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朔门港考古发掘证实了温州人向海而生,激航万国的梦想

朔门港考古发掘证实了温州人向海而生,激航万国的梦想

温州网 2023-11-25 09:04:53
在昨日召开的“海丝之光”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暨学术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各抒己见,现场进行了考古分享和“头脑风暴”。

温州网讯  “温州朔门古港和漳州圣杯屿沉船的考古发现,为龙泉青瓷外销线路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在一定程度下丰富了海丝研究的内涵”、“朔门港的考古发掘,考古学家为我们找到了珍贵的沉船实物,考古的发现证实了温州人向海而生,激航万国的梦想。”在水下考古界视野,温州朔门古港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如何更好地对朔门古港开展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保存、展示和利用?在昨日召开的“海丝之光”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暨学术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各抒己见,现场进行了考古分享和“头脑风暴”。

朔门古港考古发现 

为龙泉青瓷外销线路研究

提供了新证据

姜波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CHINA)副理事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在会议上,他以《港口、沉船与贸易——水下考古视野下的温州港》为主题,分享了朔门古港考古发现的意义。

“在朔门港码头遗迹(三号码头)可以看到,古时候温州人可以在松软的横向堆积上面进行工程作业,这在古典时代是一件工程技术上的创举,这项考古发现,为我们在‘河向海向松软堆积地段上面海洋工程的作业’找到了关键性证据,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考古遗产。”姜波说。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漳州圣杯屿沉船水下考古三个重要项目的考古新发现,结合温州朔门古港的考古发现,为龙泉青瓷外销线路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所的梁国庆副所长现场分享:龙泉县志也记载,宋元时期,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只往来如织,瓷器运抵温州远洋出海,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世界各地,受到这个世界各国普遍欢迎。

“龙泉县志的记载,跟我们在温州朔门古港和漳州圣杯屿沉船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一个繁荣的场景几乎可以跃然纸上。因此我们初步认为,以上两项考古发现,为龙泉青瓷外销线路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在一定程度下丰富了海丝研究的内涵。”梁国庆说。

而在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黄滋看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缺少码头遗迹补上空白。他认为在新时代的遗产保护、管理和使用上,如何阐释遗产价值是其保护利用的关键一步,而阐释可以从遗产类型稀缺性、与现有世界文化遗产类型的对比等多角度出发。

专家们现场“头脑风暴”

要加强社区市民对于海洋文化的认同

加快弄清古港规模

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薇看来,从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挖掘看,不仅有大家传统所熟悉的古建筑、古墓葬、城址,还有包括建筑群以及石刻等,而且它还包括比如水下考古遗产等较为少见的遗存。因此,如何更好地对朔门古港开展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保存、展示和利用将是一个复杂且有意义的课题。

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介绍,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中心城区,因此遗址如何挖掘、保护、发展也要考虑各个方面,目前各个挖掘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温州文史馆副馆长、温州博物馆原馆长金柏东建议,古港遗址的挖掘,要考虑保护、利用的同时,也要尽快确定古港遗址规模等。“因此,我建议古港的挖掘、开发,要在现有进度下加快速度,弄清楚古港规模、结构等,更好地展示朔门古港遗址的风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认为,“海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单从一个类、一个点去看待,而空间关系是建筑上特别注重的,比如古港有没有内港、外港,有没有港口之间的配合等。古港保护最大的困难在于社会的海洋文化认同需要提高,不能让市民觉得古港和自己没关系,要加强社区市民对于海洋文化的认同。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朔门港考古发掘证实了温州人向海而生,激航万国的梦想

记者 蒋文泽 谢锦哲/文

黄超/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