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洞头共富“小工坊” 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洞头共富“小工坊” 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

洞头发布 2024-05-19 11:09:51

  近年来,在洞头,一座座共富“小工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单一的来料加工走向多元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型工坊托起群众共富梦,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共同奔“富”。

  电商直播 云上共富

  喜啰啰·共富工坊

  作为“中国紫菜之乡”,霓屿街道素有万亩海上美丽田园的美誉。乡贤罗中安创立的喜啰啰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乘势而上,将“流量”变“销量”,不断激活海岛振兴“一池春水”。

  通过引进海苔自动化智能生产流水线及相关先进设备,罗中安的公司不断提高紫菜的产品质量与知名度,推动养殖户劳动成果有效转化,并借助“工坊力量”,搭上了“云端快车道”,搭建起“线上直播、线下经销、快递+物流”的营销体系。现已孵化固定直播间2间,培养了10余名优秀主播,通过车间生产与电商直播,直接带动就业50余人,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一根网线连通天南海北,电商直播也让海岛群众的致富路向深处拓展。工坊自成立以来直播场次已达100多场,成交3万多单。此外,工坊还不定期给大学毕业生、实习生、村民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线上推广金牌售卖员。

  罗中安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电商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吸引有意愿回乡做电商的人员加入团队,让电商直播更有洞头味、家乡味。

  品牌带动 非遗添彩

  贝雕非遗工坊

  由于贝雕非遗技艺的入门门槛高、制作周期长等,技艺传承十分困难,陈灿渊在2022年以“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为支撑,设立贝雕非遗工坊,用以普及和传承贝雕技艺。

  贝雕非遗工坊主打产品为首饰盒、挂画、钢笔等符合当下潮流的特色文创产品,以此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工坊还同步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对贝雕工艺爱好者进行讲解教学,目前已经进行公益培训30余期,吸引了1000多人次参与到贝雕技艺的传承中来,带动就业近100名,人均年收入4至10万元。

  接下来,贝雕非遗工坊还将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并与各街道(乡镇)进行合作,开办贝雕工艺工作室及实践基地,进一步普及贝雕技艺,带动更多的渔农民转产转业,推动海岛乡村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

  来料加工 兴业富民

  庆柱来料加工共富工坊

  在东屏街道望海小区内,有一家2015年成立的庆柱来料加工共富工坊,工坊面积约120平方米,以组装学生文具为主营业务。由于工坊的工作门槛低、时间灵活,因此颇受小区里家庭妇女的欢迎。挣钱顾家两不误,极大地带动了这些居民在家门口就业的积极性。

  “有的人速度快一些,一个月有将近1800元;有一些手脚慢一点,一个月大概有1200元,最多的能做到2000多元。”庆柱来料加工共富工坊负责人黄庆柱说道。

  “小作坊”并不等于粗制滥造,虽然工坊没有先进的设备,员工也是非专业的家庭妇女,但是对于产品质量绝不敷衍马虎。把好了质检关,凭借着可靠的产品质量,庆柱来料加工共富工坊赢得了许多厂家的信任,也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

  目前,庆柱来料加工共富工坊除了望海小区的工坊点位,还长期为元觉、霓屿等地的村居提供原材料,帮助当地低收入的村民及残疾人群体劳动致富。

  来源:洞头发布

  原标题:“小工坊”带来“大奔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