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青年说 “青科”闪耀智慧之光

@青年说 “青科”闪耀智慧之光

温州网 2022-11-14 08:30:22

  温州网讯 科技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之一——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青年人是主角。

  国际科技交流、产学研融合、全球产业链合作、基础科学可持续发展……连日来,在此次青科会开幕式、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未来发展论坛、青年开放论坛、女科学家高峰论坛等各项主体活动现场,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院士专家大咖齐聚一堂,围绕当前热点议题碰撞观点、激荡智慧,创新的灵感、思想的火花在闪耀、流动、奔涌……

  深化区域科技合作 开放包容自主创新

  徐持衡(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主任工程师)

  内地和港澳台各有所长,且拥有一批在世界有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而中国大陆拥有很大的市场,为年轻人提供无限机遇。我觉得,内地和港澳台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优势互补,有很大合作空间。

  在共同服务港澳台地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过程当中,两岸三地青年要共享时代的发展机遇、发展的成果,深化科技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处在科技浪潮迭代速度非常快的时期,看到全球的产业链正在经历快速的整合和重构,尤其是尖端的科技行业。我们一定要在做好做精专业的同时,以一个开放包容心态和更加广阔的视角去了解跨学科、跨领域的产业动态,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同时要坚持自主创新,尤其在科技技术领域中,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新的技术发展路线,才能有机会让中国的原创技术产品走向世界更广阔的市场。

  元宇宙驱动技术进步 游戏文旅产业或最先应用

  汪萌(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元宇宙这两年被讨论很多,但还是非常新生的事物,对新生事物千人千面。我认为,相对于我们既有的技术或者说是以前的一些场景,比方虚拟现实、虚拟世界而言,元宇宙应该说外延更广泛,更注重和现实世界的混合、交互。元宇宙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高沉浸感和低延迟。

  从技术角度讲,元宇宙是一个趋势,某种程度上需要很多技术去形成合力,从感知到人迹交互、金融系统、区块链、体感技术等,基本上所有的信息技术都会涵盖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反过来说,元宇宙也会驱动大量的技术往前走。每个产业只要有数字化空间,都可以认为元宇宙是有帮助的。如果说最直接相关的,可能是游戏和文旅产业。

  切磋琢“膜”成宝器 攻克激光薄膜技术

  朱美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

  1960年人类第一台激光器诞生在美国,1961年中国王之江院士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从此激光技术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开启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我们是中国第一支专业从事激光薄膜研究的团队,成长了半个多世纪的激光是当今世界上的最强光,其能量足以在地球上建造人造太阳。

  像聚变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这样的大型激光装置中,需要数万件激光薄膜元件,激光薄膜元件是唯一能够迫使直线前行的强激光按照人类的意志改变方向的独门元件。激光损伤是激光薄膜最为核心的技术指标,几代薄膜人以打不坏的激光薄膜作为终极目标,如今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成功应用于聚变激光、超强超短激光、空间激光、高端激光装备与医疗等领域。

  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企业家科学家共享实验室

  范大明(江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得者)

  国际交流合作是科学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的环节。当前越是国际交流合作遇到困难和打压的时候,越不能固步自封,更要搭建多种平台突围,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产学研最难打通的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多老师的技术无法落地,很多企业的需求无法变成科学问题。江南大学一直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一起走路。走出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分中心在各地建技术转移分中心,让科学家变成联络员,实时把企业的真实需求精准对接到学校,揭榜挂帅,一起攻关。引进来,是学校引流一些食品领域的头部企业,把它的研发中心建到校内,让企业家和科学家共享实验室、办公室,形成合力攻关,帮助很多技术真正落地。

  一个非常好的大平台 一片适合创新创业沃土

  侴术雷(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青科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大平台。在这样的盛会下,我们聚到一起真正地谈创新、谈创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等多链融合,深化产学研用,集聚不同领域力量,促进产业培育发展。

  作为一个新温州人,我带着我的成果和团队来到温州,开启科技成果产业化之路,积极与中建八局推动5Gwh钠离子电池产线落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突破自己、提升自己。越来越觉得温州是一片适合创新创业的沃土,希望大家来温州创新创业创未来。

  基础科学研究是政府需要大投入的。从我个人经历来说,我觉得,找好自己的定位是关键,搞基础科学研究的要深挖搞基础,搞应用研究的就要交叉整合去做产品,这样就是最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体现个人价值。

  用“心态”和“自我驱动力” 浇灌“科研之花”

  陈双玲(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科研从来都是漫长又枯燥,我们做研究需要阅读很多文献资料,每天做大量实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能靠自我驱动力。如果没有自我驱动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灵光一现的想法不能付诸实践,慢慢地,你会懈怠,会忘记初衷,变得滞后。

  我们需要珍惜在科研过程中每天的小收获、小进步,将它作为自我驱动的燃料,从而实现良性循环,不断进步、自我成长。所以,在我看来,“心态”和“自我驱动力”是学习、科研生活中的两大关键词。

  科研工作压力很大,会遇到很多挫折。面对挫折,心情沮丧、低落都是正常的,但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快速调整好心态。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要我们每天好好浇灌播下的种子,花终会开。

  女性科技工作者像一滴水 柔韧包容有自己的坚持

  张丹(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在我的理解里,女性和男性在探索和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是同样艰苦的。很多人会问我们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正如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逻辑共识——女性可能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但我始终认为,女性在科研过程中也有男性不具备的优势。

  女性就像一滴水,看似柔弱,实则坚韧。我们会瞄准一个相对聚焦的目标,凭借毅力、水滴石穿;在追寻目标的过程当中,如果目标和现实出现矛盾点,我们又是柔韧的,会对目标进行柔性调整。  另外,我还觉得女性像水的一点原因是,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个家庭、单位,更快地顺应时代变化。在与人协作过程中,我们也会更快地融入集体,协调团队关系。因此,在多学科交叉合作团队成为大势的今天,女性具备难得的优势。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青科会@青年说

  “青科”闪耀智慧之光

  记者:周大正 金朝丹 潘培期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