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殿老人协会伏茶点
三伏天就要到了,叶炳耀的生活又开始忙碌了起来。清晨起身配药、装水,傍晚清点药材、整理。两个月,62天,他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有报酬,他却风雨无阻。这一份工作,他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一人一天岗 行善一日
2003年,洪殿老人协会出资在复兴道观前搭起了伏茶点。老人们在锅炉房里挥汗如雨,却给过路人端出了杯杯清凉。与其他伏茶点不同,这里的每一个老人,都是伏茶点的“当家人”。 每年夏天,200多名70周岁以下的老人便开始分组轮流值日。接到会长的通知,大家积极响应,主动报名,争相要抓住这个行善一日的机会。
轮到值日的老人,可谓都是多面手。凌晨3点他们从叶炳耀手中接过药材,起身烧火煮茶,6点他们准时“开张”,端出茶桶,准备茶具,一路忙到天黑。他们一天中不换班,供应的伏茶量以吨为单位。忙完饿了倦了,也只在茶摊旁的长凳上吃盒饭、靠着休息片刻。
技术与时俱进 精神代代相传
好事情要做得长久,就必须与时俱进。闲暇时候,老人协会干事们四处取经。他们去红日亭学习经营;在上陡门学习如何用电锅炉代替煤球,提高效率;他们四处搜寻药材,调整药方,从最初的三四味药,调整到如今的十几味,从简单搭配到科学配药。
好事情要做得长久,就必须代代相传。林金彪是伏茶点最早的组织成员之一。但十年的光阴不短。年迈的他,早已无法负担如此繁重的工作。然而,他的儿子林光荣却刚刚步入花甲。林光荣从父亲那里接棒,如叶炳耀一样,一到暑期,便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伏茶点。
伏茶一过夜就坏了。因此每天供应多少茶,很有讲究。煮多了,人少了,茶就浪费了,好事便成了坏事。于是,每天凌晨叶炳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看天气,以此判断该准备多少药材。由于每天要准备的药量不同,他必须天天来,现配现煮。
已入秋,伏茶点早已完成了今年的使命。但叶炳耀还是习惯性早起,望着朝阳,判断天气……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