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长三角,温州拥抱新机遇

长三角,温州拥抱新机遇

温州网 2024-06-05 08:05:00
这历史的一瞬,饱蘸期待,将为温州“续写创新史”写下不同寻常的厚重与深远。

  温州网讯 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这就是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中国经济版图上一片通江达海的热土、一个不断成长的世界级城市群。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如今,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迈入“第二个五年”,“一体化”“高质量”按下升级键。全方位融入长三角赢得高质量发展的大舞台,已成为更多城市的共识。

  “世界的温州”愿做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合伙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温州站上冲刺“双万”城市、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关键节点,抢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红利,全面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在参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前瞻谋划、主动作为、积极贡献。

  6月5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温州拉开帷幕。这历史的一瞬,饱蘸期待,将为温州“续写创新史”写下不同寻常的厚重与深远。

  一、新实力

  黄浦江讲述上海的变迁,瓯江哺育温州的发展。历史上水系发达之处,往往也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交通路网就是当代的“水系”,在长三角地区连起中国广阔的经济腹地。面向全球、辐射亚太,这里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舞台。

  自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努力探索创新,推动空间格局深度重构、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

  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站上30万亿元;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高铁里程突破7000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实力证明,长三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举足轻重。

  一体化中看担当,高质量里谋发展。

  浙江,肩负着“重要窗口”的担当,全方位接轨上海,携手苏皖、扬浙所长,共赴一体化发展之约。五年多时间,浙江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的过程中,实现一体化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长板优势更加凸显、互联互通步伐加快、惠民成果成效明显、空间格局加速形成,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中以“窗口之姿”打开新局。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地处长三角联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区,担负着独特的使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义更是非同寻常。置身长三角一体化大局审视自身,校准定位,打好主动仗,是温州发展战略图上一个别具分量的着力点。

  实施“强城行动”就是当务之急。当下的温州,正向着长三角地区GDP过万亿元城市看齐,开足马力、增厚实力,奋力与“长三角节奏”同频共振。

  二、新活力

  长三角的硬核实力来自强劲的创新活力。长三角的最鲜明特征之一是创新。

  风从海上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上海担纲着“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大使命,在从“0”到“10”之路上始终被寄予厚望。

  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浦东起飞,全球首艘双燃料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在洋山港冠东码头停靠,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速空间”落地徐汇滨江……创新的果实垒成数字:去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上海市GDP的24.8%。

  上海见证浪奔浪涌。浪潮之中,“长三角人”从不甘当等闲之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3》显示,上海—苏州集群排名上升至全球第5位。这从一个侧面证明,“创新”正在成为长三角的整体特征。前不久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预热采访新闻通气会则透露:长三角地区已启动实施第二批28个联合攻关项目,其中围绕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需求,首次布局实施8个重大创新联合研究项目。

  在这条携手构建科创“共同体”的大道上,浙江和沪苏皖开放合作、共谋创新,牵动越来越多的“全球首个”“世界顶尖”在长三角攻坚落地。这也是温州的重大机遇。

  温州曾创造“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共同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文化特征。如今,温州又紧抓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大力激活“创新基因”,高举高打发展新质生产力——连续三年“新年第一会”聚焦人才与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3%;构建形成“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体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累计落地创新型重大项目343个,五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推动726个科创平台和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4600亿元的“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在我国新能源产业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活力涌流的奥义在于要素流动。2018年温州与上海市嘉定区宣布共建“科创飞地”—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2022年又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区启动建设温州(松江)科技创新园,一次次探索为协同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政府层面互动也许只是一个层面,温州融入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早已体现在百姓与企业家之间创新氛围、创业性格、市场嗅觉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墨西哥雷诺萨风电场两台400kV变压器曾发生故障,可能引发全国大面积停电,正泰集团在120天内完成替换变压器的设计到投产,从上海运往雷诺萨,安装后稳定运行至今。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乘着长三角东风而起,“敢为人先”的温州正以行动自勉与宣告:“在温州看见创新中国。”

  三、新潜力

  大会带给举办之地不止有平台与机遇,更有对未来的启迪。

  初夏的三垟湿地,榕树、碧水、白鹭,是最吸引人的生态符号。这片生机盎然之地,蕴含着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绿色发展。

  把绿色和发展这两件大事同时做好,现在看来,条件已经更加成熟。2024年3月,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三地于今年5月1日起共同施行《条例》。

  在“一体化发展”前面加上“生态绿色”,折射出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参悟与践行。若用身边的故事诠释,则有“华为的选择”为例:华为上海青浦研发基地选在淀山湖畔的金泽古镇,是因为这里生态美景、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与此同时,便利的交通又拉近了“世外桃源”与世界的距离。

  “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也是很多长三角城市共同的特质。安徽的芜湖,山水文化徽韵悠长;浙江的湖州,绿水青山点“绿”成金;江苏的无锡,“生态绿城”低碳转型……悉数历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举办之地,都与绿色发展“强相关”。

  温州生态本底深厚,多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美、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看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与大罗山构成城市“绿心”,嵌于温州大都市圈的正中央;看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串起浙南科技城、温州高教园区和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形成创新要素的流动通道;看瓯越大道、温州大道、瓯海大道和S1线、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于湿地交汇、通达,构成突出的区位优势……“生态城市”现有的底子和“科创高地”理想中的样子,都在这里可见端倪。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下,一座矢志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对“明天”的远见与追求: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要让有风景的地方,成为新经济的典范。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长三角,温州拥抱新机遇

  记者 姜巽林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