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儿童出行,怎样更友好、更放心?

儿童出行,怎样更友好、更放心?

温州网 2024-01-31 09:12:27

  温州网讯 强城,需要经济建设、环境发展的“硬支撑”;强城,还需要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软实力”。当坚硬冰冷的钢筋混凝土、高楼林立的商圈社区、车流飞驰的高速交通与“儿童友好”相遇,城市刚强建筑与空间变得柔软起来。强城,因此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

  早在2021年11月,温州就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和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战略规划中。温州还率全省之先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功入选首批14个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尤其在儿童安全出行方面,温州做了不少探索,其中就包括彩色斑马线、儿童友好公交专线、“红领巾”微公交、亲子共享单车等。日前,“强城行动”进行时——青年观察员活动走进广场路小学白鹿洲校区,透过儿童友好交通出行,感受强城背后的“柔软力量”。

  现场观察

  量身定制安全欢乐上学路

  1月28日是广场路小学白鹿洲校区孩子们的返校日。上午7点50分,随着孩子们陆续到校,一辆红领巾微公交平稳驶入校门口的公交站点。只见车上的孩子们排好队,秩序井然地下车进校。

  在红领巾微公交的车厢内,观察员遇到了驾驶员周仁爱。只见他如数家珍一般,向大家介绍红领巾微公交与平常所见的社区巴士的不同。他说:“这是儿童专用的座椅,配备了安全带。考虑到一二年级孩子的身高,我们降低了车上的扶手的高度。还有这个诚信箱,里面放置了红领巾、铅笔、橡皮,忘带的孩子可以借用。”

  周仁爱还说,自从2021年城西公交推出温州市首条红领巾微公交后,他就成了孩子们的“专职司机”。这条红领巾微公交能无缝衔接学生从校门口往返家门口的上学路,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因此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喜爱,“我们还建了个微信群,许多家长会提前在群里‘约车’,现在已经有251名家长入群了。”周仁爱还告诉观察员,像这样的红领巾微公交,城西公交有限公司目前就有13条班线,能为22所中小学服务,日均服务乘客约3000人次。

  从红领巾微公交车厢内走出,观察员又发现学校周边的人行道上,有一串可爱的“小脚丫”。这些印染在人行道地砖上的“蓝色小脚丫”究竟有什么用途?南郊街道负责人周文泉为观察员答疑解惑,这是引导孩子们步行上学的“小脚丫游学步道”。

  周文泉说:“孩子们沿着这条游学步道,不仅能安全步行入校,还能认识沿途绿化带里很多植物的名字,在围墙上看中国传统典故。”这条游学步道,不仅安全,而且充满童趣,沿途有“儿童版”的垃圾分类四分桶,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彩绘窨井盖,让上学路充满欢声笑语。

  沿着游学步道,绕着学校走一圈,细心的观察员又找到了不少与儿童友好出行相关的元素,如彩色斑马线,亲子共享单车,甚至连学校周边企业的外墙,也被设计成了彩绘的交通安全宣传墙。

  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观察员,广场路小学白鹿洲校区周边工厂、企业较多,平日里车来车往,孩子们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成了家长和学校的“揪心事”。自从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街区改造提升后,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决定从步行、骑行、车行等三个方面入手,于是就有了如今安全又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

  观察访谈

  儿童安全出行需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路走来,观察员对学校周边的儿童安全出行配套设施充满兴趣,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尤其是针对儿童出行网络不连续、安全保障不足、舒适度欠佳、缺少趣味性等现状,希望能有效改善儿童出行环境,引导他们安全、独立出行。

  温州大学法学院讲师王艺曌认为,无论是红领巾微公交还是彩色斑马线,都体现了温州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用心。她说,在硬件设施日渐完善的同时,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和家长安全出行的理念,针对低年级儿童可以安排专员在上学的固定地点接送或引导,让安全设施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温州公民法治素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勃曾针对温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做过相关课题研究,在他看来,广场路小学白鹿洲校区儿童安全出行做法可以推广到更多校园周边,在更大范围内体现儿童友好的普惠作用。

  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观察员们希望温州儿童安全出行建设能从四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完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把步行、骑行等慢交通作为儿童安全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一天的观察走访,观察员发现温州亲子共享单车总量偏少,因此他们希望温州能增加“叮当车”的数量,缓解上下学高峰时城市交通的压力。

  观察员们还建议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与过街无障碍设施,加快推进政务、金融、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康复托养、社会福利等领域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和适儿化改造,努力达到“有爱无碍”,让城市更有温度。

  此外,他们还希望健全儿童安全出行保障体系,出台针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导则,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的科学性、交通组织优化的合理性作进一步细化规定,推行爱心斑马线、学径,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的人文关怀内核。

  最后,儿童安全出行还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有适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起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学校悉心组织、交警科学支撑、家长倾力参与的“校—警—家”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主体协同力量,共创社会协同的生态环境。

  观察手记

  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共成长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座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一次“强城行动”。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硬”设施,还是“软”服务,温州正努力把城市最大美好赋予儿童,让儿童友好理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温州让少年儿童充分表达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想象与想法,从“小切口、童观察”推动城市发展大变化;通过高规格策划、高标准建设、清单化推进、场景化示范、沉浸式融入,让少年儿童充分享受城市便利与安全、充分感受城市幸福与温情。

  儿童友好也让“强城进行时”的温州充满活力,品位更高。“儿童友好”先行,撬动了“全龄友好”社会建设。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目标的温州,通过持续增强儿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正全域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儿童出行,怎样更友好、更放心?

  记者 夏婕妤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