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千年商港的近代化历程①:觊觎温州港城 海外资本寻求商品市场

千年商港的近代化历程①:觊觎温州港城 海外资本寻求商品市场

温州文史馆 2022-03-17 08:40:00

  康熙廿三年(1684),清政府诏开“海禁”,允许浙江等沿海从事渔业贸易等海上活动,并在浙江设“浙海关”,温州是其下辖的十五个关口之一。此后港口经济在顺治“海禁”萧条后得以复苏和发展。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的签订,温州被列入贸易港口,设置海关加以把控。当年他们为什么选择温州开埠?这给百姓经济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温州是怎样近代化的?解析千年温州商港,此为《千年商港的近代化历程》第一篇。

  觊觎温州港城

  海外资本寻求商品市场

  清光绪二年(1876)中英不平等条例《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被列入开放港口。第二年二月十八日,温州海关建立,先称温海关,半年后改名为瓯海关(新关),选址在城区朔门外、大码道附近的沿江岸边。英人好博逊为首任税务司。瓯海关内设邮政处,兼办内部邮递业务。

  清光绪廿二年(1896)国外出版的地图,采用威妥玛注音,注有wench fu(温州府)等地名

  而在此之前,温州已一再受到英美等国的觊觎和窥探:

  道光廿年(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两年后,长驱直入的英军,逼迫清廷签订《南京条约》。在提出“五口通商”的初期,温州已成为他们的觊觎目标。条约中通商的“五口”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在时任英国驻华公使德瑞时(J.F.Daris)眼里,觉得东南沿海的港口贸易情况并未达到他的目标。为寻求更好的贸易商港,他试着通过谈判,再获得福州和宁波之外的其他沿海港口。

  道光廿三年(1844),英国海军在瓯江口对进温州港的航道进行测量。咸丰三年(1853),又有三艘军舰驶入温州港进行窥探。英国海军经过勘测,发现温州港“潮水涨至海岸时,一大批小船和许多中国人躲进了一个安全而又方便的避风港。我们的商船容易驶进贸易现场,早被认作是我们同中国通商最重要的贸易条件”。德瑞时也认为:“我们同中国的四个沿海省份进行贸易,实际上看来四省中的每个省都是要有一个好港口。广州港口和香港很近,位于其本省;厦门港口(福州港口除外)在福建;上海港口在江苏,四个省中三个有了。剩下的唯一缺陷是在浙江省沿海少一个位于江苏的上海和福建的厦门中点处左右的良港。浙江省的温州府城正好适合这条件……”咸丰四年(1854),英美两国提出至少要开放温州港等要求被拒;七年后,普鲁士政府也要求开放温州为通商口岸,仍被清廷拒绝。

  尽管一再被拒开放,但晚清时期的温州港,因为物产丰富、天然良港及潜在的商品市场,在外国资本家眼里如“宝珠”闪亮,无法忘怀。到同治七年(1868),《中英天津条约》十年期满依规修约,英美又提出增开温州为口岸,后因故搁浅。光绪元年(1875),因云南边境发生“马嘉理事件”,被要挟的清廷于第二年签下《烟台条约》,温州成为新开辟的四个通商口岸之一。

  作者:金丹霞 陈莉莉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