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操控系统并行 “一站一景”布置……探营S1线桐岭站
温州网讯 温州轨道交通S1线开始“跑车”调试,首批开通的各大车站也已进入调试程序,为试运行做准备。各大车站的外观有什么独特之处?车站里有哪些配套设施?车站将给乘客提供哪些服务?昨日,记者先行走进桐岭站一探究竟。
桐岭站主体结构2层
设自动售票机、客服中心等
自驾车辆沿着福州路从北向南行驶,接近潘桥街道方岙村附近时,位于左手边的桐岭站便跳入眼帘,黑色玻璃幕墙上是红色的温州轨道交通logo,十分醒目。桐岭站为地面站,主体为两层结构,是S1线自西向东第一座车站,也即S1线的始发站。
桐岭站总建筑面积为5804.78平方米,有两个出入口,1号门朝西与福州路相连。桐岭站的1楼为非付费区,设有一个公共卫生间,一台手扶电梯、一台直达电梯和一个楼梯,均指示前往双瓯大道方向。
通过楼梯上到2楼,右手边是4台自动售票机。正前面是7道闸机口,因桐岭站为始发站,此处设置的闸机口“只进不出”,记者发现其中一道闸机口较其余的口子宽了不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为使用轮椅的市民专设的通道。为了方便市民乘车,桐岭站从地面一层至二层均设置有盲道作为引导,跟随盲道可以顺利进入市域动车组车厢。
在闸机的左侧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房,这便是客服中心,主要为乘客办理兑零、人工购票、车票更新等票务事务。
桐岭站的2号门朝东,与1号门通过地下通道连接,2号门一侧站台相当于是S1线自东向西走向的终点站,因此,此处闸机为“只出不进”。
控制室24小时值守
智能化设备助车站有序运转
走进桐岭站的“车站控制室”,便可将桐岭站大大小小的事务尽收眼底。
作为桐岭站的“大脑”,车站控制室里24小时有人值守。昨天下午是行车值班员陈法江当班,回复对讲机、接电话、查看电脑、做台账……忙得不可开交。
控制室的一面墙上装有“综合后备盘”,包含信号系统、屏蔽门系统、自动扶梯系统等7个系统。在有突发情况时,行车值班员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或行调指令在“综合后备盘”上按压相应的按钮,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操纵。
工作台上摆有多台电脑,分别安装不同的操控系统。如CCTV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对车站公共区可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乘客购票、安检、乘坐电扶梯、候车情况等。ISCS是综合监控设备,集成了所有运营设备的监督控制功能,能反映所有设备的实时状态,也可实现设备操纵的功能。另外,ATS和HMI均为行车信号系统,两者的区分在于优先级别不同。
控制室里除了电脑多,电话机也很多,有无线固定台、值班操作台、行调调度分机、环调调度分机、普通公务电话等。站长陈煜告诉记者,这些电话机都是车站重要的通信设备,是提供车站与车站之间、车站与市域动车组之间联络、信息传达与沟通使用的专用通信系统。
控制室里还设有广播控制盒与音频话筒盒,可对乘客进行语音广播,提醒乘客上下行首末班车到达情况,以及在突发情况下播放应急广播。
这些设施设备的相互配合将保障桐岭站的有序运转。
“一站一景”有文化味
因地制宜采用不同色调
温州轨道交通S1线结合车站所在地特色景观,按照“一站一景”的理念设计车站,旨在将温州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入车站。如潘桥站以“潘桥榕亭”为主题;新桥站以“会昌竞渡”为主题,奥体中心站就以“奥运雄风”为主题……
桐岭站因临近纸山泽雅,便将“纸山雅韵”作为车站主题,在一楼站厅,站名“桐岭”两字的背景是一副泼墨山水画,同时,一组水墨连环画将“洗涤、浸水、蒸煮……”的造纸流程的完整呈现,一股浓浓的“中国风”迎面扑来。
记者了解到,S1线车站的色调选择可谓用心,其中,桐岭站等临近山区的车站为绿色,体现温州丰富的山水资源;惠民路站等商住区一带的车站选用暖色调黄色;靠近海边的奥体中心站等车站就采用蓝色……既体现统一性又展现独特性。
记者了解到,温州轨道交通S1线将于10月1日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开通车站12座,分别为桐岭(站)、潘桥(站)、动车南站、新桥(站)、德政(站)、龙霞路(站)、惠民路(站)、三垟湿地(站)、龙腾路(站)、科技城(站)、瑶溪(站)、奥体中心(站)。其中,桐岭(站)和动车南站为地面站,奥体中心(站)为地下站,其余均为高架站。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夏晶莹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