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9.52万中考生提笔逐梦

温州9.52万中考生提笔逐梦

温州网 2024-06-23 09:26:46

中考温三中考点,老师一个有力的击掌为考生加油。蒋文广 摄

  温州网讯 火热的天气承载着火热的期盼。昨天,市区最高气温直逼37℃,我市9.52万考生在家长期待的目光中走进考场,参加浙江首次省级统一命题的中考。今年的中考关注度高,因为今年浙江首次实行“统一+分项”的中考模式。“统一”是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5门科目实行省级统一命题,“全省一张卷”。“分项”是指,各地可以保留自己的中考特色并计入该地市中考总分。

  统一命题试卷难度如何?昨天上午,记者分赴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温三中、温十二中等考点,记录温馨的送考画面和考生、家长对 “全省一张卷”的关切。

  热浪下暖心送考

  昨天上午8时许,距离考试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门口,一些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走进考点。放眼望去,红色是考点外的主色调。来自温州市绣山中学九年级1班的8位考生家长组成红色护考团,手提“金榜题名”福袋,拉起留有孩子亲笔签名的横幅,“孩子中考碰上全省统一命题,心里没底,早早地在附近租了宾馆,减少路上的奔波。”考生家长周女士说。上午8时20分许,绣山中学九年级班主任孙豪完成了所有考生的签到工作,与每一位考生握手、拥抱。

  “中考加油,旗开得胜!”在温三中考点门口,温州市实验中学九(13)班的家长们穿上红T恤、旗袍等,为考生加油。白晓珍、巴华君夫妇也在其中:“我们一个穿红T恤,一个穿绿旗袍,祝福孩子鸿运当头、一路绿灯。”记者了解到,家长们还为考生准备了中考祝福“六样”,巧克力代表攻克难题、花生代表好事发生、印章代表力争上游、薯片代表心想事成等。

  “我今天一大早起来穿旗袍,站在哥哥房间外等他,就是想给他一个惊喜。”头戴“中考顺利”头箍,脸上贴着“一举夺魁”的贴纸,妹妹廖一诺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哥哥准备了满满的送考仪式感。徐女士说:“明天的花已经准备好了,是由向日葵、郁金香等组成的心想事成花束。”

  上午8时45分许,气温逐渐升高,考点外热浪滚滚。似火的骄阳抵挡不了社会各界的暖心护考。温十二中考点门口,蒲鞋市街道横河社区给等候的考生家长准备了伏茶,防暑降温。在温州市实验中学考点,三乐亭志愿者们准备了降暑西瓜、花露水等,为中考护航。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门口,交警二大队四中队的两位警官和两辆摩托车始终坚守在考点外,为考生提供服务。

  作文题聚焦“努力”

  中考首日迎来了语文和科学两个科目的较量。上午11时,语文考试结束铃声响起,考生陆续走出考点。记者在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门口看到,大部分考生神色轻松。市民余先生焦急寻找儿子的身影,“首场考试是最担心的。毕竟第一次全省统一命题,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适应。”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他们反映试题灵活但难度不大: “语文考试比想象中的简单”“作文是关于成长类的话题,以前有练过,能展开说的东西挺多”。下午3时30分许,科学考试结束,考生认为难度在意料之中,整体还行。

  每年的中考作文题总是备受关注。“假如别人这么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会这么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今年的中考作文,让考生结合这样一则材料,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等带来的改变。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作文名师俞磊表示,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中考由省级统一命题,作文在话题选择、审题门槛、立意追求上均较大程度地降低了难度。“母题是成长,考生可以理解为话题作文:努力。无论努力成败与否,所收获人生品质、精神、特质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市一位语文教师点评说,今年的作文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努力”,二是“改变”。“作文题给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价值坐标,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思考,让考生有话可说。”但他表示,文章想要脱颖而出,需要在“如何改变”上下功夫,尤其是改变的契机、改变后的心态与努力上,要重点展开。

  今天,考生还将迎来数学、英语、社会三门科目的考试。英语科目禁止考生入场时间为开考前15分钟。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

  我市9.52万中考生昨提笔逐梦

  首次全省统一命题 作文与“努力”有关

  记者 潘舒畅 卓扬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