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崔勇评2024年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题:这真是一个好题目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崔勇评2024年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题:这真是一个好题目

2024-06-07 12:47:00

  2024年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崔勇点评高考作文

  这真是一个好题目。教育面向未来,高考面对现实,而现在最大的现实是“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已经迎面撞击。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以人工智能这个“已经到来的未来”为背景出题,可以当一个“好”字。过去的学习模式整体上是一种“存量”模式——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完成必要的知识储备,以面对未来。但这一切,必然会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这个题目的“好”,还好在“问题”意识。人工智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的论断和现实的证明。但此次高考作文题的核心是“问题”——“他们能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当下的社会问题会不会越来越少”。考试是“倾听与应答”,所谓“倾听”就是要求考生明白地分析出考题的真正内涵和外延,也就是审题的准确性。这个题目的审题的关键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相对的是“个人问题”,也就是说写作要把重心调整到“社会问题”上来,而不是“自我”——当然依旧可以在文章中涉及到“自我与社会”认识论这一范畴,但不能是重心。也就是说,你不能在文章中大谈特谈“我”,而要调整到“我们”这个“类”上。

  再则,“人工智能”能解答问题,本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写作者可能需要思考“人工智能”这个社会问题——比如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是开放社会、开放人生,迎接“未来”,或者是“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满足于“山河依旧”。当然这可并不是一个选择题。

  “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社会问题的多与少,并不是一个可以固定“量化”的问题。所以考生如果可以调整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可能是有“亮点”。如果陷入“多与少”的讨论中而不能自拔,可能得不偿失。考题是“多与少”,但考题后面有一个“你怎么看”的开放性的后缀,足以把考题中“多与少”的“偏颇”纠正。聪明的考生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个“你怎么看”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应答”。

  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有哪些,这就需要学生有“时代质感”,需要他平时接触和思考“AI”。其实人工智能哪里仅仅是“回答问题”,它其实是在“提出问题”——它是对人类如何面对未来“提问”。而“对未来的提问”的应对,我们只有一个回答——迎接未来。在这个意义上,拒绝未来才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