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记忆留存空间 让古宅讲述故事
斑驳的门环。 杨冰杰 摄
温州网讯 从人流熙攘的解放街,沿墨池坊拐入清幽杨柳巷,心境也随着喧嚣散去而宁静下来。
漫步巷中,数座布满岁月风霜的老宅院不期然映入眼帘。杨柳巷36号,一代名医戚文樑的老宅正在其中。透过镂空的木门,可见内里的建筑制式,呈现典型的清代晚期温州民居风格,又处处沾染现代人生活居住的烟火痕迹,矛盾中透露着和谐。
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温州,现今仍留存着为数众多的古民居。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市共登记了有文物价值的民居3996处,占普查文物登记总数的42.7%,是温州文化遗产中保存数量最多的类型。
这些春秋老屋,非简单的一砖一瓦一木,它们忠实地记录着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比巍峨宫殿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与生命血脉。保护和利用好这份历史遗产,为城市记忆留存空间,是当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灵动淳朴的温州印记
一大批古民居已列入文保
温州先民建造民居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留存至今的温州古民居年代跨度集中,以明晚期至近代为绝大多数。这与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多有台风侵袭有关,加之木结构建筑难以抵挡火灾、水灾、虫灾等灾害,因此留存下来的民居普遍年代较晚。
温州的古民居,不仅数量多,分布也广。从高山到海岛,甚至渺无人烟之地,均有发现价值较高的民居。在温州考古所副所长黄培量看来,相比浙北苏式民居的细致淡雅、浙西民居的精工细雕,温州民居呈现一种自然纯朴、灵活自由、贴近生活的特点,而温州历史上传统文化的杂糅,也造就了温州民居的丰富多样,按照分布呈现不同的区域性特征。
“一些民居充分运用了砖雕、木雕、石雕艺术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灰塑,丰富了民居形式。这些选材于传统教义内容,体现房主人的个人志趣的装饰,极大地丰富了温州民居的艺术特征。”黄培量认为,温州民居简中带繁,既有朴素风格,体现民居的低调平和,局部又有很多装饰华丽的雕饰,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座民居就是一件高超的艺术品。温州民居独特的文化价值较早受到了学界的重视。
时间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一批研究乡土建筑、民俗与文化的专家学者,陆续深入楠溪江流域、温瑞平原,开展乡土建筑调查研究。
“新叶村和楠溪江中游的村落群使我们非常兴奋,我们像考古队员一锹挖出了一个地宫,满眼晃动着稀世的宝藏。”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在考察楠溪江流域时,曾这样形容温州古民居所带来的震撼。以陈志华、谢凝高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相继出版著作与论文,掀起了一波研究保护楠溪江民居的热潮。一批有关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规划也随着这波“研究热”陆续编制出台。
近十多年来,随着对文化遗产抢救力度的增加,一大批温州古民居相继列入各级“文保”,被妥善保护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芙蓉村古建筑群、顺溪古建筑群、楠溪江宗祠建筑群、玉岩包氏宗祠、雪溪胡氏大院、泰顺土楼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坦古建筑群等11处民居和村落被列入省级文保。然而,许多未能获得“文保”认定但颇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老屋,却没能经受住经济大潮的冲击,化为历史的碎片,令人惋惜。
博物馆式的文物古筑
保护利用中讲述温州故事
坐落在温州市仓桥街102号的夏鼐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夏鼐,就是在这座带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中长大、成婚的。2012年,夏鼐故居经修缮布展成为陈列馆对外开放,展出夏鼐生平重要经历和光辉业绩,以及他在故居生活时的方方面面。
这种以文物建筑布展作为纪念馆的方式,在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同时,还能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近文物建筑,充分并真实地展现文物的形象与历史信息,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去年,夏鼐陈列馆项目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优秀古迹遗址保护工程项目。
让文物古建筑焕发新生命、发挥新活力,是当下文物保护的主流。
2010年,温州市借助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东风,对城区益康钱庄、夏鼐故居、沧河巷金宅等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活化保护利用,以“插花”的形式在城区打造一馆一人(物)的专题博物馆,先后建成温州南戏博物馆、夏鼐故居纪念馆、谢灵运纪念馆等十多个主题陈列馆。
在主城区之外,温州各地均较早开展了文物活化利用的探索。如位于龙湾区的永昌堡修缮后引入“非遗”业态、瓯海琦君故居布展作纪念馆、乐清章纶故居打造成章纶纪念馆……
这些被“擦亮”的历史建筑,成为展示和弘扬温州文化的窗口,也成为温州文旅线路上的明珠。
现今,温州正聚力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闲置的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兴办非遗馆、历史馆、艺术馆、陈列馆等博物馆之城系列馆。这让散落温州乡野的历史建筑,迎来重生的契机。
处境迥异的乡野民居
保护发展良策仍需求索
在瓯越大地上,散落着许多耕读传家、宁静悠远的古村落。在这些村落中,宋、元、明、清各时期古建筑均有留存。如楠溪江上游溪口乡溪口村的戴蒙故居,始建于南宋,是楠溪江耕读文化的典型物质载体;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石门楼的胡氏大院,建于明代,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做工精细。这些静卧于世外桃源中的古建筑,全然不同于城市民居,散发质朴的美感,是更为悠久时光的见证。
徐岙底是泰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这里的古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蛮石垒砌的墙壁,青瓦砖墙不事雕琢,屋檐翘挑,细节处彰显匠心。2018年,泰顺县政府启动徐岙底古村落景观改造工程,与墟里(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文物建筑在,古村的核心吸引力才会在。”该项目相关负责人朱利阳告诉记者,4年间,他们在坚持文物保护为第一位的原则基础上,陆续开发了10多幢古建筑。如今,荒废了近20年的古村落重焕生机。走进泰顺徐岙底,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古老的田园画卷——卵石铺陈的巷陌交错,山坳的缓坡上,一座座古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韵味天然。祠堂、忠训庙、红粬工坊、文元院、举人府等人文景观分布村中,无言诉说着沉淀了800多年的历史文化故事。
然而,不是所有乡野民居如徐岙底这般幸运。
随着时代变迁,多数乡野民居难以抵挡现代文明的冲击,衰败凋敝。百年古村因人口流失成“空心村”,百年古宅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居民保护意识淡薄、随意破坏等现象难以杜绝,令人揪心。
即使面对各种无奈,保护的步伐也始终没有停止。历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现已形成以文物保护为核心,历史保护区(村落)为主题,覆盖面大、体系完整的古民居和村镇保护体系。
今年年初,温州“构建‘古系列’保护利用新模式”捧回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这让我们看到,现代数字化技术照亮了古民居保护的未来前景。
在加快建设“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当下,如何放大古民居的时代价值,仍是一道需要上下求索的课题。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为记忆留存空间 让古宅讲述故事
记者:程潇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在“1171”里遇见温州未来
社会03-26
-
温州发布2022年农业“双强”十大成果和十大农业“双强”示范区创建清单
社会03-26
-
温州这个交通项目,最新进展来了!
社会03-26
-
楼宇经济能为城市带来什么?探访瓯海中央商务区
社会03-26
-
春耕备耕怎样让农民种地省心又赚钱?泰顺这个村有好办法
社会03-26
-
温州瓯海:科技助农 探寻七彩油菜花背后的“科技力量”
社会03-26
-
海霞精神永不落幕!各界群众数百人送别汪月霞
社会03-26
-
碇步桥在春晚出圈之后,温州泰顺溪东村动静大了
社会03-26
-
“抢人”大战!用人单位在温州这所大学操场绕了一圈
社会03-26
-
今年是温州建制2215周年,这个特殊“生日”原来是因为他……
社会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