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为何能成为千年商港④:经济兴盛带来城市发展 逐渐转型为现代化商港

温州为何能成为千年商港④:经济兴盛带来城市发展 逐渐转型为现代化商港

温州文史馆 2022-03-12 10:07:00

  一座千年商港的形成,必然是多方因缘的汇合,《温州为何能成为千年商港?》系列文章试从历史上温州水上交通、农产品手工业品发展以及港口经济腹地等方面,略述温州形成繁荣商港且经久不衰的密码,此为《温州为何能成为千年商港?》系列第四篇。

  经济兴盛带来城市发展

  逐渐转型为现代化商港

  经济的兴盛同时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多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温州城区功能逐渐完善后,形成了“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格局。随着商业区和商业活动的增多,原先这种市(商业区)内不住家、坊(住宅区)内不设店肆的“坊市制”被突破,商业与居住逐渐混杂起来。“尚歌舞”的温州,还迅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唐代顾况有诗句“东瓯传旧俗,风日无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即描述了这种文化交融、市民开心娱乐的情形。

  至宋代已是“十万人家城里住”(徐照《题赵明叔新居》),城内有“纵横一里”“人群欢会”的“众乐园”“八仙楼”等官家酒楼、娱乐场所(乾隆《温州府志》卷二三《古迹·永嘉》)。华灯初上,酒楼、歌馆便开始喧闹起来,坊市间演出南戏、小曲和杂技等,繁华程度与被称作人间天堂的杭州不相上下。

  宋代温州城内街区格局方正,一坊一渠,舟楫毕达。北宋绍圣二年(1095)五月,知州杨蟠对城内的巷弄重新规划,设为三十六坊。南宋戴栩撰有《重建三十六坊记》。叶适《东嘉开河记》载,温州经杨蟠整治后,“环外内城皆为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升高望之,如画弈局”。南宋咸淳元年(1265),史宜之任温州知州,又增设了状元、衮绣、祈报、丰和四坊,共计四十坊。坊内酒楼、茶坊、饭铺、浴室、瓦舍、勾栏应有尽有。

  元代瓷器(泰顺博物馆、温州博物馆 藏)

  元代温州城内也有相当数量的商铺和行业。由于居民多,城市小,温州城显得十分拥挤。元代诗人陈高说:“温城环十八里,居者两万家,甍连栋接,簇簇若蜂房,咫尺空隙,地不易得,故各为重屋以处。”(《不系舟渔集》卷一二)

  有“元代界画第一人”之称的温州画家王振鹏所作《江山胜览图》,真实描绘了当时温州街肆上的热闹场景——各类商品集中贩卖的药市、鱼市、马市、供品市等鳞次栉比,象牙、陶瓷等工艺用品琳琅满目,商贩、买家熙来攘往。街头还有背着琵琶和琴类乐器的艺人,有兴高采烈玩着蹴鞠游戏的市民,有围拢来看杂剧表演的行人,喧闹的市井氛围、浓郁的娱乐气息扑面而来。

  明代温州府城内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街坊数量大大增加,城墙外还有城南、广化、集云、望京四个厢。西郭、西山、永嘉场、瞿溪、荆溪、南郭等市集分布城市外。清康熙九年(1670年),朝廷设温处道,辖温州、处州二府,治设温州。

  “海禁”解除后,城区复归繁荣景象。“万家城郭海天秋,几处园林任客游。烽火幸留完善地,繁华依旧小杭州(温郡富庶,俗尚繁华,向有小杭州之称)。”(郭钟岳《瓯江竹枝词》)。夜间犹有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更灯火映窗栊,宵市居然晓市同。夜禁七城都上锁,轻舟还有水门通。”(方鼎锐《温州竹枝词》)。

  沿着长长的海上通道,运走了一船船中国制造的精美瓷器、丝绸,却也迎来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大清封闭的国门在猝不及防中被轰然打开,中国被迫开启了近代化历程。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增辟温州等四处通商口岸。随着温州海关和英领事馆的相继建立,温州逐渐向现代化港口城市转型,社会经济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作者:金柏东 金丹霞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