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破解成长“天花板” 政协委员献计为专业市场谋新突围之路

破解成长“天花板” 政协委员献计为专业市场谋新突围之路

温州网 2021-12-02 08:02:00
今年11月11日,位于市区矮凳桥路的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正式关停,并迁移至牛山商务大厦。

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已于今年11月11日正式关停 来源东日官网

  温州网讯 今年11月11日,位于市区矮凳桥路的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正式关停,并迁移至牛山商务大厦。有着近30年历史的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期待迎来精彩蝶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在内的诸多专业市场,一度闻名全国,并驱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但经过数十年的运营,温州专业市场相较于省内外其他城市,优势不再,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亟待寻找新的出路。

  改革开放之后,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温州大地上冒出,如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桥头纽扣市场、瑞安商城、温州商贸城……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温州共有专业市场达500多个,年总成交额超1100亿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是温州专业市场最辉煌的时期。在过去的10多年里,我市大多数专业市场发展步伐放缓。“原来,专业市场的确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温州不少知名企业就是从专业市场的经营户中孵化出来的。”一位了解温州专业市场发展的人士坦言。

  近几年,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加上电商的冲击,我市专业市场发展出现逐渐“褪色”的情况,我市不少专业市场随着城市的发展或关停、或迁移,包括黄龙商贸城、温州鞋料市场、温州化工市场等。

  几年前,我市曾制订《温州市专业市场专项规划》,以使专业市场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规划,我市对主城区的专业市场发展进行了严格控制,被列为“控制发展”的专业市场就有30多家。

  多家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方表示,当前温州的专业市场存在较多的同质化竞争,像鞋料类市场在温州市区就有多个,而且每个市场的规模和经营模式十分相似。这就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得以最大化利用,同一经营户不得不多点布局,进而抬高了经营成本。有些领域的经营户甚至要脚踏“三只船”,顾及每个市场,导致他们自身无法很好地成长。

  当下,我市的专业市场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行业人士仍持乐观态度。他们大多认为专业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只需有效的引导与规划,专业市场的现有“天花板”可以被冲破。

  家居装饰专业市场初显集聚效应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选址,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最终落地牛山商务大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区域已集聚一批家居装饰领域的专业市场。这里与市区家居装饰市场最为集聚的104国道慈湖路段近在咫尺。

  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104国道慈湖路段已集聚了温州家具市场、十里河灯具装饰城、温州红星国际家居生活广场等一批大型家居装饰专业市场,其中十里河灯饰城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

  在很多温州人眼里,“慈湖”已成为购买家居装饰商品的必选之地。温州十里河灯饰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权表示,现如今,温州人更喜欢到104国道慈湖路段的市场选购,在这里家装建材、灯饰、石材、家具等新家装修所需材料可实现一站式购齐。

  正因如此,李大权透露,他计划对十里河灯饰城业态作进一步调整,在做强当前灯饰、石材两大业态的同时,引进窗帘、木门、地板、水泥、砂石等家居用品与建材业态,让消费者购买灯饰与石材的同时,也可同步选购房屋装修中所需的其他商品。“目前市场已在腾挪空间,计划在明年下半年开出家居用品等方面的市场。”

  针对我市当前专业市场多而分散的局面,相关部门也计划在原有专业市场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专业市场的发展将放眼全市,适度控制发展温州城区内的专业市场,将更多的专业市场建设到远郊或县市区,并预留专业市场“成群结队”的发展空间,进而产生集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李大权坦言,相比于广东中山的灯饰产业,温州的灯饰专业市场也曾风光无限,此后由于缺乏有效规划引导等原因,没能像广东中山那样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专业市场依然有独特优势

  这几年,曾有多份相关提案提及专业市场的发展。比如2020年有政协委员提交《关于政府主导我市专业市场提升、提振市场发展的提案》,就直言温州专业市场风光不再的原因,即发展缺乏统一有效管控,造成同类专业市场重复建设,或者提升引导不到位;专业市场税收贡献不足,交通、消防安全隐患大;部分专业市场在拆改迁移的同时,未能实现同步安置提升。

  尽管专业市场已今非昔比,但是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当前,在省内外专业市场发达的地区,网络经济中的电商业也同样较为发达,带动相关产业,形成特色的经济形态,如嘉兴的水果市场、绍兴的纺织业市场、桐乡羊毛衫市场、余姚塑料市场、海宁皮革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都是专业市场带动当地网络经济发展的典型。

  该提案提出,我市相关部门应主导负责实施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提升、安置等相关事项,将专业市场作为关乎产业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

  同时,我市在规划建设专业市场中,要围绕优势产业链进行培育发展,重点对汽摩配、阀门、五金、包装印刷物资、鞋服、低压电器、教玩具、木制品、眼镜、箱包、茶农副等优势产业专业市场做一番调查摸底,确定几家有产业特色优势的专业市场作为重点建设培育目标。

  声音

  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教授朱康对:

  专业市场迁移和提升,要做长远的科学规划

  专业市场不仅是“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模式”的主要标签。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各地专业市场崛起,温州专业市场的领先优势逐步消失。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无形市场的快速兴起,传统的线下有形专业市场受到更大的冲击。

  专业市场事关百姓生活、商户生意和产业发展,专业市场搬迁和提升成败也会影响到百姓创业、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为此,相关部门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规划。在选址上,要在现有土地约束条件下,充分考虑市场选址规律,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关联企业布局、百姓生活需要、交通物流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选择;在建设上,要在满足现有的市场交易基本功能需求基础上,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百姓创业需要,线上线下互动,有的还要考虑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建设未来版的专业市场。

  只要能适应市场和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准建设,专业市场依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市政协委员,温州金属流通商会会长

  浙江宏运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立忠:

  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政府引导,做大做强专业市场

  专业市场作为商品流通中具有较强互补性的集中交易场所,需要一定时间扶持过渡、沉淀和产业链积累才能得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曾建成服装、鞋革、灯具、五金、钢材、商贸等批发市场,不少专业市场也曾享誉全国。

  然而,温州的专业市场一直以来存在规模小且不精、同类市场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当前大量专业市场面临着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如已有30年历史的温州六虹钢材市场,在2005年搬迁到六虹桥路后,一度是浙西南、闽东北地区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面临再搬迁的局面,如何转型升级做强市场,成了考验政府管理的重大课题。

  我市专业市场的发展,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不能重复规划建设同类专业市场,应规划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类专业市场,考虑扶持一批有特色的现有专业市场,避免专业市场恶性竞争;二是发展专业市场,必须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要考虑其产业功能的实用性和产业连接的辐射性,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防止因功能缺失或辐射范围不广导致经营不善。

  专业市场的做大做强,还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扶持,如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倒逼专业市场经营方提升相应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要引导市场经营管理方探索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传统行业,使专业市场获得发展新机。

  市政协委员

  温州市二轻集体资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肖锋:

  培育特色专业市场,有利于拓展相关产业空间

  网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挤压了传统专业市场的生存空间。然而,特色的专业市场在网络经济时代并未受太多影响,比如文化艺术品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品市场具有不可比拟性,文化艺术品在线上无法体验;同时当下人们生活日趋富裕,对文化艺术品的消费也日益增长。因此,温州要更好地发展专业市场,就要在培育特色专业市场上有所创新,着眼未来,重点培育文化艺术品市场之类的特色专业市场。

  温州是浙南闽北的区域中心,也处于长三角经济文化区和海西经济文化区的连接点,吴越文化、八闽文化、徽文化三大文化在这里交汇,温州的瓯文化底蕴深厚、艺种丰富、人才辈出。但是,作为拥有千万级人口的文化大市温州,一直以来缺乏专业的文化艺术品市场。

  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培育,可以给温州带来至少三方面的好处。首先,专业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将会成为瓯文化传承、发展的最佳载体,未来有可能成长为“文化温州”的一张金名片;其次,专业的文化艺术品市场将有效解决温州文化艺术界当前面临的创新不足、市场萎靡、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同时也会吸引青年文创人才扎根温州,有利于进一步打开温州文创产业的空间;再次,专业的文化艺术品市场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品位,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推动我市相关产业发展。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破解成长“天花板” 激活发展“新动能” 政协委员献计为专业市场谋新突围之路

  记者:郑俊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