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张皮”到“一盘棋” 村规调整“后半篇”的鹿城解法

温州网 2019-08-21 07:44:20

  温州网讯 “撤村并村不是终点,只是新的起点,鹿城区将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全力做好村规调整‘后半篇’文章,真正打造全市村社融合的‘新样板’。”今年6月召开的全市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工作推进会上,鹿城区委书记姜景峰表示。

  诚如斯言。在村规调整及做好“后半篇”文章中,鹿城区始终把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资产、资金、资源的完全融合为基础,以政策、机制、项目的复合发力为保障,推动新村社在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力量互融中又好又快地实现发展融合、治理融合,真正变“两张皮”为“一盘棋”。

  融发展:调大空间调强动力

  公司工商注册登记完成、项目外观设计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即将启动……最近,在鹿城区最偏远的山福镇,一个名为“东瓯药王谷”的项目及其动作频频的进展成为当地人热议的话题。

  作为山福镇谋划实施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东瓯药王谷”占地792亩,由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涵盖中草药种植加工、中医药研发、中医门诊、康养等,计划今年年底一期建成投用,承载着带动山乡发展、村民致富的美好期待。然而,由于项目主体位于山福镇原夏家山自然村,进出道路则处在原下垟自然村范围,由于土地交错、沟渠合用等原因,这两个“山沟沟村”过去的关系并不大融洽,项目实施要面临协调两村的诸多问题。

  转机来自这一轮村规调整。今年4月,夏家山、下垟两村合并,组建夏嘉村。新的村“两委”随即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采取分头联系各自片区项目所涉村民开展工作等方法,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听说接下来村里会组织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等项目建成,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赚工资啦。”夏嘉村村民夏德岳满怀憧憬道。该村驻村干部金怡然告诉记者,村内百草园土地流转一期目前已开始推进,新村成为药王谷项目推进的加速器,而项目又反过来成为推动新村发展融合的催化剂。

  无独有偶。同样在山福镇,原驿头平山村、驿头和平村、驿头岙底村土地交融、民房交错,因村规模都不大,独立发展的动力相对不足。因此,三村曾商议集中流转集体土地用于项目开发,但由于涉及三个村的利益,各有各的考虑,计划几经搁浅。在这轮村规调整中,三村“走到一起”,合并成立驿头驿阳村,久拖不决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由此顺利落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历史终告结束。

  类似夏嘉村、驿头驿阳村这样通过村规调整调大发展空间、调强发展动力的案例,在鹿城还有不少。

  为推动新村发展融合、全面提速,鹿城区梳理出省、市、区各类惠村惠农政策,在用地指标、道路建设、资金补助等方面,向涉改村大幅倾斜;并落实村调专项经费1000万元,协调本地金融机构落实乡村振兴项目整体授信50亿元。同时,组建由农业、规划、交通等部门参加的“帮帮团”,采取实地会诊方式,帮助新村规划发展蓝图、解决实际难题、提振发展信心。他们还开展以“项目全覆盖、建设大提速、效益大提升”为主题的新村“融合发展擂台赛”,以“大会战”形式加快推进“飞地抱团”、物业提升、村二三产保值升值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撤村并入社区、经合社独立运行,是鹿城此次村规调整中针对“城中村”给出的解决方案。成效显而易见,市行政中心区、滨江商务区等区域长期存在的村居混杂、“半城市化”现象成为历史,城市中心区转型升级的物理空间彻底打开。然而,原城中村的集体资产事关村民切身利益,也是反映诉求的集中点,一旦后续运行管理不好,极易引发问题隐患。为此,鹿城锁定“运行顺不顺”“发展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三大关键,谋深谋细26个村改社区经合社的“后半篇”,着力推动资产盘活、资源优化、发展融合。

  最近,鹿城区滨江街道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辖区5个经合社的三产安置指标及集体用房面积进行核对。在完成5个城中村村改社区后,该街道抓住集体资产如何增值保值这一核心问题,在市城投集团支持下,首创异地集中置换方式,即把原5个村的零星土地加以整合,再于滨江商务区核心区划出同等体量地块进行出让,出让金将按比例返还5个经合社。滨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左亮告诉记者,这一创新做法将实现城市规划和集体增收的“双赢”。据介绍,该项置换共涉及9万平方米的三产用地指标,目前正有序展开报征工作。其中,杨府山塗股份经合社的零星土地面积报征方案已经社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等待有关部门审批中。

  类似的创新还有不少。当下,鹿城正积极鼓励各街道挖掘稳定、提高资产收益的新途径,探索代建、市场化运作、产业准入等新机制、新方式,以进一步增强村改社区后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和发展质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融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体系

  村规调整后,鹿城区南汇街道横渎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委员叶胜利有了一个新身份——红色代办员,帮助村改社区后还不熟悉社区办事的“新居民”代办事务。3个多月来,他已协助30余户群众完成低保年审、残疾认证、优抚对象对接帮扶等事项,大家办成事后满意的笑脸让他很有成就感。

  此次村规调整中,南汇街道的9个城中村全部转入社区,涉及近2.7万户,社区承接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骤增。该街道从抓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入手,开展社区和经合社党组织结对共建,第一时间将原村委办理的公共事务证明事项和村民户籍名册、企业退休人员明细、重点人员名册等转移至社区,理顺管理机制问题。同时,实施“百名党员代办”“百名志愿者代跑”,组织经合社干部认领社区网格,落实原党员村干部驻点社区,解决过渡期社区干部对原村公共服务事项不熟悉的难题,保障基层治理无缝衔接,保证群众享受的服务不打折扣。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振兴能否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很关键。尤其是在村规调整后的新村社,不管是行政村合并带来的村民原有生活边界被打破和认同感问题,还是城中村融入社区产生的“新居民”社区适应和归属感问题,加快治理融合、实现有效治理都是重中之重。为此,鹿城区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体系为切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着力释放村社融合活力,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在农村,他们围绕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服务力、调控力这个目标,“红色走亲”活动正走得热闹。既有街镇班子成员带队到村干部家中夜访谈心,鼓励离任干部发挥余热,激励新任干部创业热情;也有村干部进网格听民声、入家门访实情,收集群众的期待诉求,凝聚推动新村发展的智慧力量。同时,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服务”等活动,合理运用村规调整后的村级活动场所、服务阵地等资源,为村民提供各类“升级版”服务,实现气顺、心齐、劲足的良性循环。

  在城区,他们第一时间将公安、民政、社保等8个部门的47项审批事项转移到社区,组织经合社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党员共同开展“红色代办”,为“村民变居民”办理各项社会事务提供零距离服务。同时,在15个城中村安置小区启动“红色管家”创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等参与,将“四点半课堂”、居家养老等社区民生服务向“新居民”进行延展和覆盖。他们还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群“微家”、红色驿站等红色阵地力量,定制输出各类志愿服务,常态开展“红色星期天”等互动活动,着力营造社区“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让“新居民”真切感受身份转变带来的实惠,也引导其投身公益、服务他人,在参与社区事务中增强归属感。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潘秀慧 叶凝碧

  报道组 黄宇慧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