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Guideline
黑洞,一个无人不知却知之甚少的生僻热词,迎来历史性一刻——北京时间10日,一个“超巨型”质量黑洞在上海等全球多地向人类首次示现真容,以一张高清“写真”,用“眼见为实”的方式,定格了自己的真实存在,也引发了人们更多好奇。
黑洞预言流传百年来,我们是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
小编带你用最简单的语言解密此次里程碑式发现背后的“十万个为什么”。
围观你是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
这是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新华社发(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组供图)
黑洞,一个无人不知却知之甚少的生僻热词,今天迎来历史性一刻——北京时间10日,一个“超巨型”质量黑洞在上海等全球多地向人类首次示现真容,以一张高清“写真”,用“眼见为实”的方式,定格了自己的真实存在,也引发了人们更多好奇。
黑洞预言流传百年来,我们是第一批“看见”黑洞的人类!
科普一图了解黑洞的“前世今生”
揭秘天文学家揭秘首张黑洞照片“诞生始末”
既然看不见,怎么拍黑洞的照片?
人类根本看不到黑洞,那又是怎么知道黑洞是真实存在的呢?鉴于黑洞自身不发光,还会“吞噬”光,很难直接探测,科学家们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黑洞——比如观察吸积盘和喷流。
而在EHT项目启动前,天文学家们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主要有三类代表性证据:一是恒星、气体的运动透露了黑洞的踪迹;二是根据黑洞吸积物质(相当于“吃东西”)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三是通过看到黑洞成长的过程“看”见黑洞。
这次拍到了哪个黑洞的照片?
此次“拍照”的重点对象是两个黑洞,一个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另一个位于代号为M87的超巨椭圆星系中心。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目标,而不是银河系中更近的恒星级黑洞,是因为它们的视界从地球上看足够大。
怎么拍出分辨率这么高的照片?
全球望远镜组成阵列,联合观测,形成一个有效口径等于地球直径的大望远镜。这个虚拟的大望远镜叫做“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由8台望远镜组成,分别位于美国、墨西哥、智利、法国、格陵兰岛和南极。它们在2017年4月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张大网,捞回海量数据,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意义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三大看点
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10日面世。这一重大科学成果由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历经数年合作完成。那么,这张照片在科学上有多重要?拍到黑洞照片有多难?中国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具有历史性意义”
两百多年前,就有科研人员设想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巨大、引力强到连光也无法逃脱的天体。爱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可用于计算出这种天体的若干性质。但黑洞作为一个科学术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
几十年来,黑洞引发人们无数遐想,但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样。正因为这个,第一张黑洞照片才备受期待,被誉为“非凡的科研成果”,是天文学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历史性意义”。
“上一代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谈及给黑洞拍照的难度,项目协作委员会主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安东·岑苏斯打比方说:“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使用这一技术可以从波恩看清纽约街头报纸上的字。”
经大约两年的数据处理及理论分析,照片才成功“冲洗”出来。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黑色的明亮环状结构,有点像甜甜圈,也与此前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科学顾问根据相对论等模拟的黑洞图片相似。“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专家认为,与理论预测一致,这也证明拍到的就是黑洞。
“我们已经完成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谢泼德·杜勒曼总结说,“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望远镜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了解黑洞的全新窗口。”
“期待中国成为重要一员”
在“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参与了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东亚JCMT望远镜对黑洞的观测,多名中国学者是此次黑洞照片相关论文的作者。
不过,中国天文学界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参与者”角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指出,这次“算是重在参与”,但为在相关科研领域“机制性参与国际合作组织、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太空可能是中国未来能发挥更多作用的地方。法尔克说,今后要拍摄更好的黑洞照片,就需要比地球还大的望远镜,这就需要走向太空,“中国在射电干涉测量技术和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正快速增长,我期待未来中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重要一员”。
趣闻什么?黑洞发了条朋友圈?!
温州面孔郭福来:给黑洞算“模型” 探宇宙之秘密
郭福来展示上海天文台信息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平台 张亨伟摄
在郭福来的办公室电脑里,宇宙难题化作一个个高深的计算模型。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发生的现象,以及它对所在的星系或者星系团的影响。
郭福来197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初二那年学物理,他就喜欢上了这门学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那时,探索浩瀚宇宙的“科学种子”在他心中萌芽了,大学四年级时,他选择了天体物理专业,开始以有生之涯探寻浩瀚宇宙的秘密。
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黑洞反馈与宇宙线天体物理”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
结语Epilogue
百余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对黑洞作出预言,从此成为许多科幻电影的灵感源泉。科学家陆续通过一些间接证据证实了黑洞的存在,但人类始终没有真正“看到”过黑洞。
这是人类获得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这一刻值得铭记,未来,浩渺星空中,人类有关黑洞的浪漫探索,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