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国之重器 以气铸之
西方人翻译中国的“气”时,常常感到很困难。有人翻译成空气,有人翻译成能量,最终还是觉得现有词汇,表达不出“气”的本意,他们又没有汉语拼音的发音习惯,只能音译“chi”。音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不可译。
何以难译?“气”有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蕴,广不可量,微不可察,无形又不灭,非一言能蔽之。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自上古时期开始,一些神话传说便蕴藏民族之“气”,虽无从考,但我们仍爱读,因为我们相信,精气神永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志气、骨气、底气,各有所指,又殊途同归。我们常说,气宇轩昂、神清气爽,其实“气”的概念传承至今,其核心就是精神面貌。当代青年,终将成为国之重器,欲成器,先练“气”,拿出新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扛起民族复兴旗帜。
以志气化“盘古斧”,开天辟地赢未来。“不知几斧凿,成此太虚空”。盘古执斧,开天辟地,当代青年亦当以志气化斧,攻坚克难,开创未来。从苦难到奋起,百年征程,只是一出长剧的序幕,更伟大的成就必在未来。“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一带一路”驼铃声响,千年风沙折射出中华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志气。飞天、揽月、潜海,在伶仃洋里“穿针引线”,突破人类局限,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以骨气化“女娲石”,千锤百炼创奇迹。“女娲炼五石,能补青天缺。”千锤百炼,填补空缺,女娲石传说坚硬无比,我辈骨气当化之。当西方国家不断地挑战中国底线、怒攻我国外交官员,中国国际媒体犀利回怼:被太多虎狼围攻,当战狼又何妨。当美方断供国产手机操作系统,我们迎难而上,潜心研发,“鸿蒙”诞生。笔者也在第一时间升级、体验了鸿蒙系统,确实操作顺畅,惊喜不断。危中育机,国货自强。任他两岸猿声啼,我自有轻舟过万山。
以底气化“伏羲琴”,动人心弦续根脉。“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传说伏羲造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瑟瑟琴音,只是我们文化魅力的冰山一角,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才是华夏儿女的真正底气。或许一些人会思考,复兴,是宏观角度的家国大事,微观如我,当如何参与,如何助力。很简单,爱我们铿锵有力的语言,爱我们生动形象的汉字,用新时达的方式传承和发扬国学,让汉服、宋茶、故宫文创掀起中国文化热……固根本,木方长;浚泉源,流能远。
“形聚为物,形溃反原,形散而气不损”。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当代中国青年,当珍惜新时代,把握新机遇,扬志气、强骨气、增底气,以不灭之“气”,成国之重器,一路前行,风雨无惧。
点评:
《文心雕龙》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评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自然是需要想象力的。比起纯粹就事论事、人云亦云,把同样的道理用不同的话说出来,把一般的道理往深里挖,就更加考验作者的视野宽度和思维锐度了。志气、骨气、底气,是一个谁都能说上几句的话题,但要说出新意并不容易。作者先从气的含义说起,钩深致远,给人以启发,接着又以盘古斧、女娲石、伏羲琴设喻,虽略有穿凿之态,但其想象力之丰富足以瑜掩其瑕。这种追求新意,但又不是胡说一气的写作态度,值得提倡,也值得率尔操觚者对照反思。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