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信用温州”的第20个“生日”的完美蜕变记
清代乾隆年间,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写“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引来众人观看,但仍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诚信经营的重要,后使自己的店起死回生。
可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本、家风、国魂,既是基本道德、共同信仰、基础文明,也是做人理念、处事规则、社会契约。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温州,从19世纪80年代的假皮鞋代表淬炼成如今以“信用温州”作为金名片,经过过的三十多年风雨洗礼,这座城市正在焕发诚信的光芒。
用诚信锁定城市发展战略。近年来,温州市以信用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2017年,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8年,被列为全国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获得“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2019年,荣获“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2020年底,温州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5名。正是坚持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示范创建的目标获得一流的荣誉加持。当前,温州已逐步建立起“信用温州”四个层级协同推进的良性运行机制,投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信用档案,让每个讲信用的单位、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诚信户口本。让守信者创业有保障、出门一路畅通。
以应用触发诚信价值开关。坐飞机、上高铁、求融资、做交易……涉及群众生活生产的各项领域,信用应用正在构建我们的生活形状。早在2016年,温州市就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着力推动信用监管数字化、标准化、体系化建设,率先启动建设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对信用应用创新的支撑。通过大数据,将海量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打造一体化的信用信息平台,让无形的信用“显形”、“变现”。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前提,更是温州信用建设的一大创新点。特别是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打通信用信息平台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桥梁,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部门业务数据有效融合,使信用数据更具价值和针对性,积极营造“信用有价”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温度创新信用体系建设。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如何让企业在困难面前健康成长是“信用温州”不断深化的必解之题。为减小疫情对温企的冲击,助力企业开拓市场,2020年以来,温州市启动信用容缺机制,主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修复信用污点,数据统计显示,复工复产过程中,温州市共为企业实施信用修复661例,有效解决了部分失信企业在申领政策资金奖补、社保费返还、缓缴和有关行政审批等方面的信用难题,颇受企业好评。这正是温州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案例和一大有力举措。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大力推广“信易贷”等个人诚信分(瓯江分)惠民利企应用;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梳理形成3290项“涉企免罚清单”,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温州市将持续深化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让“信用有价”在温州真正落地。
信用建设依然在路上。在温州全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深入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上,温州市将聚焦加快信用数字化改革、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创新开展信用应用、探索信用创新工程、开展区域信用合作、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等六方面的重点工作,将温州打造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城市。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