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推动外贸、消费、科创齐发力
温州网讯 回顾2022年,我市在外贸、消费和科创三大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喜人成绩?
展望2023年,“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如何深化建设?消费如何进一步释放活力?如何借力科创再推产业发展?且听三位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外贸
进出口增速喜人
贸易基建加速完善
“温州获批市场采购贸易预包装食品出口,对我们是实打实好消息。”回顾去年行业发展大事件,宏鑫达(温州)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种出口方式相比一般贸易方式,具有“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和“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特点,十分适合预包装食品出口。而且,得益于华侨华人在海外经营食品商超和餐饮,市场需求相当旺盛。
对于“回归温商”包珊珊而言,过去一年虽然不易,但也充满“突破”——2022年,其运营的温州速云跨境供应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接通了跨境支付业务,接通了1210跨境和9610跨境的口岸申报,接通了国内多个主流电商平台的数据交互服务,年度服务交易额达7亿元左右,还被评为浙江省重点进口平台。
2022年温州全市实现进出口额294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总额2502.0亿元,同比增长22.9%;进口总额447.6亿元,同比增长19.3%。三项指标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9.3、8.9和8.6个百分点。其中,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项下进出口292.47亿元,同比增长80.47%,连续两年实现裂变式增长。
过去一年,我市贸易便利化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货代企业加速落地温州,另一方面,港口物流网络持续完善。海运方面,新增温州至越泰、俄罗斯近洋直航航线,累计拥有直航航线11条;空运方面,新增温州至东京、大阪、首尔货机航线,目前已开通货机航线达6条;陆运方面,中欧(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常态化运行,进口回程班列取得突破性进展。海陆联运迈出关键步伐——继宁波之后,成功开辟全省第二条海铁联运专列,并向省外腹地成功拓展。
2023新年伊始,又有捷报传来。1月17日,温州大型国际集货拼箱基地项目奠基开工。建成后,该集拼基地将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配套措施,推动温州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高效联动,助力温州打造浙南近洋航线中心、浙南闽北赣东多式联运中心。
市政协委员
广东省浙江温州商会会长金中芳:
借在外温商之力
助温州港腾飞
温州在港口物流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促进温州国际航运配套发展,形成港口城市港城互动关系,发挥在外温商优势推动温州港产业升级等方面,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一,提升温州港国际航运能级,完善资源配套。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在国际航运企业的研发、营销、物流、商务会议、展览展示等经济活动的产业空间和需求方面提供资源配套,吸引更多国际航运企业进入温州港。
第二,构建临港现代服务业格局,强化产业链。建议依托温州港,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临港现代服务业发展,如国际贸易、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事法律、航运交易、航运经纪等,推动形成完整的港航业产业链条。
第三,充分发挥世界温商资源,加强资源整合。比如,粤港澳温商洞悉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与国际经济联系密切,可通过粤港澳温商牵线搭桥,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赴温考察、投资,助力港口产业生态建设。
消费
新能源车消费逆势续涨
“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
“去年家里购置的最大件就是新能源电车,用了8000多(元)的消费券,划算!”市民王先生回顾一年的消费时称。
根据某财经自媒体出品的《2022新中产白皮书产业篇》,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逆势增长,“一油一电”成为新中产新标配。“纯电家庭”较2021年增长225%,已有燃油车的新中产中,超85%的人希望增(换)购新能源汽车。
去年,我市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市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94.4%。
统计显示,我市去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4.1亿元,同比增长3.6%。限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4%。
2022年,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整体呈疲软之势。但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预计消费势能将有所释放。2023年“消费券”继续发放,“十大百项”兴消费旺市场开门红启动,全市42家国有景区在元宵节前均免费开放。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1月15日上午10时,价值1960万元的16万份通用消费券礼包在10分钟内领取完毕,4小时后,消费券交易流水破千万元;当晚8时,价值640万元的10万份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更是在短短30秒内一抢而空。春节期间(1月21日~27日),温州市消费总金额为104.44亿元,同比增长11.7%,比2019年同期增长7.29%。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烟火气在回归,购买力在复苏。
市政协委员
温州市小吃协会会长郑光雨:
构建温州新消费品牌IP
加强文旅精品线路推介
近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温州消费活力受到较大冲击。但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缓解,百姓消费热情明显回暖。为持续培育和释放消费能力,现就消费供应端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温州新消费品牌IP。温州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年多来,取得良好效果,但市本级与县(市、区)各级联动还未形成。建议加快构建有影响力的区域消费品牌IP,比如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夜市,推出既能联动本地居民消费,又能吸引周边区域游客前来,且可以串联市本级和县(市、区)的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等。
第二,推动本土餐饮产业化。建议参考福建沙县小吃、江西“南昌米粉”、嵊州“小笼包”等模式,同时结合温州预制菜,打造温州小吃区域品牌,成立新消费产业基金,助力温州本土餐饮品牌产业化,实施连锁化发展。
第三,加强文旅精品线路推介。去年,我市文旅业做了很多“修炼内功”的准备工作,比如对部分游线进行微改造、精提升,研发推出了系列“非遗+旅游”精品项目等。下一步要加强这些游线项目的宣传推广,利用创意吸引人气,同时扎实配套服务,做好口碑营销。
科创
内驱产业高质量发展
“万企创新”蓝图展开
在新材料领域,2022年,老牌龙头温企华峰集团迈出了研发创新的关键一步——成功收购美国杜邦旗下剥离出的生物基产品相关业务及技术。此举将加速生产环保型聚氨酯产品,加快可持续材料规模化的步伐。
2022年,对中国基因药谷而言,也是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年——中国基因药谷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药谷(温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同意开展临床试验。该产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亿元;瓯海区政府与华润医药集团、温州医科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基因药谷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正式签约,将落地5个产研合作项目;获批建设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意味着可以助力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品上市,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地方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比拼中,科创驱动至关重要。
新年伊始,我市公布科技创新战略全景图,提出将打造十联动最优创新生态,加大科技投入,市科技财政投入年增速达到15%以上,足见我市对科创发展的重视。
未来,我市将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按照物联网、激光智能装备、眼脑健康、核风光水蓄氢储、关键战略材料等产业主攻方向,排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支撑引领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科技型(领军)企业。以“一区一廊”为引领,区域联动,一幅“万企创新、制胜未来”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市政协委员
温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笑钦:
科创助推产业发展
应有的放矢
科创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同时也是产业集群规模化良性发展的基石。在温州大力发展科创,助推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高效执行顶层设计落地。重点是要防止重复投资建设,突出区域特点,实现错位竞争与良性发展。当前,我市已经发布科技创新战略全景图,梳理了各战略行业,以及对应的重大项目、平台和企业情况。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各县(市、区)和各大高能级科创平台应切实加强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第二,切实提高科创成果转化。要建立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科创模式,不搞光开花不结果的空项目。目前,温州针对“5+5”产业已编制了较为详细的招商手册,对十大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科研力量要瞄准产业升级的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有的放矢。
第三,全面保障科创人才培育。温州要做的是“筑坝蓄水养鱼”,营造适合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用事业,用全方位的生活配套政策,聚智聚力。除了对外招引高端人才,温州也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土人才,培养出一批行业专精人才,留下一群行业专家及产业翘楚,以人才为驱动,共同服务产业集群发展。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推动外贸、消费、科创齐发力
跑出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记者:杨晓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