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华网:路宽了,村美了,游客多了……幸福“照见”温州西坑

新华网:路宽了,村美了,游客多了……幸福“照见”温州西坑

新华网 2022-01-03 14:38:37

“西坑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乡村,1928年西坑村就有了地下党支部,1930年,红十三军来西坑一带发展队伍,涌现出过许多英雄……在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西坑村的西坑革命纪念馆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徐定仕正在做讲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坑革命纪念馆迎来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

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西坑村西坑革命纪念馆。山福镇供图

建好了,红色故事有更多人聆听了

西坑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保存、传承。”徐定仕说而当时,西坑仅有一座烈士陵园,只有周边一带学生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07年,徐定仕高票当选为西坑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要干的第一件事——谋划建设西坑革命纪念馆,重燃红色激情。

说干就干,然而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徐定仕一边跑部门寻求政策支持,一边四处联系在外经商的村民筹集资金,终于从一名华侨那儿募集到10万元启动资金同时,村民们踊跃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村里的建设

资金的问题解决后,徐定仕请来鹿城区区党史办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一起整理老党员的口述,寻找老物件,深度挖掘西坑的革命故事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13年,西坑村小学旧址上,一座二层高、布展面积508平方米的西坑革命纪念馆落成开馆。

“将红色基因传下去,是吾辈之责。”徐定仕说道,今年,们对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展陈内容更新后更加丰富了,还加入了许多新媒体展示方式,让广大群众在观看和聆听中重温先烈故事,汲取信仰的力量

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西坑村西坑革命纪念馆内景图。山福镇供图

路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朴素话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有了西坑革命纪念馆后,我们一直努力发展红色旅游村口这条坑坑洼洼的路,限制了出行,也限制了发展。”徐定仕说。路,成了阻挡村民致富的“拦路虎”

改变,从2016年开始。为啃下修路这块“硬骨头”,徐定仕又开始各种奔波,和镇里相关科室对接,自筹资金,终于启动了村路建设。“村民们真的非常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利于子孙后代的事,他们不仅捐资捐物,修路要占用的土地,村民也无偿捐出来。”

然而,修路依然困难重重,徐定仕坦言道:自己崩溃过也想过放弃,但最后还是选择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2016年至今,西坑村通过社会力量捐款,修好了6.8公里的西坑至五凤垟联网公路、1.8公里的西坑至二号垟联网公路和2.7公里的柒水湾至西坑联网公路等。

路在脚下,幸福在手中。这一条条路,既满足了沿线村庄近万名群众的交通出行需求让优质的农产品快速“出山”,又让优秀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人轻松“进山”,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在大山间蜿蜒,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温州市鹿城区山福镇西坑村一隅。山福镇供图

人来了,产业更旺了

我们的期盼成真了。”西坑村的村民高兴地说道。路通了,家美了,游客来了

如今的西坑村“大焕新颜”,白墙黑瓦交相辉映,阡陌小道上时不时可见游客的身影,成为了一个精致小村,还被评为市级侨爱新村、文明村、生态村,省级卫生村。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这条路真正成为了致富路。2010年,长期在外经商的徐大华回乡,看到家乡巨大变化便留了下来,两年后成立了温州市农好生态食材开发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村闲置土地,引进锥栗在山福镇种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500多亩在西坑。

更让人惊喜的是,“红色旅游带动西坑村发展,今年我们推出的锥栗亲子采摘跟着在朋友圈里火了一把。”徐大华说

西坑村副书记徐建福介绍道,因为游客多了,有的村民还投资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让游客参观后还能留下来,感受西坑村的自然风光。现在也有不少企业看中了西坑村的发展潜力,主动来洽谈投资。

据统计,当年无经济收入的空壳村,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0万元左右。林筱 周蓓蓓)

原标题:路宽了,村美了,游客多了……幸福“照见”温州西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