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是什么治愈我们的青春

是什么治愈我们的青春

温州市文联 2024-08-14 10:03:01

  一份文学刊物,承载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还有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翻阅一本文学杂志,可以窥见不同城市的风情和历史余温,就像《收获》与上海、《钟山》与南京、《花城》与广州……

  作为搭建城市形象的桥梁之一,文学杂志始终与迭代更新的城市文化演变进程保持一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那么,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文学杂志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我们该怎样改革创新,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让一个城市的文学艺术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一

  1981年,卧病中的茅盾先生为一份新生的文学刊物题写刊名,这是他留下的人生最后的墨迹。《文学青年》诞生了。

1981年8月《文学青年》创刊号与茅盾的题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空前活跃,《文学青年》鼎盛时期邮局发行量达8万份。杂志社还创办了“文学青年函授部”,面向全国招生,第一期函授班就报名了1万多名学员。蒸蒸日上的《文学青年》和它的“函授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芒。然而到了1987年,“函授部”因故停办,《文学青年》也被迫停刊。1990年,温州市文联决定恢复文学期刊,取名《温州文艺》,后改名《温州文学》,一直使用至今。

1987年12月《文学青年》停刊号

  《文学青年》的办刊宗旨就是“青年写,写青年,青年读”。当时还聘请王安忆、铁凝、贾平凹、路遥、梁晓声等为顾问,为《文学青年》推荐稿件,出席笔会,来温讲座,把文学的种子带到温州,再撒向各地。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温州作家,以清醒的文学自觉和自我的个性追求,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文艺报》《作家报》等文学类重要报刊;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温州作家,借助国际视野与文化交融,在创作上从青涩渐入佳境,出手不凡,创造出不少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作家。

  2018年11月,莫言先生应邀来温州参加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并为《温州文学》题写刊名。他还鼓励《温州文学》的作者深入青山绿水、市井生活中获取文学素材,多创作与时俱进、紧扣时代的作品。次年,为激活生命力,《温州文学》全面改版。

  2020年,冯骥才先生铺纸蘸墨写下“真言美文,文学之魂”,与《温州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共勉;《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温籍学者、政论家周瑞金则评价《温州文学》“从编辑、设计、版式、装帧,到校对、图片、印刷、纸张,都是可人的”。给《温州文学》题词寄语的,还有迟子建、陈世旭等作家。

  二

  近年来,“文学的温州现象”连同“网络文学的温州现象”一起,成为国内文学评论界颇感兴趣的话题。有评论家认为,在推动这两种现象形成乃至滥觞的诸多因素中,温州本土的基层文学刊物《温州文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承载着光辉岁月的记忆,《温州文学》如何书写更灿烂的篇章?

  一份好的文学杂志应该闪烁文学之光、思想之光和心灵之光,为文学爱好者、文学新人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展示才华的舞台;它代表一个地域的文学样貌,发挥引领和照亮当地作者的作用,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舞台,推动优秀作品诞生。同时对于读者来说,它应该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温州文学》2024年春卷

  一位位作者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在文坛崭露头角。如作者傅建国,1994年从老家安徽来温从事皮革销售工作,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写作水平不断提升,后有小说发表在《江南》《福建文学》等刊物,出版多部小说集,2020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他说,《温州文学》是成就他作家梦想的摇篮。李远澍、潘孝平等温籍作者,作品在《温州文学》发表后,被《作家文摘》《奔流》等报刊转载。还有陈春琴、叶滴绿等一些青年作者,他们书写故乡的大河、高山、明月、清风,也书写生活在浙南一隅的温州人,佳作迭出。

  一份好的文学杂志还要用理论现象来审视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来揭示文学创作与发展的规律。如“观点”栏目,发表较为通俗的文学评论,以此来启发、帮助作者和读者提高写作水平与欣赏水平。如“聚焦”和“交流”栏目,每期作品多为名家上乘之作,既以飨读者,也为温州作者提供学习与借鉴的范本。如“交流”是与兄弟内刊互设的专栏,不定期集中推出外地作者的作品,合作的兄弟内刊也同时集中推出温州作者的作品,实现温州作者与外地作者良性互动。

  三

  文学期刊是一片土壤,栽种着文学树苗,有的长成大树,有的缓慢生长,年复一年,一片文学森林慢慢形成;文学期刊是一座城市的文学绿洲,构成一座城市的精神生态,为民众提供文学的绿意。

《温州文学》2024年夏卷

  在文学退热的今天,文学杂志该怎样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为写作者提供创作舞台,为文学传递不灭薪火。为写作者提供创作舞台,意味着将催生和见证一批新作品的诞生;为文学传递不灭薪火,意味着坚决捍卫文学的尊严和品质,也意味着以文学的方式连接过去和未来。

  寻找和发现时代生活肌理和精神骨架。网络时代的文学期刊,既要融入时代滚烫生活又要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当然,与当下活力四射、前景无限的网络阅读相比,文学期刊面临的不足和短板也毫无掩藏地显现出来。一本文学刊物,缺少文学品质和文学原创力,将失去存在价值;一本文学刊物,如果不讲品位、不讲格调、不讲责任,将失去操守和人心。

  成为文学尊严和文学品质的捍卫者和实践地。一本媒介时代的文学刊物,就要永不停歇地去寻找和发现,那些既写出时代生活肌理也写出时代精神骨架、既融入时代滚烫生活又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作为一本传递文学薪火的文学刊物,要致敬经典又要创造经典,既要连接过去又要指向未来,这中间从未遗失的东西,就是文学之薪火,就是独一无二的文学精神。

  来源:温州市文联

  原标题:是什么治愈我们的青春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