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43次 “创新”再成两会高频词
温州网讯 纵观历史、注目当下、展望未来,“创新”始终是温州立足与前行的不竭动力源。
它刻画在血脉基因、流淌于城市肌理、汇聚成强烈共识,此刻正闪耀在市两会的不同场景——
《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43次,涉及科技、产业、经济、文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各领域全方位;会场内外,“创新”成为代表委员履职重点,用大会发言、小组讨论、提案建议等形式献计献策。
这份格外关注,实为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向创新要动力,嘱托始终未变。
回望来时路,温州笃行不怠、掷地有声。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能级,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高效贯通协同,推进建设“一港五谷”培育新质生产力,并连续三年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召开人才与科技创新大会,瓯越大地创新动能愈发强劲、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成效持续显现。
展望新征程,温州矢志强城、“创新”开道。市两会前,温州正式启动“强城行动”,向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发起冲刺。站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不可替代,必将成为温州持续精彩蝶变的不竭动力源。
强城路上“为何创新”“如何创新”“谁来创新”,热议在两会履职现场,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
“当前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实践充分证明,唯有创新者强、唯有创新者胜。”市人大代表王楚楚格外关注“强城行动”的实施路径。他认为,产业创新行动是关键抓手,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将更多人力资源解放投入到创新环节,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以产业实力之进推动经济实力之进,支撑温州把城市定位巩固成能级地位。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奋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被置于2024年八方面重点工作之首。来温从事科技项目引育多年,市人大代表刘晶晶切身体会到,温州在科技创新上最大优势,在于政府层面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与不懈追求,这恰是打造创新生态基础。她期待,全市层面强化对创新资源的“一盘棋”统筹,按照区域所长、产业所需、未来所向,提升投入的精准度与产出的有效性,增强成果孵化转化实效,更好赋能城市建设发展。
今年市两会上,审议讨论《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作为一项重要议程安排,释放一个鲜明信号——科技创新需要民营企业唱主角、挑大梁。“资金困境、人才瓶颈、技术转移、市场风险,都是当前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碰到的现实难题。”作为来自经济界的市政协委员,项奕豪期待《条例》的出台实施,能在强化要素供给、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引育、保护知识产权等落实法治保障,多管齐下打造更优创新环境,让企业放下后顾之忧勇闯“无人区”、抢占新高地。
求索于创新,为之鼓与呼的声音连绵不绝。温州必将紧握这把高质量发展“密钥”,不断书写城与人共生共荣的时代新篇章。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43次,“创新”再成两会高频词
续写创新史在温州蝶变之间
记者 郑序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温州市政府“账本”公开!
要闻01-30
-
温州今年拟安排 “百项千亿”重大项目576个
要闻01-30
-
温州跃向“双万”台阶
社会01-30
-
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01-30
-
代表委员献计老旧工业园区改造 存量变增量“改”出创新创业新空间
社会01-30
-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3年温州居民收入超6.7万元
社会01-30
-
村晚,怎么演才好看
社会01-30
-
《繁花》带火了年代老发型 老小区里藏着“老上海盘发馆”
社会01-30
-
本周最低气温重回两位数 多阴雨天气注意出行安全
社会01-30
-
远看“保时捷” 细看“保时驴”!两万元网购的“豪车”让交警都傻眼
社会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