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儿头社区伏茶点
吴山第一地方座落在南塘街北首,80年代时是梧田、白象、下方至瑞安水路通向温州城区的必经之道,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夏季时,朝西的南塘街石坂小路炎热烫人,从温州的谚语“六月不穿木鞋拖,勿走南塘街;十二月不穿笼裤,不走南塘过”中充分说明了南塘街的夏热与冬寒。因此,在每个夏季伏天开始时,南塘街的一些住户便在自家门前或是小树边或是瓦檐下挂起竹廉、草廉等遮阴物,放张板凳,一边摆放着茶水桶和竹筒水杓,另一边则摆放一个清水桶用作器皿冲洗,烧制伏茶来供过往路人饮用。
当时,在吴山第一地方的大榕树下(即今锦绣路中心古榕树),有那么几条平整的石坂路,最长的足有6米多,人们总喜欢靠在大树根旁,摇着棕榈扇休息乘凉、谈天说地。大榕树紧靠河边,有船埠头,清澈的河水引诱着口渴的路人特别是农活回来的人直接捧饮。据说某年夏天,有一后生儿满头大汗,口喘大气来到大榕树下后马上到河边捧水喝,一位老者见状,抓起一大把笼糠就撒在埠头水面,正当后生儿面露不悦之色时,身旁另一位老者说道:“后生儿,这是为你好,你一到这里口喘大气、满头大汗,马上喝生水恐怕你会伤身得病,撒些笼糠是让你透直气再喝。”一听此话,后生儿才面转笑容以表感谢。再有年夏天,一位中年人喝酒后在树下乘凉,因口渴便到河边取水喝,一不留神滑到河里,幸得旁人拉其上岸,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这时,有人提议说在大榕树旁边搭个棚来烧伏茶,于是,几位乘凉的老人开始商议并带头动员地方人捐资在榕树旁建筑路亭,取名“长春亭”,除了供过路人休息,还购置了烧伏茶所需用品、毛巾、脸盆及香皂等,让炎炎夏日下的过往行人有了纳凉解渴的地方。吴山第一地方伏茶点也由此诞生。
每到夏季,吴山本地人及过往路人都会自发捐资叁、伍、拾元不等,本地人纷纷加入到义务烧伏茶行列。每年从农历六月初一起至八月十五止共烧75天,每天早晨从四点开始烧起至下午四点结束,每逢头伏、二伏、三伏、伏断日这四天则烧制中草药伏茶供应广大群众,有拉板车的、踏三轮车的、过往路人、重体力劳动者等等。烧茶结束后,均有大红榜公布收支账目,让爱心善举在公开透明中发扬光大。
直到1997年,“长春亭”因西水东引工程而被拆除。为了能让这便民利民的爱心伏茶延续下去,伏茶点打理者们便将吴山第一地方伏茶点向南移60多米,重建了“长春亭”。此时,年老的退居“幕后”,年轻的接班顶上,继续坚持烧制伏茶供应路人。2005年,南塘街纳入拆迁,该伏茶点再次转移地址至吴山老人协会楼下路边,现由老人协会接手组织管理。不知不觉间,伏茶点跨过了36个年头。
36年的历史沿革,吴山第一地方伏茶点的优良传统也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