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推广瓯窑文化,温州这对父子收藏近200件瓯瓷

推广瓯窑文化,温州这对父子收藏近200件瓯瓷

潮新闻 2024-06-23 09:43:21

  龙纹洗破口残缺,数不清它被几次转手;铭文洗写着“太平”,已“读”不出它经历的那个盛世原貌;还是那个海螺形状的法器“保养”得最好,现在拿起它,却也听不到时代的浪潮声……岁月虽然更迭,但一些带着历史记忆的“潮声”还是被人们听到、读懂,就好比瓯窑。

  随着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重大考古发现“浮出水面”,一批瓯窑瓷器出土,掀起一股探索瓯窑历史的研究热潮。

  温州瑞安父子胡嗣雄、胡一皓便是瓯窑忠粉,家中珍贵瓯窑多达190余件。近日,记者走进胡家,倾听父子俩收藏背后的故事。

“瓷”情未了,收藏190余件瓯窑古董

  摆满一屋子的盆壶瓦罐,走进胡家,感受到的就是“瓷”情未了!今年68岁的父亲胡嗣雄,有着30多年收藏瓯窑的经历,而“80后”的儿子胡一皓,现为温州市瓯窑学会秘书长,也是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的教师。

  走进胡一皓家中的瓯窑收藏室,书柜上、茶几、保险箱里,总共190余件瓯窑,令人应接不暇。“这个褐彩刻划鸡首壶,是东晋的;那个青釉双鱼榼、青釉对蝶纹粉盒,都是北宋的……”胡一皓说,他入收藏圈才9年,这些瓯窑瓷器大部分都是父亲30多年收藏生涯的“杰作”,如今他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一边从事瓯窑教学,一边做收藏。

  东晋瓯窑青釉褐彩刻划鸡首壶、宋代瓯窑青釉仙鹤纹洗、北宋瓯窑青釉对蝶纹粉盒、南宋瓯窑青釉褐彩龙纹洗……在房间里搜罗了一阵,胡一皓从190余件瓯窑中找出了多件“宝贝”。胡一皓说,这几件“宝贝”经专家研究鉴定,都是与古港遗址出土文物的时期相近。作为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温州在宋元时期已是商业繁华,瓯窑作为对外贸易的主流工艺品留存至今,对研究瓯窑历史有着深远意义。

  “比如这个堆塑罐,可以解读出东汉时期温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胡一皓说,每件瓯窑都藏着那个时代关于瓯窑的故事,他还会把部分收藏品带到学校和学生们分享欣赏。

  这些年来,胡嗣雄、胡一皓父子致力于瓯窑文化的推广,藏品相继在温州博物馆、台州博物馆、萧山博物馆、瑞安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地举办“器道之约”“瓯越薪火”“翠峰春色”个人瓯窑古陶瓷展。

胡家父子藏品 北宋瓯窑青釉双鱼榼

  “买椟还珠”,开启一段瓯窑收藏史

  说起收藏瓯窑,父子二人有许多有趣又动人的故事。

  让胡一皓记忆深刻的是2003年暑假,当时在外求学的他乘坐飞机返温,原本以为家人开车来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打车前来的父亲。“前几天不是说准备买车了吗,车呢?”胡一皓猜到,父亲肯定是看上哪件“宝贝”了。

  果然,回家后父亲向他展示了一件瓯窑瓷器——三国青釉兽首三足洗。这是父亲拿8万元买车钱从一位收藏家手中换来的,父亲说:“车可以迟点再买,但这个三足洗错过了,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盆”,胡嗣雄已寻找了好多年。

  “像这样的事我不是第一次干了,早年我曾花800元买了一个瓯窑做的粉盒,那是我收藏的第一件宝贝,花了大半年的工资……”胡嗣雄说,粉盒是古人用来装胭脂的,而类似“买椟还珠”的故事在他身上还发生过很多次。瓯窑的纹理、色彩、做工都令他喜欢。

胡家父子的藏品 南宋瓯窑青釉褐彩龙纹洗

  瓷器是时代同步的映像,也是社会生活习俗的缩影。胡嗣雄说,之所以用多年的积蓄买瓯窑,到处找瓯窑藏家寻找线索,有时还特地和儿子一同跑到外地搜罗,为的就是让这些“宝贝”回到温州,让瓯窑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让人们感受到瓯窑带来的温度。

  来源:潮新闻

  原标题:推广瓯窑文化,温州这对父子收藏近200件瓯瓷

  记者:金晖 黄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