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新场景丨老年食堂:让温州老人尽享幸福“食”光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网

  聚焦共富场景,探讨共富路径。“共富新场景”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将聚焦六大共富场景,寻访共同富裕道路上共同奋斗的,有力度、有温度、直抵人心的创新创业创富故事,探讨共富路径,总结共富经验,展示浙江省获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来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助力温州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活动由温州市委网信办主办,温州新闻网承办。

共富新场景丨老年食堂:让温州老人尽享幸福“食”光

温州网2022-12-01 15:06:00

  “阿婆,午餐来啦,今天有鲳鱼和红烧肉,你可得多吃点。”临近中午,温州市瓯海区梧田街道龙霞社区“邻里食堂”的“外卖小哥”开着电瓶车,将第一份午餐送到独居老人李阿婆手中。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位老人家中。

  天下至味,一碗安乐茶饭。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在温州,吃饭是高龄、独居、失能、偏远农村等老年人最直接的“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温州依托“邻里食堂”“共富食堂”“长者食堂”等各类老年食堂,让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截至目前,温州已建成超600余家老年食堂,日均就餐人数2.28万余人次。

  村里有了老年食堂,老年人尽享“优惠餐”

  永嘉县溪下乡是该县最偏远的山区乡镇,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常住人口约2800人,其中60岁以上在村老年人886人,多为独居孤寡老人。今年6月份,溪下乡率永嘉县之先开展老年“共富食堂”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已在9个村建设11个“共富食堂”,最大程度方便老年人就近就餐。

  溪下乡刘山村有了老年食堂

  每到中午时分,溪下乡刘山村的刘培德老人便会到村里的“共富食堂”用餐。炒粉干、炒土豆、清蒸鱼、笋干炒肉……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荤素搭配,营养又健康。“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嘞!”刘培德老人说,“以前一个人在家,烧两个菜可以吃上两三天。现在村里有了‘共富食堂’,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饭菜,而且有肉有汤,这饭是越吃越香。子女在外打工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问题了!”饭后,刘培德老人和其他老人一起在“共富食堂”唠家常看电视。

  溪下乡刘山村党支部书记崔秀明表示,“共富食堂”每天为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中餐和晚餐,80岁以下老人每餐则收取5元的伙食费。目前该村共有43名老人在“共富食堂”用餐。

  永嘉县侨商会等11个侨团开展永嘉侨助共富食堂活动

  围绕“共富食堂”,溪下乡各村还成立了“共富食堂”管理小组,制定“一村一策”运行方案,明确专门的志愿团队负责,收集膳食需求、用餐时间、健康状况等信息430余条,建立老年人“一人一档”信息库,不断精准服务定位,打造新型养老阵地。截至目前,溪下乡的“共富食堂”每天为200余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这样的农村老年食堂,在温州比比皆是。在瑞安岑头村老年食堂,这里将上门送餐和集中供餐相结合,实行阶梯式收费标准,志愿者为全村200余户老人提供助配餐服务;在乐清杏湾村老年食堂,经过八年运营,已摸索出“爱心运营、老人参与、服务片区”的做法,解决了南岳镇杏湾片区老人的就餐问题,平均每天用餐达90人次,送餐20人次;在瓯海岩一村的老年食堂,老人仅需支付5元便可享受“三荤一素”的餐食,日均用餐达80余人次;在苍南桥墩镇仙堂村的“长者食堂”,分类给予老人用餐补助,老人最少只需3元便能享受到“两荤两素一汤”的餐食……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花最少的钱吃上了热乎乎的“安心餐”“优惠餐”。

  数字化赋能老年食堂,老年人安享“便捷餐”

  “识别成功……”午饭时间,鹿城区松台街道桂柑社区“邻里食堂”门口的刷脸签到机不时响起提示音,这是陆续来用餐的老人在“刷脸”签到。“今天已有35位堂食、15位自提,还有20位居家送上门。”桂柑社区主任柯建华介绍道,借助刷脸机,系统会自动统计进入食堂用餐的人数,及时监测老人就餐情况。不仅助餐工作更高效,而且社区工作人员会根据系统提示,及时联系未到的老人或派工作人员上门了解老人情况,确保被服务的老人“一个都不少”。

  桂柑社区居民“刷脸”签到

  90岁高龄的高彩媚老人已在桂柑社区“邻里食堂”用餐十年,见证了食堂从小到大的“蝶变史”,她对这个老年食堂有着深深的依赖。“在这吃饭就像聚餐,吃完还可以去旁边休闲娱乐,真的好兮好!”高阿婆笑道。

  2009年,桂柑社区的前身桃李社区创办了温州首家老年食堂,时至今日,老年食堂仍旧热诚地为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从最初的一张桌子围坐着几名老人,到现在有76名老人在这里用餐,我们的食堂在升级,服务也在升级。”柯建华介绍道,老年食堂每周供应6天,每天供应午餐和晚餐。针对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老年食堂还推出了送餐上门服务。“老年人吃饭可是头等大事,必须做实做细。”去年,桂柑社区还获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为温州老旧小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样本。

  桂柑社区的老人在“邻里食堂”用餐

  在温州,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食堂从传统模式向智能模式转变,并实现重大改革突破。比如鹿城水心社区老年食堂历时两个月改建,改成了市区目前最早使用全电气化厨房设备的老年食堂之一,以前每餐只能出50人份的餐食,现在能满足近百人的用餐量;比如洞头打水鞍社区老年食堂依托洞头e养食堂数字化应用,不仅打通数字壁垒,获取用餐老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信息,实现健康膳食监测,而且还暖心地设置老年助餐服务在线点餐功能,方便异地居住子女为老家的父母在线点餐,并由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上门送餐……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食堂通过“升级换代”,让老人安享“便捷餐”“智慧餐”。

  社会力量助力长效运营,老年人乐享“爱心餐”

  据温州市民政局统计,截至今年11月22日,温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近170.26万,其中80岁以上超25万人。此外,根据今年4月份温州市民政局对老年人独居情况的排摸数据来看,温州有近5万名独居老人。让老年人吃好饭成了最关键的“民生小事”,而遍地开花的老年食堂似乎成了最优解。

  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长效运营老年食堂是个巨大的考验。经过积极探索,温州给出了自己的解法,即通过 “政府补助一点、村社资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老人自支一点”四个“一点”机制,维持老年食堂长效运营。

  志愿者在龙湾小塘村养老驿站忙碌

  充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发挥志愿、慈善等助老效能,温州各地在老年食堂的运营方式上探索出“党建引领+”“公益组织+”“专业企业+”“中央厨房+”“数字赋能+”“慈善基金+”等多种长效机制,助力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比如平阳整合乡贤、社会组织等慈善力量,设立“共富慈善基金”,着力构建慈善养老助餐新矩阵;比如龙湾区永兴街道民乐社区发扬双拥光荣传统,通过场地共建、志愿共助、社会共帮,打造出了全市首家“军嫂爱心食堂”;比如泰顺县大安乡针对筹办老年食堂面临的“财、地、人”等难题,探索出“众筹公营”的农村养老食堂模式,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且健康运营6年以上;比如鹿城区打破“自建自营”的社区食堂运营模式,在集善社区引入国企运营社区食堂,实现日均用餐服务超170余人次,累计用餐1.6万人次,有效提升老年人就餐幸福指数……

  瓯海东风老年食堂的餐食

  同时,针对用餐安全,温州各类老年食堂严格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安全承诺书等“六公示”制度,根据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做好加强食品安全和管理服务规范化管理。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邻里食堂”“共富食堂”“爱心食堂”成为了有温度的老年食堂,让老年人乐享“爱心餐”“健康餐”。

  “正是大家的共同参与,才让老年食堂办得红红火火。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老年助餐服务的覆盖面,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据温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至2025年底,温州将新增老年食堂(含老年助餐服务点)500家以上,城市社区助餐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助餐服务覆盖面不低于70%,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实惠、贴心的助餐服务。

专家点评

  • 温州市人大代表、温医大附一院检验中心主任 周铁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始于自发,基于慈善,温州的老年食堂从一家到六百多家,从城市社区扩展到乡村,很好地在全社会层面助推关爱老人的风气。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年食堂让广大老年朋友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值得点赞。

    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自身照顾能力的不足,是我们加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实和紧要的原因。做好老年工作,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也减轻年轻群体压力,使其有更强的动力服务社会。老年食堂项目落到具体方面,又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复杂情形,要求管理者、运行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制订合适的助餐方案。所有的老年食堂运行模式,都着眼于长效运营,依赖于安全管理,这是我们继续推动老年食堂工作的基本准则。

    民以食为天,吃是头等大事。老年食堂是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应运而生的,在推动这一项目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地方把工作内容拓展到健康管理、情感照顾、生活照料等更宽、更广的方面,这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因此,做好老年食堂工作,会为全面做好老年工作、创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监制:阮周琳|策划:叶双莲|记者:鲍苗苗|编辑: 鲍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