独立进入的新兴领域。他投资的云南勤修档案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正式开业,这是一家为企业或单位记录“轨迹”的公司,在目前的云南还是“独此一家”。
“为什么在中国缺少百年老店,或者有些百年老店追溯起来都找不到源头,其实都是因为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不重视对企业‘轨迹’进行记录。”他说,这家企业就是从事专业、高效的档案寄存、档案整理和档案数字化处理等业务,以此帮助企业系统化梳理各类与发展相关的文件档案,同时还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目前,从事这块业务的民营企业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成立1个多月以来,已经有十几家政府部门或大中型国有企业成为他的客户。在这其中,他还利用已有的资源,开辟了一个私人保管柜业务。
与王子伦对话的过程中,会发现他对经营产业的许多想法都十分前卫,处处都在探索着更加高效的经营手段。跟父辈相比,他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闯劲”表露无遗。
但在谈到担任新生代联合会会长的工作时,他的行事风格又开始向父辈靠拢。“对于联合会活动组织、人员安排等具体事务,王子伦都会亲历亲为。”云南省新生代温商联合会的秘书长袁鹏程介绍,王子伦这点与他父亲王国新十分相似。“‘会长’这个身份对我来说,更强调地是做好服务。”王子伦说,联合会的入会门口,为18至38岁的温籍在滇青年,目前正式入会会员总人数已过百人。在担当起为这批新生代服务的同时,他认为,联合会不是一个年轻人吃喝玩乐的平台,核心工作还要是做好引导传承,让老一辈温商的精神得到继承。
“联合会将致力搭建一个‘叙乡音、话发展、聚乡情、聚力同行、筑梦远航’的平台,培养一批推动企业传承发展的新一代优秀企业家。”王子伦说。
在大山深处沉下心来
2011年,已从事机电、房地产生意二十多年的温州商人涂良华转身进入林业市场。当年,他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斥资1000多万元,竞拍到1万多亩国有商品林50年的林木使用权,温商弃“工”从“林”的消息,被国内诸多媒体报道。当时,他为专注林下经济所注册的公司——云南安得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以儿子涂安得利的名字命名的。
这块与缅甸为邻的山林土地,无疑有着吸引温商的巨大市场价值:可供年开采4000方的林木轮伐指标,多以西南桦、柚木等优质高档木材树种为主。接近热带的林地上,更适合各种经济作物种植。涂良华当时表示,他计划投资1.5亿元,在这片林地种植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
“2014年大学毕业,我就跟随父亲参与到这块山林的开发工作中了,目前负责公司的市场和营销工作。”1992年出生的涂安得利,在亲朋眼里还是个爱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可以沉下心,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一干就是4年。
“那一片林子附近居住,都是当地少数民族村寨,刚过去的时候,生活条件确实艰苦,尤其是处于深山之中,人烟稀少,与城市的喧嚣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滋味。”他说,恰恰是这样的深山老林,为投资林下种植名贵药材及生态放养畜牧产品,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这几年,他们在当地建成厂房3300平方米,生活区2600平方米,办公楼1200平方米。目前已经种植铁皮石斛800亩、灵芝200亩,公司中90%的成员是当地百姓。通过邀请林业技术人员到当地当地村寨讲授灵芝等药材种植技术,项目辐射当地两镇一乡(翁嘎科镇、勐梭镇、力所乡),带动农户512户,户均增收6800多元。2011年至今,累计为勐梭镇王莫村上依冷组、下依冷组和翁嘎科镇班岳村坡永组解决3500余人的劳动力就业。
对于经商,涂安得利从小耳濡目染,虽然负责的工作是市场营销,但他常常会有新想法与父亲探讨。“有时候我的创新想法不被看好,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最后的事实验证,我的想法还是有可取之处。”他说。今年,公司引进了一套新型制碳设备,其制碳原料主要来自于仿野生铁皮石斛废料、灵芝接种后的废弃菌包,而且做到废弃物的二次利用,有助于环保,年产量达1800吨。引进这套设备就是涂安得利在主导,他认为,生态循环再利用是国家倡导的,同时也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他说,一产投资大,回报慢,未来在继续扩大种植的情形下,会规划发展配套旅游、康乐安养等产业,最大限度利用好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
“这几年每年只能回家2、3趟,虽然回去的少,但每次回去都感到无比情切,我为自己是温州人而骄傲。”涂安得利说,自己年纪小,但作为云南省新生代温商联合会的初创成员之一,他希望这一代人能秉承父辈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打响温州人的品牌,为事业拼搏,为家乡增光。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采访组记者沙默陆剑于林春芹杨冰杰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