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儿童青少年厌学如何理解与应对 青科会上专家这么说

儿童青少年厌学如何理解与应对 青科会上专家这么说

温州网 2022-11-14 08:40:09

  温州网讯 旷课、不听讲、迟到早退、孩子不肯去上学,怎么办?昨天下午,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儿童青少年厌学的理解与应对”分论坛在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举行。心理专家、艺术家、教育者剖析厌学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方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刘正奎

  用影像与艺术创作疗愈创伤

  创伤经历会全面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学业。“很多厌学的孩子都经历过创伤。”刘正奎表示,创伤包括自然灾难、家庭暴力、欺凌事件、人际关系等。创伤经历后会有出现躯体化的表现,比如头痛、拉肚子、失眠、睡不着觉、抵抗力下降、不愿意跟人说话、注意力下降等。

  创伤事件还会导致大量的抑郁,但创伤也可以成为一笔财富。“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创伤,如何把这个创伤转化成成长过程中的动力或者说一个重要的经验。”刘正奎提醒,任何一起创伤事件,都需要考虑伦理,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创伤。“遇到创伤事件后,需要尽快处理。”

  艺术作为一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疗愈方式,能够将心理问题的阵线向前拉近,尤其是通过庞大的美术学院、博物馆、美术馆体系建立起整个社会心理问题的预防网络,意义重大。作为心理学研究者与践行者,刘正奎分享了影像与艺术创作的疗愈作用,如用小的电影片段、游戏、用画画讲故事等方式来疗愈创伤。

  “艺术就是情感,将艺术与心理结合起来,做到儿童心理创伤的主动预防,以美育心。”刘正奎给与会者讲述了一个受到严重创伤的女孩用画画来疗愈的故事。在最初,孩子的画里有一条大蛇,代表着她所受到的严重创伤。但一段事件后,画中的蛇越来越小,直到一年后完全消失。

  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

  用艺术去舒压,用美育去疗愈

  厌学、压力是什么?在卢征远看来,是一种关系的失衡,是人和自我、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处理不得当所造成的失衡。而失衡之后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东西,这是厌学和产生负面情绪的核心原因。

  “应对厌学要把关系重塑作为核心关注的内容,而艺术舒压,是疗愈和自我建立的桥梁和手段。”卢征远表示,艺术是关于内在精神的东西,能提供给人多元价值的考量,是塑造人和世界的美学关系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欣赏蒙娜丽莎时,感受到的不是笔触和油彩,看到的是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和人的自主性的表达,是对世界的创想和对未来的创新、探索,这才是艺术的核心。

  最近几年,卢征远和刘正奎进行了跨学科的合作,创立了心理科学艺术实验室。实验室基于心理科学和当代艺术进行策划和创作,结合情绪数据采集及可视化技术,探索科学艺术跨界和公共艺术的多种可能性。他认为,心理治疗过程中有很多需要体验的内容,而艺术舒压则让人在场景体验中得到了震颤,体会生命的意义。

  “美育应该向体育对标。”卢征远认为,体育是强壮人的体格,美育则是健全人的精神,是疗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看来,美育不仅仅是画一张画,还锻炼人的情感抒发、思辨创新、技巧表达,是精神的体能、力量的训练,是人的心灵的锻炼。“应该得到多层次多元,甚至交叉学科的发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副院长叶敏捷

  父母需要被养育,父母变了孩子也好了

  厌学茧居是一种症状,是孩子对外呼救的一个信号。叶敏捷医生表示,厌学其实是孩子情绪发烧了,就应付不了很多事情,他们希望“爸爸妈妈可以懂我”。

  为什么孩子这个时候不能上学了、抑郁了、自伤了?叶敏捷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足够好的种子,如果长歪了,我们一定要考虑环境。“我们有些家庭,孩子不愿意来看病,我说没问题,父母来看,父母改变了,孩子一样能好起来。因为孩子的环境有营养了、能理解了、能反思了、能支持了,孩子自然就会获得动力。”

  不想学不是孩子懒,而是一个信号。从躯体化——肚子疼、头疼,到不想学,再到不想活,这是一个信号逐渐升级的过程,渴望的是父母真正能懂他,渴望的是“做你自己,有我爱你”——被爱、被欣赏,而且有自主的空间。

  孩子厌学、茧居的成因:可能是孩子担心不符合父母的期待就不会被爱,而过早地屈从于环境,发展出假自体,成为不用让人操心的“好孩子”;因情感忽视、缺乏亲子沟通等造成的缺乏安全的依恋;缺失的父亲、父母之间疏离的婚姻等原因。

  叶敏捷说,在门诊里,不少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很多父母工作能力很强、对外的沟通能力也不错,但是面对孩子的时候,有时候却过于焦虑、过于控制、过于理性等。一旦帮助父母情绪稳定下来,父母的心智和能力就会重现,能拥有建立关系和重塑关系的能力。

  对厌学、茧居的孩子,父母需要做些什么?叶敏捷称,很多父母在自身的成长中有创伤的体验,养育孩子的各个阶段,会重新激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妈妈会打孩子,实际上可能是她在婴幼儿时期也有这种体验。对此,叶敏捷表示,父母也需要成长和被养育。“把父母当作孩子来养育,帮助父母的情绪成熟。”他介绍,目前他和他的团队在进行一项养育父母的家庭关系线下团体活动,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需求,让父母自身有更好的状态,用能够走进孩子内心的方式去沟通。

  叶敏捷说:“我们会帮助家长稳住,给家长支持,帮家长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创伤,弥补成长过程中的匮乏。家长没比孩子大多少,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匮乏,当父母养育自己,照顾好自己,活出自己,父母够了,孩子也就饱了。”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儿童青少年厌学如何理解与应对

  青科会上专家这么说

  记者 何群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