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脉 留住城市记忆 政协委员建议“加速提质” 保护利用好名人故居
温州网讯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特殊印迹,是一座城市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
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有大量名人故居分布于全市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存名人故居(含当代名人)共95处:革命人物故居18处,科学界名人故居12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界等名人故居37处,其他历史人物故居28处。其中已列为县(市、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7处,已列为县(市、区)级文物保护点的有18处。
在城市化建设提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留住城市的人文生态和历史记忆?对此,本期《委员观察》特邀两位市政协委员和两位市政协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员,从保护机制顶层设计、名人研究与资源开发、经费保障、宣传增效等方面献计献策。
现状分析
名人故居保护在工作机制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尚存不足
在平阳县腾蛟镇,苏步青是最璀璨的一张名人名片。在街头问起苏步青故居,几乎无人不晓。苏步青故居建于晚清,四面围墙,前庭宽阔,后院深幽,是一座典型的浙南乡土建筑,于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苏步青故居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当地还在距故居仅百米之遥的位置建成了一座占地1.24万平方米的苏步青励志教育馆,这里不仅记录了苏步青从平阳山野放牛娃到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一生,还经常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受到孩子、家长和学校的欢迎。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处长胡念望介绍,虽然目前国家对“名人”范畴界定尚缺乏统一标准,也未出台有关认定标准以及符合此类文物建筑特点的分级、分类保护管理规定。但总体来看,我市近年来在名人故居保护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名人故居保护方面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比如,部分县(市、区)实施与文旅小镇、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相结合的保护利用措施,突破了名人故居建筑本体保护的格局,与周边环境形成一定程度的文化生态效应。
今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组织相关民主监督活动时发现,我市各地在名人故居保护利用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名人故居保护工作机制有待完善。虽然我市在2015年6月就成立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但该机构未正式运作和开展工作,而且市级相关管理部门职能存在条块分割,未形成合力。
同时,我市一些文化底蕴深厚或建筑风格典型的重点名人故居尚未得到合理保护,究其原因,一些是因为未纳入历史文化保护名单而被忽视,一些是因产权复杂且处置工作推进难度大而被长期搁置。还有一些名人故居建筑本体年久失修,存在被擅自人为拆除的情况。
此外,从名人故居经营整体状况来看,利用率普遍较低,其中绝大部分名人故居仍被用作住宅,有些故居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难以彰显名人故居的文化示范效应。名人故居保护工作还面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层面宣传力度不足,社会认知度、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专家观点
市政协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员、市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
优化顶层设计,理顺历史遗留产权归属问题
近年来,温州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为抓手,先后建设了一批依托名人故居开设的展馆。但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依然任重道远。
为落实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借鉴苏州、绍兴等地成熟经验,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下,设名城办,配有行政编制和办公场所,出台相关机制文件,明确职责,常态化推动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此外,建议设立名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保护规划的实施落地建言献策。
当前工作遇到的另一难点是故居产权问题。有些名人故居是文保单位、文物保护点,有的是历史建筑,归口不同部门管理。产权上则分为国有、集体所有、私有产权等多种类型。因此,一方面需要理顺历史遗留产权归属问题;另一方面,围绕故居产权归属和处理分歧,建议多渠道化解,比如可通过货币征收、房源置换等政策,将私有产权转化为国有或集体产权后进行统筹规划,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前瞻性、操作性强的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温州模式。
市政协文史工作特邀研究员、原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蔡钢铁:
制定保护工作清单,重视名人故居保护
建议制定出一份名人故居保护清单,明确“名人故居”的界定标准。同时,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障碍问题做好梳理与分类,有利于后续开展突破工作。
首先,建议推动形成“什么是名人故居”的共识与标准。建议对还健在的名人,提前做好保护故居的工作。比如温州七都人翁玉林是著名天文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曾提出“太阳黑子活动对明朝灭亡的影响”的观点。其故居位于七都岛上,保存完好,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之中。但当地已将其故居列入征地拆迁范围,如不抓紧落实保护措施,故居很快将被拆毁。类似这样的健在名人故居还有多处,这一问题如不重视,这些故居很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建议在上述清单中,找到既亟需保护又具典型性保护难点的名人故居,率先进行攻坚保护。比如,可优先考虑解决白累德故居(白屋)、夏承焘旧居、七枫巷胡宅等名人故居的历史遗留问题,以点带面,为突破相似难点提供样本和经验。
委员声音
市政协常委、温州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方岚:
“双管齐下”提升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效率
近年来我市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发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方面,名人故居经营整体状况较差,利用形式单一,参观者反馈体验不佳;另一方面,名人故居往往是独立建筑,简单将其辟为陈列馆,与周边环境并不能融为一体。对此,建议“双管齐下”,以提升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效率。
一是让名人故居与周围环境更协调。对于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本身较为协调的,建议将其纳入历史文化街区或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整体布局中,并适当植入与历史名人同时代的文化元素,有序辟为专题博物馆、文化活动场所等;对于本身和周边不太协调的名人故居,可采取异地搬迁集中安置,以文化主题公园的方式展现名人故居群体,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名人纪念公共文化空间。
二是让名人故居更鲜活,更有吸引力。建议在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过程中,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借助多媒体手段,多采用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名人文化的魅力。
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叶建:
建议多渠道筹资解决资金问题,加强名人故居保护宣传力度
我市曾连续几年安排了专项财政资金,有力推动了名人故居保护,但近两年因各种原因未再安排专项资金,当前的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因资金不足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该情况,建议通过多元渠道设立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基金。一是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具体可参照绍兴设立古城保护基金的作法,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部分用于名人故居保护;二是允许一些社会团体成立名人故居公益基金账户,鼓励各界人士和名人后裔捐款,并要定期公布捐款和资金使用情况;三是对于部分参与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企业,鼓励他们在盈利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设立名人故居专项维护资金。
同时,为了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到名人故居保护,形成规模效应,建议拓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信息传播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具体措施包括制作名人故居地图,便于组织开展参观学习等各类活动;在媒体上以专栏文章形式持续宣传历史文化名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一方面将名人故居就近纳入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在黄金旅游线路重要节点宣传名人故居等。
来源:掌上温州客户端
原标题: 传承历史文脉 留住城市记忆 政协委员建议“加速提质” 保护利用好名人故居
记者 杨晓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数字化的“鸡遇”
社会12-27
-
疫情防控中的温商力量
社会12-27
-
温馨服务让疫苗接种更暖心
社会12-27
-
瓯飞一期围垦创造“水上奇迹” 成为温州首个摘得“鲁班奖”的水利工程
社会12-27
-
山根村:“微改造精提升”打造文旅样板
社会12-27
-
“致敬!城市超人!”摄影展亮相禅街 快来打卡吧
社会12-27
-
家门口的向往之地!全省“名山公园”揭晓,温州两地上榜!
社会12-27
-
永嘉法院碧莲人民法庭庭长蒋庄平 守护大山里的公平正义
媒体专栏12-27
-
95后殡仪引导员陈婷:“不能微笑的服务”背后有专业坚守
社会12-27
-
温州射击小将王芝琳:黑马不是一天练成的
媒体专栏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