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这项慈善工程从温州走向非洲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幅“希望工程”影像标志《大眼睛》吗?这张照片感动了全中国,也改变了成千上万的贫困孩子的命运,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很多人也因这张照片开始了解慈善、参与慈善。
无独有偶,在浙江温州也有“一组图片催生一项公益事业”的动人故事,它就是“肤生工程”。
何为“肤生工程”?顾名思义,让皮肤再生。为何会设立这样一项慈善工程?让我们一起走进温州,挖掘公益背后的感人故事。
温州夜景。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缘起温州 一组图片催生一项公益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及世界多国蔓延。面对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
“疫情发生后,我看到一组一线抗疫医务人员因长期、反复使用护目镜、防护服、胶皮手套等,导致面部产生压力性破溃、压疮、过敏性皮炎、汗疹的图片,非常心疼,萌发了打造‘肤生’爱心包的想法。”提起做“肤生工程”的初衷,该项目的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回忆道。
想到就干,李校堃亲自开出“处方”,联合了温州曙光医院等单位,策划打造了“肤生”爱心包。爱心包内涵盖了生长因子喷剂、水胶体敷料和神洁、丹皮软膏等药物和敷料,不仅可以修复医护人员因长期、反复使用护目镜、防护服、胶皮手套留下的“天使印记”,而且具有消炎、防护的作用。
2020年2月24日,从温州发出的1000个“肤生”爱心包,被捐送给武汉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
2020年2月24日,从温州市发出的1000个“肤生”爱心包,被捐送给武汉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拉开了“肤生工程”的序幕。
下肢烂得露出筋骨的张得华;因动脉曲张溃烂,二十多年无法正常行走的孤寡老人徐永根;下肢溃烂露出骨头的纪阿公……两年来,“肤生工程”化作一盏温暖的“小桔灯”,救助了很多创面患者,点亮了他们的人生。
“肤生工程”救助点——温州曙光医院金冠錡院长谈到救助张得华时说,病人送到医院时,情况非常严重,多处组织坏死,可谓命悬一线。温州曙光医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两次手术和长达1个多月的精心救治,张得华终于康复出院。
2020年,“肤生工程”这颗播散于温州土地上的“爱心种子”,在众多爱心人士的接力下,慢慢地生根发芽。
“肤生工程”在温州举行启动仪式。
发力全国 一项活动精准帮扶万人
两年,于人,是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两年,于事,只能算千里之行第一步;两年,对于“肤生工程”这颗爱心种子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
2016年,2岁的藏族女孩代吉拉(化名)不慎跌进热水锅中,造成全身严重烫伤。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高额的治疗费,小姑娘的病情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治疗。
代吉拉的人生转折发生在2020年8月,“肤生工程”团队走进西藏,开展医疗公益行。“小女孩属于重度烫伤,我们通过会诊,为她制定了多达十几次的手术方案,并将她从西藏接到浙江温州治疗。”一位参与救治代吉拉的医生说道。
治疗期间,“肤生工程”团队免费为她提供生长因子药物,助力创面修复和愈合,从源头上帮助她解决今后的治疗药物、费用等后顾之忧。如今,她恢复良好,成了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在温州治疗中的代吉拉(化名)。
两年来,“肤生工程”从温州出发,利用全国义工志愿者平台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千村千点”救助网络,服务全国创面患者。截至目前,已为全国各地3万余名“代吉拉”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肤生”服务,破创面之殇。
据统计,“肤生工程”已累计开展精准医疗走访350人次,累计捐款捐物456万元,总公益行程超102000公里,还先后在青海玉树、西藏那曲、福建福鼎、陕西富平和温州永嘉等地建立了56个创面救助点,力求为更多的贫困患者解决创面问题。
“肤生工程”团队走进西藏海拔4500多米的嘉黎县,开展西藏医疗公益行。温州曙光医院供图
在慈善活动不断开展的同时,“肤生工程”还探索创新救助模式,助力可持续发展。2022年,“肤生工程”团队在浙江衢州试点设立全国首家慢性创面精准分级诊疗示范中心,将“市、县、乡”三级卫生机构力量进行整合,推出“分级诊疗、精准帮扶”的肤生慈善救助新模式,形成“全专结合”的全新公益救助网络。
每一个足迹、每一个尝试,都如同“星星之火”,将这项公益传播得更远。
走向非洲 一种坚守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
每一颗种子,从有梦想的那一刻起,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奇迹。2021年,借着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春风,“一带一路”中非行活动举行,也拉开了“肤生工程”在非洲“造奇迹”的序幕。
2021年11月,“肤生工程”先后三批捐赠“中国-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医药箱”,列装常用药械共计20多种,其中700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于非洲民众因艾滋病、烧伤、创伤、战伤等导致的各种创面缺损。
“像这种烫伤,要时刻关注创面的清洁,避免出现感染…… ”温州曙光医院的医生对非洲留学生叮嘱道。据了解,“肤生工程”邀请在温州医科大学留学的非洲学生参与温州曙光医院的临床治疗,温州医生们手把手教导留学生创面修复技术,培养"造血型"的非洲医疗人才。
“肤生工程”邀请在温州医科大学留学的非洲学生参与温州曙光医院临床治疗。曙光医院供图
“全球约1%的人口被持续性的创面问题所困扰,这个比例在非洲会更高。”陈善亮介绍道,温州曙光医院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指导留学生,让他们对创面修复有更深的理解和实践,希望他们能将温州经验带回非洲,帮助非洲患者解决病痛。
温州曙光医院的做法是“肤生工程”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缩影。两年来,“肤生工程”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及培养创面修复人才等方式,帮助中非“孵化”当地医院创面感染与修复专科,助力创伤治疗技术的提升。
古语有云: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项润物有声的公益事业,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温州到全国,从中国到非洲,通过一次次救助、一分分努力,渐渐在中国慈善公益行业又树起一面旗帜,点亮又一束大爱的希望之光。(林筱)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温州擂台·六比竞赛”2022年第一次县(市、区)比看现场会举行
要闻05-07
-
文明督查:整体环境明显好转 背街小巷有待提升
社会05-07
-
“双减”后 慧中学生的12时辰
科教文体05-07
-
永嘉白枇杷上市 尝鲜采摘正当时
社会05-07
-
建造游乐场、设计学习空间、制作龙舟……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得更多
科教文体05-07
-
研究汉字,创编诗集,制作英雄任务卡……学生学习语文更有意思
科教文体05-07
-
这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把原汁原味的畲族风情讲给你听
社会05-07
-
粮食囤多最怕坏 专家告诉你柴米油盐储存有技巧
社会05-07
-
睡眠喷雾、睡眠仪、睡眠饮料……年轻人热衷花钱买晚安
社会05-07
-
温州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记我的父亲郑嘉顺
媒体专栏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