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已打造8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温州网讯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圈”出百姓幸福感,乐享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盛宴。
2021年6月2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100%,这也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
省政府将“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作为2022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的“浙文惠享”重要内容。这项工作,浙江成效如何,温州又如何答卷?本期《委员观察》栏目予以重点关注。
温州已打造8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是指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左右,在居民住宅区辐射半径1.5公里左右(城市文化圈辐射半径为1公里),即可到达至少3个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实现错时开放、场馆预约、文化活动等六大服务功能,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个“圈”是精神富有民生最小单位,关键要义是铸魂、便利、品质。目标体系是要统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内的公共资源,让文化服务无处不在;挖掘社会公共资源为民所用,推动现有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最大化。
作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提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省份,浙江还制定了《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建设认定办法》《2022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建设标准及进度核验标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指数”评价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建设要求、可量化的核心指标等,确保文化圈建设进度可控、内容规范。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浙江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828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其中温州市已打造890个。
今年是浙江开展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第一年。近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通过调研发现,在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进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金保障存在缺口、项目建设质量不一、效能发挥不够充分、制度机制不够健全等。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组提出,要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建设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部署,在深化定义、重视质量、强化保障和协同推进上进一步下功夫,把“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这件实事做实、做好、做成先行示范,打造成浙江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文化便利店”。
委员声音
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文化馆馆长施丽君:
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为百姓筑起文化惠民圈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工作,串联和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137家城市书房,240家文化驿站,74家百姓书屋,一万多支群文团队,共同打造了890个独具温州特色的品质文化生活圈。而这其中,温州市文化馆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也在不断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之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论是2013年启动的市民文化节、公益艺术培训,还是近年来深受市民喜爱的温州鼓词荟、群星剧场、市民文化露台,市文化馆通过发挥文化场馆阵地优势,根据群众需求优化服务模式,充实服务项目,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奠定了群众文化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以优质文化服务构筑百姓家门口的幸福生活圈,建议:
一是以品牌活动为抓手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为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年来,温州市文化馆创立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包括温州艺术节、市民文化节等以节庆为载体搭建的百姓展示平台,文化驿站、文化讲堂等以分享会的形式打造的市民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乡村艺术团、公益大联盟等则是通过联动社会力量,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当前全省正着力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我市要进一步发挥品牌活动影响力和服务力,通过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和遍布基层的乡村文艺繁星计划,为全民艺术普及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二是以场馆空间为延伸提升文化品位。应充分利用文化场馆进行服务功能拓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文旅融合工作,比如温州市文化馆在原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了“温州鼓词荟”“市民文化露台”“群星剧场”等阵地品牌服务,既为基层群众打造了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又向外地游客展示了温州地方传统文化,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三是以数字文化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去年以来,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实现了突破式飞跃。数字化这套“房子”的“硬装”已初见雏形,高品质的“软装”服务也要跟上,应进一步加强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加强与浙江智慧文化云的入驻与资源对接,形成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线上一张网”,矩阵式推广各地区特色文化活动与优质的数字资源,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让群众更加便利云享文化圈成果。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图书馆业务办公室主任毛薇洁:
高质量建设城市书房,助力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能级
作为温州首创、具有全国引领作用的公共文化品牌,城市书房是探索公共文化新型空间、赋能人民精神共富的温州实践,也是全省首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近年来,温州围绕公共文化设施“品质化+特色化”的建设理念,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版图,为市民提供免费、均等、无障碍的阅读服务,不断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能级。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的带动作用愈发重要。为此建议:
一是推广实施城市书房标准化,推进更多书房“入圈”。近年来,市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规范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服务与考核,包括制定全国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地方标准等。建议在省级层面推进城市书房标准化的贯彻和实施,让温州城市书房建设标准走向全国,更好发挥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在文化建设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二是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书房建设“破圈”。当前,温州按照“基本普惠+特色提升”的标准,通过社会力量合作,有效整合跨界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书房和智慧化书房。但放眼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目标,还需要出台制定更多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加广泛、更多类型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加入,完善城市书房体系的品质提升,促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服务升级。
三是让“文艺星火”点亮书房,提升书房内涵气质。我市每年组织图书馆和阅读推广人、文化志愿者,走进全市城市书房开展“非遗进书房”等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发挥了阅读阵地在文化圈的带动效应。接下来,应结合“文艺星火赋美工程”,鼓励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和文艺活动走进城市书房,让文艺融入书房,提升书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精神文化生活。
市政协委员、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经济科教频道副总监翁逻沿:
扩大知晓面,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使用价值
截至目前,温州已建成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有890个。这个数量并不少,但仍然有不少市民并没有体会到这些就在身边的“文化圈”。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信息不对称,许多老百姓并不知道“文化圈”的打造,或者是老百姓享受过该项服务,但并不知道这就是“文化圈”打造的成果;需求不匹配,有的地方以老年居民为主,但周边“文化圈”又偏重青年人需求,导致这部分老年人感受不到身边“文化圈”的价值;存在感不强,一些地方“文化圈”里的阵地建设好了,但因为资金、管理、人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难以常态化运行。为此建议:
一是扩大宣传。可以借力当下媒体融合趋势,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宣传载体,让百姓知晓并与政府共同打造服务于他们自己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二是提升质量。更加注重各个“文化圈”的个性特色和精神底色。积极引导文化圈准确解码区域文化基因,设计个性建设内容,打造“一圈一品”,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与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相得益彰。
三是激发活力。通过评比、奖励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如引导相关文体社团,参与力量薄弱阵地的运维。在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是在扶持文体社团的蓬勃发展。
四是数字赋能。今年10月,省文化厅发布了“品质文化惠享·浙里文化圈”小程序。将省级和杭州的文化资源在数字平台上进行整合,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议将这一功能集成到即将上线的由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手孵化的全新移动客户端上,更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文化便利店”
记者 朱斌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要闻12-28
-
新冠肺炎为何更名?“乙类乙管”有何不同?专家解读
社会12-28
-
疫情面前,温州各大民营医院也彰显责任担当
社会12-28
-
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呼吁 “阳了”后垃圾采用“鹅颈式”封扎法
社会12-28
-
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一期霓屿岛隧洞完成“首爆”
社会12-28
-
山呼海应“瓯”歌共富 温州市山海协作工程实施20周年综述
社会12-28
-
好学温州 交出“五优”答卷
社会12-28
-
今年第七家温企登陆A股:“隐形冠军”通力科技创业板上市交易
社会12-28
-
前11月我市外贸进出口超2700亿 较去年同期增长25.7%
社会12-28
-
三级市场联动成交数据回升 温州楼市打响岁末收官之战
社会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