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这些“龙元素”,你知道吗?

温州这些“龙元素”,你知道吗?

温州文旅资讯 2024-02-11 10:12:48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龙的历史与寓意极为深远。温州是一座文脉悠长的城市,在这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龙文化”。龙年来临,开启一场“寻龙之旅”,让我们一起来细数温州非遗里的中国龙,感受龙的传人的匠心坚守。

  国家级非遗项目

  乐清龙档

  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龙档是我市具有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民俗艺术珍品。古代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用樟木等制作龙档,以此来消灾、避邪、保平安。龙档作为灯彩活动的重头戏,除了娱乐之外,还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禹昊川 摄

  最早人们用竹篾扎成龙头与龙尾,用樟木等做成板凳形成龙身,结为一条木板龙。经历一代代艺人不断创新、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美术理念结合起来,把龙档雕刻得精致古朴、美轮美奂、玲珑剔透、气势雄伟,更具艺术价值。

  碇步龙

  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顺县仕阳镇朝阳村有一条大溪,横架溪流的仕水碇步,全长144米,共233齿,为国内跨度最长的碇步,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碇步龙是当地的一种舞龙项目,因在碇步上表演而得名。

  碇步龙分龙头、龙尾各一节,中间七节龙身,共九节。龙身用五丈九尺的整幅白布首尾相连,两边缝上带齿的红布作为鳞甲。舞蹈时,由九个人各持一段,称为“龙脚”,另有一人持圆灯(龙珠)。

  碇步龙的表演有很多套动作和队形,大致分为搭龙坪、龙戏珠、龙舔珠、龙咬珠、排寿字、蹲马龙等类型。舞龙阵式分为圆台、龙菊花、四角交井等数十种,变化多端,精彩纷呈。

  首饰龙制作技艺

  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乐清市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

  首饰龙的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刻纸等工艺技法为一体,在制作过程中,几种不同的技法交叉进行,是一种综合手工技艺的展示。一架首饰龙需要半年多时间才能完成。

  首饰龙一般长5米,高3米,宽2米,龙身分四层,有80多个楼阁、亭台,浓缩了《封神榜》《西游记》等80多出传统剧目。首饰龙内部细致的造型包括磨粉、打铁等36个传统行当的生动场景,妙趣横生,逗人喜爱,仿佛一幅幅活生生的民俗风土画卷。

  鳌江划大龙

  2014年11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鳌江划大龙,又称鳌江迎龙,是平阳鳌江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在民间代代相传,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巡游鳌江城》胡立雷 摄

  民国时期,划大龙非常兴盛。王理孚先生于1916年在《海髯诗》中描写了鳌江划大龙的盛况。项经川先生于1935年4月5日在上海出版的《太白》半月刊上也对鳌江划大龙的情景进行了介绍。后来因各种原因,划大龙活动停歇了60多年。2000年、2007年分别开展的鳌江划大龙活动把这一民俗活动推向了高潮,影响辐射浙、闽、赣、粤、沪诸多省市。

  省级非遗项目

  拼字龙灯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拼字龙灯是独特的群众体育活动形式,以竹木为骨、裹布为皮,由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珠等组成,龙头、龙尾与龙身分开,此舞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九人舞龙身。

  拼字龙灯外形威风凛凛,舞蹈时刚健有力。龙灯可巧妙拼出吉祥字形,别开生面突出了龙文化的吉祥主题。现可四龙、五龙同舞,四字同拼,丰富了内容和形式。

  龙舟竞渡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龙舟竞渡源于北宋初年。每到端午节期间,温州多数的县(市、区)都会开展俗称“斗龙”的龙舟竞渡活动。《温州府志》中的“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水乡用以祈赛。”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了温州龙舟活动的两个特点:竞技性强和带有民俗色彩

聚龙争首状元  江国荣 摄

  此外,温州龙舟的竞技性决定了温州龙舟造型的独特性。船体狭长,结构轻便,当划手齐心协力划桨时,龙舟简直就是贴着水面飞行。龙舟上除划手外,还有鼓、梢、锣、旗等人员配置,分工精细,各司其职。竞渡过程有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规则,参赛各方都要合理地利用规则来扩大自己的优势。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头龙尾》是流行在洞头区的一首优秀的民间吹打乐曲,是洞头民间风俗中常见的伴奏曲,至今为洞头人民所熟悉与喜欢。

  该乐曲最初以唢呐为主。后来,从乐器上进行了改革,使乐曲更为动听优美,全曲由《水波浪》《龙头》《龙尾》《状元游》联缀而成,演奏起来乐曲气势雄伟,热情豪放,表达了渔民勤劳勇敢和喜庆乐观的精神。

  龙凤狮子灯

  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凤狮子灯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灯舞流传于泰顺县大安、下洪一带,因龙、凤、狮子合舞而得名。表演集传统龙舞、狮舞、马灯特点于一身,动作刚柔相济,形象生动传神,如盘龙、凤展翅、蹲狮等,将龙、凤、狮动作的描摹性与舞蹈者的表现性合为一体,是最具地方特色民间灯舞之一

  音乐曲调汇集当地马灯音乐、民间小调、龙舞音乐精华,有轻松抒情江南民间小调,也有一人唱众人和的古老高腔,还有慷慨激昂的《将军令》,在民间灯舞中独具一格。

  温州参龙

  2009年6月,乐清参龙、平阳参龙、苍南参龙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州参龙主要流行于乐清市、平阳县、苍南县。参龙,参谒龙神的意思,是一种求龙祈雨、舞龙灯时进行的说唱形式。清乾隆《温州府志》记载:“元宵,各岙迎龙灯。击鼓歌唱为乐。”指的就是参龙。

  参龙主唱词调以七言押韵为主,曲调以古调为主,大鼓伴奏。要求参龙师傅能精通各行各业特色与四时节令,瓜果蔬菜等常识。

  源远流长的温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

  关于“龙”的非遗

  远不止这些

  让我们一起走进温州

  探索这片土地上

  灿烂多彩的非遗瑰宝吧

  来源:温州文旅资讯

  原标题:温州这些“龙元素”,你知道吗?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