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走好新“稻”路

走好新“稻”路

温州网 2022-12-12 08:24:25

趁着天气晴好,上林垟种植户们正在赶收稻谷。 金瑞雅 摄

  温州网讯 正值晚稻收获季节,站在上林垟村的入村小道上,放眼望去,饱满的稻粒压弯了根根稻杆,尽是一派风吹麦浪的丰收场景。不远处,三五台大型收割机飞驰工作,转动的机器刀刃在稻田里所向披靡,农机所到之处,谷粒归仓,只留下胡茬似的短蹈杆。在田间忙碌的种植户倪士忠告诉记者,趁着最近天气晴好,他赶紧租了收割机一同出工。“现在是丰收期,我们收下的稻谷,拿去烘干都还要排队呢。”

  作为省粮食功能区,上林垟村地处平原,拥有水稻种植的天然优势,全村共有2500亩土地适用于粮食生产。今年,倪士忠一家承包了114亩田地用于水稻种植,在上林垟村,像他这样规模超50亩的水稻种植大户共17户,最多的一户种了1000多亩。

  “民以食为天”,而耕地是重要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重申“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依靠水稻种植奔赴共富路的上林垟村,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周边8个村联手打造“石塘粮仓·万亩田园”,粮食年产量突破1.2万吨,亩均年产量达950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浙江“粮仓”。

  围绕共同富裕,上林垟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村里正在进行土地流转,计划之后由村集体统一打包出租土地。” 村党支部书记林礼将算了一笔账:土地统一流转后,每亩租金将从500元提升至600元,其中550元归为农民所有,50元归入村集体,由村内对土地进行分片集中管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种植户虽然多付了租金,但我们能提供连片土地,对于后续种植成本、效率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眼下,上林垟村以粮食为基础,正在谋划一件大事——引进京东平台,让大米销售迈上网络快车道。“最快明年,标有我们‘上林垟’品牌的大米就能上线销售了。”林礼将自豪地说。

  上林垟村引进网上销售平台的做法,是今年以来平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缩影。该产业园将结合平阳县“塘河粮仓·五彩乡村”的农业战略部署,以“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为切入点,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走农业品牌化发展道路,构建完善的绿色农产品供应体系。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吹拂下,平阳粮食安全生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动人美景——以耕地“非粮化”整治为抓手,今年以来,平阳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良田”回归“粮田”属性,全力守好“米袋子”。在粮食增产保供方面,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稳定,加大规模补贴,常态化开展季节性抛荒排查整治和粮功区整治优化验收工作。在农业生产指导服务方面,引导种粮大户调整种植业结构,落实粮食高产高效示范方创建,实现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配套,提高种植水平和粮食单产。此外,持续加强粮油生产扶持政策补助的宣传工作,抓好农田提升改造项目建设。

  今年来,平阳共清理腾退粮食生产功能区内8159.1亩“非粮化”田地,抛荒整治率达100%,高质量完成33867.53亩永久基本农田抛荒的复耕复种。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64万亩,粮食总产量11.13万吨,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5%。一幅生态农业与农村交相辉映的四季丰收乐歌,在平阳徐徐奏响。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走好新“稻”路

  记者:金瑞雅 见习记者 潘圆

  通讯员 朱凯伦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