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根”在家乡 南宁温商实现草根创业奇迹
温州网讯 即便以如今如此便利的交通和信息传递条件,距离温州航线1400公里、车程1700多公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对于生活在东南一隅的温州人来说,仍然是偏远的相对落后的他乡。
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一批又一批没有多少资金也没有多少资源的温州人,为了生活和梦想,只凭勇气和发现市场的眼光,不远千里勇闯南宁,在这个远比北上广深等城市落后但竞争也相对较小的城市打拼。他们追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成立六十周年,和成为广西乃至我国面向东南市场重要节点和桥头堡的南宁一起成长,无中生有,以小博大,以温州人最熟悉最擅长的方式,实现了草根创业的奇迹。
初夏,“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南宁,走访在各行各业打拼的温商,呈现他们的草根创业经历和梦想。
从“动力头市场”到“和平商场”
家乡他乡同样的创业梦想
朝阳商圈位于南宁市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兴宁区,是南宁市最老牌的商圈,可谓是市中心的中心。这里聚集了南宁百货、西关新天地、悦荟广场等至少六个大型商场和百盛商业步行街、中山路美食街两条商业街,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让联合采访组一行人熟悉而亲切。
而更让人感觉恍如身在温州的,是商圈内人民中路上的两家已开了三十来年的老商场——和平商场和新和平商场。市场内密密麻麻的店铺,以服装、服饰为主的百货批零方式,让人以为是温州的动力头市场、妙果寺市场、白马市场再现南宁。
新和平商场市场管理处负责人左文昌介绍说,这两个商场分别开业于1989年、1991年左右,近30年都是南宁及周边城市商贩、百姓批发、采购的主要市场。其中,“8”字形的新和平商场营业面积22000平方米,共有五层营业大厅3200个摊位,而圆柱形的和平商场面积和摊位数都小于新和平商场。这里是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商人闯荡广西的落脚地和据点,来自温州、广州、莆田等地的服装、电器、灯具、小百货等也源源不断从这里出发再扩散到广西各地。
“最鼎盛时,两个商场店铺有近六成为闯广西的温州人所开。”南宁温州商会会长、广西鑫天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天翼)董事长李成催回忆。温州人选择闯广西,是因为相比广东、上海、北京等竞争激烈的热门地区,相对落后且竞争不激烈的广西,更适合没什么资金也没多少资源的温州人打拼。而有这么多温州人涌入和平商场、新和平商场,则是因为这里对于初到南宁的温州人来说,是小成本创业的黄金宝地。
“这里的格局、氛围,都和温州曾经的动力头、白马、妙果寺市场差不多。”在和平商场里开了1家五六平米小店,专卖鸭舌、鱼生、蟹酱等温州特产的文成富岙乡人富林通说。现年43岁的富林通4年前只带了3万多元走出富岙山区来到南宁,最终选定在这里开温州特产店。这几年生意稳中有升,年销售额达十五六万元。他憧憬着在这里完成原始积累,然后找到一个好项目,像当年从动力头、妙果寺等市场走出来的温州企业家一样,实现“草根创业”梦想。
人在他乡“根”在家乡
借得温州“水”灌溉南宁“田”
许多温州人还在像富林通一样络绎不绝地来到南宁,在和平商场、新和平商场等地方打拼,而以和平商场、新和平商场为缩影和代表的温州人“草根创业”群体,已经涌现了如李成催、陈云毅、吴格达等众多“草根创业”的奇迹。虽然来到南宁时只有勇气和眼光,但他们人在他乡“根”在温州,借助温州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链,在南宁实现了创业梦想。
1997年,23岁的李成催来到南宁闯荡,头7年和妻子落脚在和平商场及周边街区,做床上用品的批发和零售生意,慢慢积累了60余万元。李成催发现,老家永嘉县桥下镇的教具已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而广西的教具产业当时还是一片空白,他萌生了在广西办教具企业的念头。
2004年,李成催倾尽全部资金再加四处筹借,最后花800余万元在南宁那桐经济开发区买下50亩地,盖起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与1500平方米的厂房,置办了第一套教具生产设备。
“创办伊始,我的‘靠山’是桥下成熟的教玩具产业链。”李成催说。广西教玩具产业一片空白,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产业链的支持,鑫天翼的很多零配件采购自1000多公里之外的桥下,而李成催则专注于产品设计和质量把控。依靠来自家乡的产业链支持,目前,鑫天翼的厂房面积已扩建至30000平方米,主要教具产品增加到三十多种,而在广西类似产品市场中,鑫天翼的产品所占份额高居榜首,年产值达2亿多元。
比李成催早两年来到南宁的广西金德泰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毅,老家在乐清柳市,原本在海南做温州电器、灯具等产品代理生意。然而,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让陈云毅等在海南做生意的温州人举步维艰,纷纷转移阵地前往重庆、北京、上海等地闯荡。考虑到自己可能吃不消上海、北京等地的市场拼杀,陈云毅最后决定去南宁,代理销售温州的低压电器,一做就是5年。
陈云毅惊喜地发现,当时温州人在广西创办的电气制造企业竟然只有三四家,而广西本地电气企业的产品质量,远远不是柳市电气产品的对手。他觉得创业办厂的机会来了。2000年,陈云毅拿出全部身家50万元,在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租了一个厂房,购买了生产设备。第一年,金德泰的产值就超过300万元。发展至今,公司占地面积达23000平方米,年产值超2亿元。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金德泰电气产品的配件都采购自1000多公里之外的柳市,倚仗柳市成熟的产业链,金德泰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拿到最优质的配件,还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如今,金德泰每年在柳市的采购金额达到3000万—5000万元。“可以这么说,金德泰是柳市电气产业链上的身在南宁的企业。”陈云毅对自己的企业做了这样的概括。
从产业依赖到超越他乡
创业者要做家乡榜样
依靠温州几大优势产业和成熟的产业链,正常来说,已经在南宁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温商,今后一些年仍然可以稳稳当当地发展。但许多温商显然不做此想。
接受拜访前的两个小时刚从南京赶回南宁的李成催,如今每月都要来回南宁、南京两三趟。他在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中,研发团队的工程师达30余人,每年支出几百万元的研发费用,目的是研发桥下教玩具产业目前还没有的高新技术产品,超越桥下的同行。在着手产品提升超越的同时,李成催还成立了广西春燃教育集团,筹划各类培训业务及私立学校的投资等,尝试延伸教玩具产业链的上下游。
老家在苍南钱库的广西昊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逢润,2000年刚来南宁时,做的是老家苍南的产品外包装生意。而后,他却对非金属新材料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一头扎进这个国内鲜有企业涉足的冷门领域。对于只知道传统包装材料的他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2009年开始,林逢润东奔西跑,拜访了中国科学研究院广西分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所、广西大学、四川西南科技大学等各大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组建新材料研发团队,并与他们交流想法。真正艰难的是研发过程,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产出,研发资金像水一样流出。”林逢润笑着摇头。
直到第三年,第一类非金属新材料研制成功,其中的冶金球团黏结剂售价990元/吨,比进口的同类黏结剂1600元/吨的售价低了近600元,立即受到中铁八局集团、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的青睐,市场迅速打开。随后,林逢润还建立了广西国家非金属矿研发工程中心,继续非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将来我会带着这个项目回温州投资。”林逢润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1991年出生的广西新生代温商联合会会长、南宁美旗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格达,年纪比李成催、陈云毅、林逢润等人小很多。2012年,他带着2000元坐26个小时的大巴,离开老家永嘉桥头,追着大学女友来到南宁后,凑了10多万元做起了游乐设备的生意。但他的模式,和老家桥头的游乐设备厂家不一样,他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在兴宁区朝阳商圈朝阳地下商业街和江南区五一中路的伍越商贸城,他连续开了两家儿童乐园,生意非常火爆。
“作为年轻人和网购狂,我的想法会比较多。”吴格达自我评价说。2014年开始,吴格达迅速开出多家网店,成为游乐设施业专业网上代理商的先行者。接下来的几年,他还成为华夏游乐有限公司、华东游乐设备有限公司的广西代理商,线上线下提供销售、配送、安装和售后一条龙服务,各个电商平台的年销售额已超1000万元。2017年,吴格达又创办了南宁市美旗星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普及。其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与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电动车充电桩普及技术。
“来南宁进行‘草根创业’的温商,因为离家远,创业更不易,成功创业的成就感和对家乡的感情,相比北上广深等城市的温商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南宁市温州商会秘书长叶厚泽分析说,因此,他很看好南宁温商创新提升的潜力和回乡投资的动力。
相关链接
南宁温商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温州人陆续来到南宁,并从南宁出发向广西其他城市扩散。目前,南宁市有2万多名温商,主要集中在电缆电线、低压电器、制药机械、塑编、阀门等温州的优势产业及贸易上,近年来有部分温商涉足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但总体来说,在南宁的温商企业规模不大,大型企业不多。
他山之石
南宁用营商服务“加法”提升软实力
这些年来,南宁市着力推进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营造低成本、可预期、高效率的便利通关环境,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南宁综保区为例,封关运营一年多来,南宁口岸货物在关区之间已实现“一卡通行”自由流动、跨关区区域通关,构建起“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通关一体化新格局。目前,邕州海关完成压缩通关时间1/3改革目标,进口海关通关时间为6.8小时、出口海关通关时间为0.4小时,进出口24小时通关率为96%以上。
南宁市商务局在2015年公布的部门权力清单的基础上,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调整完善部门权责清单,进一步优化了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目前,已梳理行政处罚21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检查10项、行政确认2项、其他行政权力4项,并向社会公布。
今年,南宁还加速推进“广西—东盟区域(南宁)外贸一体化综合体通关提速工程”,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助贸贷”贷款政策,落实加工贸易产业创新发展“五大利好”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在邕企业没了后顾之忧,也让众多外地企业来南宁投资。借助“南宁渠道”,国内的商品、技术、投资在东盟市场大放异彩。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采访组记者:王木正陈德鹏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