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瓯海区】用工匠精神答好“低碳”数字考卷

【瓯海区】用工匠精神答好“低碳”数字考卷

2021-08-06 17:17:16 庄杨杨

  当前,全球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及净零碳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课题。而在节能减排趋势不断倒逼产业升级改革的进程中,大多数行业正在经历双重转型,一个是脱碳,另一个是数字化转型。

  作为民营经济比重超过98%,企业主体超过30万的制造业大市,近年来,温州瞄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启动“双轮驱动”“5+5+N产业提升”“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等行动,全面推进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在温州数字城市的升级道路上,政府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为打造新篇章“塑形造魂”。

  秉怀“协作匠心”,定好共赢“时间表”。要把握好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深度融合下,能源数字经济的新未来,就要把握好工作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以“过去时”为参照,做到对能源转型路径的认知能“如数家珍”,对依靠传统计划经济的模式去分配减碳指标,会事倍功半的影响能“娓娓道来”,对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关系的作用能“了然于心”。以“现在时”为目标,注重将数字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群体性技术创新,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质增效进行技术赋能;以产业链联动和跨界合作为特征,挖掘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真实场景。以“将来时”为追求,确立平台赋能的长远目标,按照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构建能源物联体系下产业协同配合、互利共赢的生态体系,逐步实现规模化、定制化、精细化生产的远景目标。

  涵养“人本匠意”,画好发展“路线图”。减碳定位在“两山理论”,谋划的是“人民至上”,加强数字生态建设,就要把握好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绘好数字资源要素配置路线图。以“点”为突破,借助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整合多种数据资源,进一步打通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孤岛,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以“线”为贯穿,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推进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由点连线,促进城市数字化水平提高。以“面”为覆盖,加速灾害防治、公共卫生等防控设施智能化改造,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数据动态采集、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能力,对就业、教育、医疗等行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的改造,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面覆盖。

  提升“精准匠力”,绘好建设“施工图”。加强低碳文明建设,要盘活发展架构,明确“施工”步骤。以模式转变为起点,碳减排与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息息相关,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和民众缺乏对碳中和重要性和积极性的认知,因此引导行政主导下的减碳模式向内生性更强的自主减排模式转变至关重要。以标准体系为保障,监管部门需要持续优化评价标准、统一指标体系,分门别类制定好碳排放标准和考评机制,以考绩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各部门、各行业协同配合、自主节能,以公共财政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加大数字新基建的投入。以数字应用为创新,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以联接和计算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是“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应用是“车”,路修得好了,路上跑的车才能多起来,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低碳生态打造好数字大脑。

评委点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有久久为功的定力,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精准可考的措施。作者提出要有匠心、匠意、匠力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纸,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观点比较全面,措施比较具体,抓住了低碳转型的关键。凡事思其所以然,乃天下第一学问。评论不仅要讲道理,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评论写作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一点。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何文洁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