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在清北上学是怎样一种体验呢?听听温州学子怎么说

在清北上学是怎样一种体验呢?听听温州学子怎么说

温州网 2023-07-09 09:40:52

  温州网讯 近期,各地高考陆续放榜,关于大学的话题也成了热门谈资。其中清华北大可能是绝大多数学生心之所向的学府,也是许多学生发愤努力的目标。在清北上学是怎样一种体验呢?记者日前邀请两位在清北上学的温州学子,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

  “学术压力”是每一个北大人所面对的,但这并非“学业压力”

  姓名:梅振超

  毕业高中:温州中学

  就读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2022年,我通过北京大学物理卓越人才计划提前一年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进入北大的第一天,第一次漫步燕园,我就已然为燕园的风光无限所折服,当真不愧于“思念燕园晴好春,想入非非永留地。自博雅至未名畔,由来盛名久矣”。燕园明清两代便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北倚圆明园,东靠清华园,自燕园为燕京大学校园以来百年,虽然早已非原貌,然其神韵犹存。如今,燕园校区北面约三分之一的部分,除了闻名已久的未名湖和博雅塔,还有淑春园、勺园、朗润园等大大小小的园林景致,散落其间,是各不同院系的研究所,古朴中充斥学术的气息。燕园更令我惊叹的是它千变万化的外貌,如今偶尔在未名湖畔散步,放松身心体会自然和自我已经成为我的必修课,每每如此,我都会有新的发现或感悟。

  北大给我的感触不仅仅是校园之美,更是其独特的学术和人文氛围。北大教授曹文轩在此前的教授茶座上说,“北大的魅力在于‘大’。”北大之“大”,与天地同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深以为然,这也是我在北大求学的深刻感受,“兼容并包”这一蔡元培校长提出的办学纲要,时至今日依然指引着北大的办学方向,学术自由是北大学术的底色。且不论元培学院自由搭配各院系课程,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即使是身处物院,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你也可以在其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跟各个方向的老师交流联系、旁听组会,在本科生阶段就可以进入各课题组参与前沿科研。在北大,你可以尽情选修感兴趣的通识课或者其他院系的课程。而构建北大包容的学术风气的基础,在于北京大学的教师,是他们构筑了北大的学术氛围,指引一批批青年从北大出发。我在北大遇见的老师,大多都热情,他们都善于与学生交流,或者说喜欢与我们这些青年交流思想,不论是学术还是人生,你可以随时向某个老师发邮件约时间交流,即使你们从不相识,他们都会积极地回答你。

  但即使北大有着自由的学风,你依然会面对所谓“学术压力”。在北大,汇集了全国上下最优秀的学生,这必然会让你面对不小的压力,尤其是身处理学部“四大疯人院”之一的物院,可能你随便打个招呼遇到的就是某年CPHO金牌或者集训队员。“学术压力”是每一个北大人所要面对的东西,但这并非“学业压力”,因为“内卷”并非大部分北大人的选择,卷“绩点”并无太大意义,唯有学术研究是身在北大所需要努力的方向,这也就是佘树森先生所谓的“爬坡”。

  北大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北大美丽等我去发现。

  在生活“加减法”中寻找心之所向

  姓名:温雅

  毕业高中:温州中学

  就读大学:清华大学探微书院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大学生活让我意识到,大学生活加减有序方能熠熠闪光。

  先聊一聊“加法”。杨千嬅在叱咤女歌手金奖的颁奖典礼上说,她什么都没有,可以拿奖,只凭心口一个“勇”字。后来我一到抉择的路口,就会想起“不够靓”的她的这份勇气。相信以后回想起来而后悔的,绝不会是那些做过的事,而是那些我们本可以做却没做的事。

  进入大学,首先吸引我的是丰富而张弛有度、深浅不一的课程。在一年半时间中我选修了89学分,从文到理皆有,专业通识皆修。记得在写作与沟通课上探讨科幻中“虫族”形象反映的人类中心主义时的激动,也记得在微积分A中的难题上挣扎的苦闷,还记得在射击课上第一次端起气枪的好奇……这些课程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是我在求学中最宝贵的经历。而在科研方面,我也加入了生化所老师的课题组,在尝试科研的路上懵懂前行。

  其次是我在公益志愿领域的尝试。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享受了太多的幸运,而希望能为那些相较而言不那么幸运的孩子做点什么,这是我历久弥新的公益初心。我在假期去往福建省云霄县和四川省凉山州开展线下支教,在学期中策划、举办与贫困地区的学子书信往来的活动,在空闲时间参与盲童系列公益项目……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可悲的,但看到孩子们,我又觉得未来为何不能是充满希望的呢?一想到我可能也做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便觉得很多事情不是白费力气了。

  社工方面,我也曾担任班级班长、社团部长、院系团委组长、校团委组长等职务。在这些经历中,我意识到社工是一件创造归属感、意义感的事。“用爱发电”的性质是它的弊端也是优势。

  同时,我也从零基础开始加入了院系女篮队,与同伴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鼓励自己报名了学生节,第一次站在大舞台上表演班级话剧;继续坚持长跑,在别人“不敢来”“不愿报”的长跑项目上收获些微成绩……

  在清华的这段时间,我做了很多“加法”,也收获了国家奖学金这样的认可。但同时,我也想聊一聊关于“减法”,便是失败与放弃。

  鱼与熊掌,至少不可在同一时间兼得。大一下学期,我曾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在学业之外承受住四份社工、一段球赛赛季、一个重要项目、一个选拔计划的压力。但回应我的只有“失败”两字。球赛以一球之差没能出线,项目被迫终止,选拔计划在最后一轮惨遭淘汰,甚至最重要的学业也在期中考试中摇摇欲坠。当时整个人近乎崩溃,想了很多办法来“自救”,独自骑行、熬夜、长时间听歌……痛定思痛,我意识到自己因为做了太多尝试而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力。我需要减去那些我并不真正热爱、只是为了在评价体系中占优而做的选择,用“放弃”重新把握住自己的生活。

  某天我和辅导员聊到一个朋友离经叛道的选择,她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句话:“可能对于一些人而言,眼前的局部最优解并不是人生的全局最优解。”我们往往拥有不顾一切往局部最优解冲去的动力,但很少有人能拥有多尝试、多选择、多放弃而走向全局最优解的魄力。写在最后,也是想与大家共勉,希望能在大学生活不断“加减”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有勇气尝试,也有勇气放弃。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我在清北上大学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