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聆听五月雨

聆听五月雨

温州宣传 2024-05-10 09:58:00

  五月,时晴时雨。

  这在温州,是一种常态。

  温州的“温”字,有温暖湿润之意。这个“温”,是北纬28度的地理位置、18℃年均气温、1800毫米的年均降雨量、1800小时的年均日照数共同造就的。

  其中雨天的主旋律,从3月的春雨到5月春夏之交的时晴时雨,再到6月的梅雨。初春的雨尚寒,盛夏的雨太过暴烈,春夏之交的五月雨,正适合静坐聆听。

  

  相较于一些超级大城市,在市民出行体验方面,温州这座城市的优势在于,一小时的车程范围之内,可以遍览域内的山、江、海等各种不同版本的纯自然风光。

  当我们说到聆听五月雨的时候,当然不是指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高楼中。但,也不过驱车一小时,便能拥有此番意境。这其中,不单是飘雨的画面,还有这片土地上更久远的“天人合一”的时空延续感。

  如大家较熟悉的一首诗,来自南宋乐清的诗人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题为“四月”,是当时的阴历四月。换作阳历,正是当下的五月。雨如烟的广袤山野间,诗中提到的人事,有两件:蚕桑、插田。

  如今,温州的农田依旧以水稻田为主,蚕桑业则没有了。

  所以,除了“蚕桑”,这首诗里的景,依旧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温州“乡村四月”的景。

  最近流行一个说法。据说,无论你有多少负面情绪,只需要找一个公园,在里面什么也不做地待二十分钟,便能瞬间治愈。

  为什么?

  因为我们又一次离开了自我设限的现代人造环境,回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哪怕只是短暂的20分钟。

  这一说法的起源,其实是一篇发表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中的文章。文章第一作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助理教授玛丽科洛·亨特(Marycolo Hunter)博士指出:人们与自然接触有助于压力缓解,效果在20—30分钟时最显著。

  翁卷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到今天,很大一部分也基于同样的原因,是诗里描述的大自然景致,给现代观者带来的心灵治愈:五月雨如烟地下着,山脚平原地带的小溪随雨水涨满,顺畅地流淌。漫山遍野的绿意中,有清脆的鸟叫声。大背景下,是水田间劳作的农人。人在其中,融于自然。

  依这样的思路,如果说,城市公园可以算作纯正大自然的替代版,那么,这座城市一小时车程内可达的山水田园,岂不更疗愈?

  

  现在,让我们将视野从田间往回收一点,变得更明确一些。

  背山面海的温州陆域,80%以上是山地,平原占比不足20%。山间,多形成一个个依流水而建的古民居群,且大多依旧安静地保存至今。

  春夏之交的五月雨,也让浙南古民居建筑形成了某种美妙的主旋律之一。因为此季的春夏之交,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看,涉及立夏、小满、芒种。这都是传统意义上农事最繁忙的季节,也是乡间百姓一年中外出劳作最频繁的日子。

  比如在泰顺,这里的古民居有个固有名词,叫“厝”。木结构的泰顺厝,通常在悬山顶的两边有披檐,披檐之下有悬鱼装饰。所谓悬鱼,就是悬挂着木雕的一条鱼,上面还雕刻有一个“水”字。

  在五月的如烟之雨中,这样的建筑极富美感。

  屋前的合院,是溪中的卵石铺就的。因为五月多雨,角角落落,野生的山梅、树莓都结出了红红的果子;正屋之上,沿着青瓦的屋檐,会有一条收集雨水的竹笕。落雨之时,屋檐的雨水点滴都落进竹笕里,流到房屋的两旁去。

  此时,暂歇的人,就可以坐在屋檐下的长凳上,背靠着房前的木墙聆听雨声了。

  这听雨的仪式,也可以是治愈系的20分钟。眼看着雨水渐渐将合院涨成一个石子铺就的清澈小池塘,好像再捞两条小鱼放进去,就可以在下雨的庭院里撒欢。

  在永嘉的楠溪江畔,跟雨相关的建筑构件,更常见的是古民居屋檐下的瓦当和美人靠。

  缠绵的雨,顺着青瓦直到瓦当滴落,瓦当下那丝丝细细的雨帘,远看就像下细雪一般。

  楠溪江古民居的瓦当,也如泰顺厝的悬鱼一般,久而久之,在视觉上成了艺术品。看似常见的老屋瓦当上,时常可以见到古时戏曲人物的精细镂刻。

  暂歇听雨,仰望瓦当,还可以在额外的角落里给听雨者添一点闲情。

  至于美人靠,更不必细说,其中永嘉丽水古街长廊上的美人靠,已是江南水乡雨中的一道经典风景。

  

  还有一首流传到今天的诗,同样来自翁卷的时代,是他的永嘉同伴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虽然透露了一点遗憾,但很快就被恬淡的江南五月雨画面化解,从而也充满了心灵治愈:落雨声、蛙鸣声,一听就听到了半夜。半夜也无事,闲敲棋子而已。

  这个故事,正是温州从古下到今的年年梅雨造成的。初夏连日的绵绵细雨,让河水涨满,所以,约好下棋的朋友也无法如往常一般坐着小舟前来了。

  在温州,梅雨时节通常是与端午一起来的。由于地处中国梅雨区南界,温州入梅时间较早,且情况不稳定,梅雨期最长可达60天,降雨量通常占全年降雨量的13%左右。

  古往今来,人依时序,在雨季里忙着犁田插秧,花草亦如是繁衍。

  古人常说,开到荼蘼花事了。因为春天的百花尽头,绽放的是爬藤的荼靡花。爬藤的蔷薇科植物,正是在春夏之交的五月雨中热烈绽放的。此时,浙南山间绽放的野花,诸如野蔷薇、金银花、野百合,甚至还有被称为“山中仙草”的石斛与黄精,也开出了珍贵的花朵。

  如果说静坐听雨是一种境界,那么,在春夏之交平均气温18℃的浙南野外雨中赏花,对这片土地上的生灵,更会有一番全新的发现。

  接下来的初夏天气,若非时晴时雨,而是迎来漫长的雨季,我们也可早做心理准备,比如,去身边某个公园树林边开阔的草地上,安静地盛放一只玻璃杯,只是单纯地,“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据《心理学前沿》上这篇令“公园20分钟效应”火爆全网的文章的科学论断,这也许真的会令人极度舒适。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聆听五月雨

  作者:翁卿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