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茶叶如何念好“新茶经”?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议
温州网讯 “今天你喝茶了吗?”在近日举行的市政协十二届十五次主席会议暨“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上,不少与会人员在发言时都不约而同地带上这句“开场白”。
此次“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协商内容就是“做好‘三茶’统筹,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作为浙江茶乡之一的温州,当下该如何念好这本“新茶经”?
所谓“三茶”是指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要高质量发展一个地方的茶产业,需高度做好“三茶”统筹。那么,对于“三茶”统筹,我市应该怎么做?日前,市政协调研组对我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展开了充分调研。在此次“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上,与会市政协委员也积极出谋划策。
温州茶叶之早闻名全国
说起温州茶叶,至少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在隋唐时期,温州茶叶就已出名,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引《永嘉图经》曰:“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当下,温州茶叶也争奇斗艳,涌现出了永嘉乌牛早、泰顺三杯香、乐清雁荡毛峰、平阳黄汤、文成贡茶、苍南翠龙、瓯海黄叶早等一系列茶叶品种,其中部分茶叶品种闻名全国。
不过,温州茶叶在国内最出名的还是一个“早”字。“世界绿茶看浙江、浙江早茶数温州”,这已获业界公认。
温州茶叶的早,是由于天然的区位优势,温州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间,是茶叶生产的黄金纬度,所产茶叶具有“嫩、香、甘、鲜”的独特品质。同时,温州茶叶品种均属于早茶品种,在业界有“龙井好,温州早”这种说法。温州茶叶往往在每年二月中下旬就开始采摘,其中特早生茶种“乌牛早”比其他早茶的采摘要早个把月,属于真正的明前茶。因此“乌牛早”近几年迅速成为全国各地茶叶基地的主要种植品种,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已超百万亩,成为国内种植最广的茶叶品种之一。
温州茶叶因“早”闻名全国,但是温州的茶产业在茶乡浙江并不突出,茶园种植面积只占到全省的9%,产茶量和茶产值在全省的占比更低。就全省来看,温州茶叶在种植规模、产茶量、产值等多个方面均远不及杭州、丽水等地。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我市目前茶园种植面积为28.46万亩,每年茶叶总产量为7277吨,年总产值为13.83亿元。
温州的“茶香”仍未远扬
当下,大家聊茶、喝茶,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会是“座上宾”,然而特点突出、品质优良的乌牛早、雁荡毛峰、平阳黄汤、泰顺三杯香等温州早茶仍未成为多数人的首选茶品。
温州早茶当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是因为温州茶叶香气不足,而是“茶香”仍未能远扬。市政协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温州茶产业发展不及省内杭州、丽水等城市,主要是四方面问题所致:一是我市对茶产业的总体目标缺乏,尚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缺乏清晰的定位,“三茶”统筹做得不够;二是我市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实力不足,市场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目前全市仅有市级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未实现零的突破,与省内的丽水松阳和省外福建福鼎等地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市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强;三是我市在茶产业的科技投入增长不快,包括各级财政投入茶产业科技的资金不足等,致使我市茶产业人才短缺,科技攻关项目不多,茶叶新品种培育力度不足;四是我市的茶文化氛围仍不浓,大而有影响力的宣传载体缺乏,包括茶文化挖掘等诸多方面未跟上发展需求。
市茶研会副会长、浙江苍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云铭表示,当前温州的茶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期,跟温州的茶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和品牌建设不突出有不小关系。
市茶研会副会长、乐清市能仁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义春则认为,我市茶产业在“文化赋魂”方面做得不足,因此无法获取茶产品的更高溢价,也无法让茶文化完全融入大家的生活,进而影响到温州“茶香”飘得更远。
委员声音
市政协常委、市瓯礼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浙江温韵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亮
让大家觉得温州早茶好仍需勤“吆喝”
温州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众多,但是温州早茶的影响力不及省内其他城市,主要和温州早茶在“吆喝”上的力度尚不足有关。要打响温州早茶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温州茶产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茶产业真正成为我市的富民产业、绿色产业、高效产业,建议做强做大温州茶展平台:
其一,要以市场为导向,引入有影响、有实力的专业策展团队,多形式、多渠道举办茶产品展、茶文化节、制茶泡茶技能大赛、茶文化大使评选等茶事活动。
其二,市政府及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加大对我市组织举办专业茶展的支持、引导和培育,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
其三,我市要密切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产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平台的联系,强化合作,精心谋划一系列与茶相关的重大主题活动,借势借力,做强做大温州专业茶展平台,讲好温州茶故事,打响温州早茶品牌。
其四,积极引进国内领先的茶叶电商平台,进一步提升温州早茶包装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推动茶产业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与创新发展,力创温州早茶新辉煌,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建设增添茶香文韵。
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 刘金丹
激活温州早茶活力需弘扬好茶文化
目前,温州早茶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下步,我市要按照“三茶融合”的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温州早茶优势,弘扬和发展温州茶文化,以激活温州早茶活力。就此,有三个方面建议:
首先,要突出地域特色,大力挖掘温州早茶的文化价值。温州茶历史深厚,从茶叶起源生产到制茶、饮茶均有历史可追溯,而且还涉及诸多古代名人;同时,温州茶文化的现代要素也不少,有泰顺的“采茶舞曲”等内容。我市在挖掘相应茶文化内容的同时,可考虑推出温州茶书、温州茶人录等,讲好温州早茶文化故事。
其次,要创设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普及温州早茶文化。一是要建设彰显温州特色的茶文化基地,向全国展示温州早茶文化;二是打造“瓯饮”,学习推广福鼎白茶“家家户户喝白茶”的做法,普及饭后一杯温州早茶的益处,同时要开展早茶文化论坛、茶艺表演大赛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让“瓯饮”成为市民健康饮食新风尚;三是要弘扬和发展茶文化,把茶宴、茶会列入迎宾待客礼遇,探索开展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文化活动,组织市民学习品茶知识、泡茶技艺,让茶文化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再次,要培养茶业人才,加大对温州早茶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弘扬茶文化离不开人才建设,要鼓励支持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举办茶业人才培训班等,倡导“教学+科技+实践”一体发展思路,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去。
市政协委员,温科院副教授、民建温州市委会委员 陈琛凝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需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温州茶产业多项指标均落后于我省平均水平,追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土地要素制约所致。近期,我市对78家茶企及合作社的调研,不少茶企也反映土地因素制约了发展。因此,我建议从三方面去破解茶企的土地要素制约:
首先,要完善茶产业规划,保障企业用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基于此,我市相关县市要对扩大加工规模的茶企在厂房用地需求上予以优先安排。同时,我市也要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安排一定比例用地指标,对茶叶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项目扩建用地提供政策支持。
其次,建设培育交易市场,保障用地需求。建议政府整合产地资源,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的模式,加快推进建设茶叶交易二级市场,借鉴松阳的模式,构建集茶叶交易、储藏与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城,并打造数字赋能交易场景应用,实现实时在线查询茶青与干茶交易价格,及时掌握交易信息,促进鲜叶和茶产品在本地交易,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再次,优化融合发展规划,落实用地指标。在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适应现代茶产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在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年度用地指标,专项支持茶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平阳县特产站站长 谢前途
更好地发展温州茶产业需加强科技创新
温州的茶产业发展有气候和良种这两项资源优势,可是温州茶产业发展未能跻身全省前列,这跟我市茶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有很大关系。根据我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建议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做好茶产业的科技创新。
首先,要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生态茶园建设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我市的生态茶园建设仍比较薄弱,生态茶园面积在全市茶园总面积中的占比仅7%,建议参照省级生态茶园建设目标和要求,做好全市生态茶园建设规划,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对茶园施用有机肥给予相应补助等。
其次,要加快茶叶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提升茶叶品质。茶叶加工是茶叶品质关键所在,我市不少茶企也掌握着较高茶叶生产技术,但是由于技术保密等因素,茶企间的生产技术交流较少,进而使全市茶叶整体品质难上更高层次。建议我市要鼓励相关茶企在制茶技术上开展传、帮、带,不断壮大茶叶生产核心技术人员群体,并且还要制定全市茶叶加工技术培训计划,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的整体加工技术水平。
再次,要开展温州茶产业发展科技攻关,解决技术瓶颈。温州茶产业发展想要“弯道超车”,需在茶科技上狠下工夫。一是组建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助力温州茶产业发展提升整体科技水平;二是打造茶科技成果推广平台,通过向全国征集茶领域的科技成果,并推动落地转化;三是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包括开展茶树高温干旱和低温冻害预防及补救技术研究、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攻关、茶叶加工技术研究等。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
温州茶叶如何念好“新茶经”?
市政协委员在“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上积极建议
记者 郑俊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迎亚运,夜温州要亮更要靓!
社会06-07
-
19年后首次回归“全国卷” 浙江高考“语数外”题型难度有何变化
社会06-07
-
花8200多万元买下“法拍厂房”却遭遇“进驻难”
社会06-07
-
浙大学霸应聘温州机场驱鸟员引热议 机场回应
社会06-07
-
鹿城乡村72变,数字化点亮村民新生活
社会06-07
-
445万尾鱼苗“安家”洞头海域 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初显成效
社会06-07
-
示范小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各出高招 平阳打造垃圾分类“生态圈”
社会06-07
-
入选首批省级“巾帼共富工坊” 老花镜工坊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社会06-07
-
温州民警天台“问诊” 救下轻生男子
社会06-07
-
10元一斤!小龙虾迎来“地板价”
社会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