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国学大师饶宗颐情牵潮州温州 成为两座海丝城市的文化纽带

国学大师饶宗颐情牵潮州温州 成为两座海丝城市的文化纽带

温州网 2023-07-08 09:38:38

温州网讯  “海丝文化重镇”潮州,自古以来人文鼎盛,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立于其文化山峰之巅的,一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江、韩山、韩木、韩亭……潮州的重要山水建筑,好多改“姓”韩。另一位便是潮人心目中的国学泰斗饶宗颐。

饶宗颐(1917~2018)生于广东潮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经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他的治学领域包括甲骨学、敦煌学、宗教学、中外关系史学等14个门类,学术研究创下“50项世界第一”,有逾千万字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出版问世。他与钱钟书、季羡林并称“南饶北钱”“南饶北季”。

来到潮州的第一天,本报记者便带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坐落于潮州古城区的颐园,即饶宗颐学术馆。在这里,我们惊喜地发现,饶宗颐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华人学者。他跟另一座海丝城市温州,有着很深的情缘,并成为潮州、温州两座海丝城市的文化纽带,书写了“一个人与两座城”的精彩故事。

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

奠定海丝学术界重要地位

在饶宗颐学术馆内,当得知我们是来采访“海丝”的,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春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国家正大力推进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其实,饶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以‘海上丝绸之路’命题引入学术研究,证实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1974年6月,饶宗颐发表《海道之丝路与昆仑舶》一文(注:唐代称南洋而来的巨大商船为昆仑舶),论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因、航线和海舶,并称“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是古代中国与海外各国互通使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早在20世纪初,法国汉学家沙畹在其著作《西突厥史料》中出现“丝路有陆、海两道”的表述。饶宗颐则是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华人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胡晓明教授在《饶宗颐学记》中概括了饶宗颐在学术研究上的“50项第一”,其中之一便是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这也奠定了饶宗颐在海丝学术研究中的影响和地位。

温州潮州历史上交流甚密

潮剧由温州南戏演变而来

温州、潮州,都是海丝重要节点城市,也都是海丝申遗联盟城市,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往来交流呢?根据饶宗颐学术馆提供的文献资料,我们从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饶宗颐对潮汕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感情,肇创潮学并使其发扬光大。其中,他对地方剧种潮剧情有独钟。他在探索潮剧起源时指出:潮剧是由温州南戏演变而来。

根据饶宗颐的研究,潮州、温州自宋代起交流已十分紧密,在潮州为官者,很多是浙江籍官员。据清代周硕勋《潮州府志·职官志》记载,宋代在潮州的温州籍官员共有七人:当通判的有淳熙年间的蒋韶,嘉定年间的周茂良和潘子顺,宝庆年间的李文伯;知潮州军州事的有乾道年间的宋敦书,淳熙年间的张秀樗和嘉熙年间的林士尹。这些官员在治潮期间,推动了温州文化与潮州文化的交汇融合。

另外,饶宗颐在《明本潮州戏文论文集序》中指出,在南宋时期,潮州、温州两地的海上运输也已十分频繁,文中写道:“既有经涉大海的网运,往来潮、福、温三州,南戏由温州传播闽潮,且经地方官的提倡,是很自然的事”。这也说明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融通架起了桥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饶公有个“温州朋友圈”

曾为温州多个场馆题字

作为潮州“文化名片”的饶宗颐,有一个“温州朋友圈”,与多位温州文化名人有密切交往——

篆刻家方介堪曾为饶宗颐刻有“选堂”“固庵”“选堂写意”“饶宗颐印”“选堂长年”等印章,饶公称:“以鸟书入篆印,先生为当代山斗,颐何幸前后得十方之多……”1982年,饶宗颐作《略拟吴山涛》扇页赠给方介堪,上题:“介翁为余制巨玺多方,铭感心腑……”

考古学家夏鼐在日记里多次提到饶宗颐。两人曾多次共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或会议,总要抽出时间见面、聊天。

词曲家郑孟津曾自述“因专业性较强,颇引古籍,读我书者不多”,虽然曲高和寡,但这“读我书者不多”的人中就有饶宗颐。两人除学术交往外,还有诗词唱和,饶宗颐九十华诞之际,郑孟津还专门写了一首词《菩萨蛮》为其祝寿。

当代温籍高僧、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竺摩法师”与饶宗颐亦是好友。2012年竺摩法师百年诞辰,温州书画院为其举办作品展,饶宗颐欣然为展览题签。

国学大师钱穆的弟子、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温籍学者杨勇,既是饶宗颐的同事,又是他的学生。当年,杨勇半工半读,得到钱穆、饶宗颐等诸师的关心培养,杨勇的多部著作均请饶宗颐题签或作序。在杨勇出生地永嘉县上塘镇东山下村,杨氏祠堂就有饶宗颐题字匾额“玉畅兰飞”。

2016年,饶宗颐还为温州语言学家沈克成的新著《入声字诠》题写书名……

另外,饶宗颐还曾为温州多个场馆题字,留下多幅墨宝。比如,温州大剧院2009年建成开放时,因饶宗颐对南戏深有研究,与温州也颇有渊源,便特地邀请他题写“温州大剧院”的匾额;饶宗颐1984年被聘为温州师范学院名誉教授,他书写的“户牗观天地山川足古今”现保存在温州大学校史馆;温州市区“夏鼐故居”大门上的匾额由饶宗颐题写;温州市区池上楼谢灵运纪念馆的牌匾也是由他所题写……

清末经学大师孙诒让

影响饶公最早也最久

在李春馆长的眼里,饶公“是个很传奇的人”“一生踩的点都特别准”。她说:“饶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爷爷是潮州商会会长,父亲既是钱庄老板又是大学者,家里有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他从小就特别聪慧,在天啸楼博览群书。16岁起,饶宗颐便继承先父饶锷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说到这里,一旁的饶宗颐学术馆研究馆员王奋补充道:“这本《潮州艺文志》其实就是饶公与其父亲饶锷参考温州清末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所著的《温州经籍志》编写而成的。”

王奋道出了饶宗颐和孙诒让的学术渊源:“饶公从小就对孙诒让非常推崇,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孙诒让先生是影响他最早,也是影响他最久的一位大师。”

与饶宗颐有过多次交流的温州文史专家章方松也曾撰文说:小时候,饶先生就读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周礼政要》《温州经籍志》,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动机,也是来自孙诒让……

钟情谢灵运与山水诗

为雁山瓯水写诗作画

在饶宗颐学术馆,我们翻阅了饶宗颐作品集,看到饶宗颐创作的《孤屿媚中川》《雁荡春暖卷》《雁荡小龙湫》《雁荡秋月》《雁荡搜奇》《雁荡心影》等多件有关温州山水的书画作品!

据王奋介绍,饶宗颐非常推崇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十分喜爱山水诗且有深入研究。他的不少写景咏怀之作,都借鉴了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和体制。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饶宗颐因而十分向往温州山水,曾两次来温,留下了不少关于雁荡山、江心屿等的诗文和画作。

据温州学者张如元在《笔端逸兴永嘉情》中所写,1985年春,饶宗颐初游雁荡山,深叹“二灵一龙”奇景,以致“向来不解饮,对山屡举酒”,写了好几首诗,其中有两首脍炙人口,一首是《小龙湫》:“欲洗人间万斛愁,振衣漱石小龙湫。峻流不为岩阿曲,犹挟风雷占上游”;另一首是《登显胜门绝顶》:“显胜峰头手自扪,含羞瀑上望中原。平生壮观君知否,曾跻雁山第一门”。

饶宗颐对温州的山水一直念念不忘,以至于97岁时还挥毫泼墨,创作出气象磅礴的《雁荡春晓卷》。

此外,饶宗颐还十分关心山水诗的学术研究。1991年11月,他受邀来温参加“谢灵运与山水文学国际研讨会”,作了关于山水文学起源与谢灵运研究的专题讲座,还召集讨论推动在温州师范学院设立谢灵运研究中心,启动《谢灵运研究丛书》的编撰。

饶公,真不愧为海丝路上的“文化行者”!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国学大师饶宗颐情牵潮州温州 成为两座海丝城市的文化纽带

□金智宽 丁陈锋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