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职教法发出新信号,温州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

新职教法发出新信号,温州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

浙江日报 2022-05-27 09:16:3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温州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培养模式与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契合,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展。

今天出版的《浙江日报》,在深读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离迈入大三还有3个多月,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黄俊岳就已经拿到了汽车紧固件国内龙头企业的“预定岗位”。他将自己的这次幸运经历归功于学校全新的实训模式探索。

去年7月,由浙南产业集聚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浙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省级示范基地在温州揭牌。其中的浙南数智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内,企业提供的一台台崭新的进口高端数控机床依次排开。作为第一批走入实训基地的学生,黄俊岳又惊又喜:“同样都是钳工实训,学校里用的教学设备,主要是验证课本的知识,可到了企业用生产设备实训时,我们才真正感觉到是一名‘技术学徒’。”

政校企三方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让企业车间成了教学课堂。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洪奎说,参与共建基地有助于企业发展。这批参加过系统实训的学生高度匹配企业需求,企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孔洪奎认为,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惠企政策出台,能够让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企业扎根。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下文简称新职教法)本月正式实施。职业教育覆盖人群广,与经济社会的关联密切,这次又是职教法自1996年颁布以来首次大修,因此广受社会关注。

新职教法最明显变化是什么?职业教育面临哪些新的机遇?浙江的职业教育探索,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如何发挥更大推动作用?记者走进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走访师生、家长、专家,从中寻找答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创新技术实训基地。

打破职教学历的天花板

“新职教法修订通过后,最被关注的是普职选择问题。”一位中职校长告诉记者。

长久以来,不少人对职业教育有着“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普职选择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学生和家长的忧虑:选择职业教育是否会早早给自己盖上发展的天花板?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文凭还拿得出手吗?

加快打通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通道,扩大办学规模——这样的呼吁近年越来越多。新职教法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由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这表明,高职不再是职教生学校教育的终点,本科及以上层次院校大门将为职教学生打开。新职教法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困扰职教生多年的学历天花板被打破。

平湖技师学院学生在上工业机器人课程。

事实上,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工作(下文简称中本一体化)在浙江已开展4年,部分专业成了“香饽饽”,分数线甚至超过了一些重点高中。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毕业选择中本一体化,最终进入理想的大学,是一条适合我的道路。”金洋洋是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和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联合培养的第一批中本一体化学生。4年前,一心想当幼儿园老师的金洋洋在家人的支持下考进人民职校。除了文化课,她还要学习钢琴、画画、舞蹈、声乐等艺术技能课程。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刘宝根兼任一个中本班的班主任。他告诉记者,中本一体化不仅注重学历的衔接,更需要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设计。浙师大幼教学院从中职开始就深度介入学生的培养,将中本一体化“3+4”(中职学制3年,本科学制4年)进行整体规划、整合设计,在中职阶段注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筑基,在本科阶段注重实践、反思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我们还建议学校开设营养师、保育师等项目化学习课程。此外,每学期都要安排3到5天到对口幼儿园实践,让学生对职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刘宝根说。

除了中本一体化,更多学生是通过中高职一体化5年制人才培养模式进入高校。记者从省教育厅职成教处了解到,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等长学制培养近年来渐成趋势,今年长学制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生66132人,比去年增长10%以上。今后浙江还将持续扩大长学制的招生比例,到2025年,全省长学制培养招生占中职招生比例将达到40%以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翔阳分析,多岗位综合性人才和复杂工艺技能人才日益吃香,同时,定制化服务型企业越来越多,具有现场技术处置能力、场景性应用开发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也愈发紧俏,需要长学制的培养来弥补部分学生在综合素质、技术处置能力等方面的短板。“这是职业教育对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作出的及时反馈。”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国家部署,畅通职业教育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扩大面向中职招生规模,让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更加畅通。

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

新职教法中,有一处变化值得关注——以“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以前的“产教结合”。

“结合”到“融合”,一字之变,更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密切相关度,强调让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步调一致,这就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参与。推动全面融合,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这正是新职教法的亮点之一。这些方面,浙江一直在探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先进制造创新技术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

离迈入大三还有3个多月,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黄俊岳就已经拿到了汽车紧固件国内龙头企业的“预定岗位”。他将自己的这次幸运经历归功于学校全新的实训模式探索。

去年7月,由浙南产业集聚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浙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省级示范基地在温州揭牌。其中的浙南数智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内,企业提供的一台台崭新的进口高端数控机床依次排开。作为第一批走入实训基地的学生,黄俊岳又惊又喜:“同样都是钳工实训,学校里用的教学设备,主要是验证课本的知识,可到了企业用生产设备实训时,我们才真正感觉到是一名‘技术学徒’。”

政校企三方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让企业车间成了教学课堂。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洪奎说,参与共建基地有助于企业发展。这批参加过系统实训的学生高度匹配企业需求,企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孔洪奎认为,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惠企政策出台,能够让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在企业扎根。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师生正在做实验。

近年来,不少职业院校还在积极探索更紧密的校企合作路径。

“新职教法坚持多元办学,而且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办学,落实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更加鼓舞了我们办好混合所有制汽车学院的信心。”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笛威金桥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金建华告诉记者,笛威金桥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是由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市欧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台州金桥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办学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起步不久,学院一度面临如何保障企业利益、如何认定企业驻校教师身份和薪酬等难题。

为此,学校和两家企业共同成立了台州笛威金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把相关资产注入公司。校企三方资产独立、产权明晰,又能利用公司运作的灵活性解决一系列管理问题并提供相应服务。例如,企业驻校教师可全部作为公司员工,学校以劳务费的形式向公司支付企业驻校教师的工资。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深度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混合使用。

2017年,珠海市欧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松和其他4位同事来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企业驻校教师,与在编教师共同开展学生管理、课程教学、教材编写等工作。刘晓松拿出一本《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原理与检修(配实训工单)》介绍,这本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出版的教材,入选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

“企业驻校教师与学校在编教师同等待遇,学校按照与企业序列相对应的职称职务确定标准、同工同酬。”金建华补充介绍,人员和资产的真正融合让学院育人实现准确的工学对接,促进了学生优质就业。2020年和2021年,笛威金桥汽车工程学院连续两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新职教法鼓励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2019年,浙江发改委等8个部门推出产教融合“五个一批”(一批产教融合联盟、示范基地、试点企业、工程项目、协同育人项目)建设重要举措。2020年底,全省13个产教融合联盟成立、20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揭牌、106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获批……浙江职业教育向着产教深度融合不断迈进。

职业培训贯穿发展周期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新职业教育法确定了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原则,使职业培训贯穿劳动者职业发展的整个周期。

温州97后小伙陈德华不久前完成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回炉班”的学习。他告诉记者,“回炉提升”前他是瑞安一家公司的一线操作工,工作内容单一、薪资待遇偏低,因此,他辞去工作报名参加了“回炉班”。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回炉班”学员曹震宇与指导老师诸葛俊科正在操作机械。

脱产学习的3个月,陈德华历历在目:“我在实训大楼里操作着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还有技能操作‘大牛’手把手指导。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是一位博士,他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帮助我弄懂了此前的一些难题。”

今年3月,在“回炉班”结业暨就业双选会上,陈德华被当地上市企业浙江宏昌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中,年薪翻番,岗位也从一线操作岗提升到了工艺技术岗。“入职后还能享受人才引进政策,住房、子女就学都有了保障。”陈德华说。

陈德华“回炉提升”的经历,正是贴合新职教法愿景的范例之一。全周期培养人才正在兴起,新职教法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省教育厅开展的浙江省职业院校职业培训能力建设专项调研结果显示,2020年全省382所职业院校开展各类培训228.49万人次。然而,有的职业院校培训项目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剑峰坦言,当前培养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技能人才尤为短缺。“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为自身及上下游产业链培养、输送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

2020年6月,海天集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基地——海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了针对企业岗位特点、符合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新要求,校企双方组建团队,制定了工业机器人运维工程师、数控机床安调工程师、注塑机操作维护工程师3个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并开发了相应的产业技术课程。

海天塑机集团职员屈永明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成为首期海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双提升班”学员。除了技能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他还要学习应用文写作、计算机编程、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综合素质提升课程。

海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现场。

“‘双提升班’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提升技能,还要提升学历。学员在毕业时会得到大专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本证书。在返回海天重新上岗后,他们的薪资水平能够提升20%至30%。”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郭华恬说。

在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衍看来,职业教育是浙江扩中提低、增强人才造血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摆入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新闻+】

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晓

新职教法回应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命题。在笔者眼中,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一种,其适应性应以教育学范畴内的两大基本规律——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作为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要提升当代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离不开对构建技能型社会与普职融通的关注。

新职教法体现了对上述问题的呼应。一方面,新职教法立足现代经济发展的视角,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明确并推进学历证书及其它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现学历与技能的交叉贯通。同时进一步推行“职技融通”,全方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另一方面,新职教法立足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完善了普职融通,并重新审视“普职分流”,从原来的“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转变为“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新职教法的实施,为“十四五”和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描绘了构建技能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蓝图,必将强力推动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