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知道“三垟之心”在哪吗?三垟湿地这座小水墩承载了满满乡愁和水乡记忆

知道“三垟之心”在哪吗?三垟湿地这座小水墩承载了满满乡愁和水乡记忆

温州三十六坊 2024-09-25 09:26:02

  三垟湿地遍布161个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岛屿,当地人称这些岛屿为水墩墩,三垟湿地也素有“百墩之乡”美誉。在湿地内,有一个面积不到一亩的小岛,上面有一座水莲宫,为小三间庙宇,奉祀着陈十四娘娘,亦称“临水夫人”。宫前有座古戏台,被一棵拥有300多年树龄的榕树树冠覆盖。

  它,就是水莲岛,被称为“三垟之心”,也是三垟湿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之一。

  三垟湿地水系为平原河网地区,属温瑞塘河流域,共有138条河流纵横交错。水莲岛位于张严冯村东,正好位于九条河流相汇的开阔河面上。在当地“九龙抢珠”的传说中,住在银河边的天庭娘娘因沉醉于三垟湿地美景,在梳头时不小心掉落了头夹上的明珠,后来化成水莲岛。而九条河流则化自保护明珠不被西山猛虎吃掉的九条飞龙。

  从水文地理来看,小小的水莲岛,是湿地内五个汇水点之一。由于小岛西边的水墩呈东西排布,来自塘河之水自西向东,经过此地,因湿地地势整体南高北低,转向沿着西南-东北走向的水墩,向东北方面流淌。

  古榕航标

  从三垟湿地北门出发,划小船悠悠南下,当看见一片开阔水域,望见一小岛庇荫于一古榕,这便是寻江南水乡社戏乡愁,觅塘河人家旧时记忆的打卡胜地。

  湿地内河网密集,房屋普遍不高,出行全靠船,不容易辨认方向。于是,高大的植物,如榕树,就成了航标。在湿地,像水莲岛上这样的百年古木,共有28棵,是湿地交通的重要航标。

  水莲岛所在的张严冯村流行一则民间传说。天上银河边有一名为张倪凤的仙女带瓯柑、菱角和水稻的种子下凡,就是通过这棵“天梯”榕树,来到此村,嫁给了这里的汉子。后来,人们就用她名字的谐音“张严冯”命名该村。传说不可考,但“天梯”功能倒是榕树导航的又一体现。

  而可考的是,张严冯音化自“张儿蓬”。清光绪年间《永嘉县志.乡都》对此地有“张儿蓬”的记载。相传,村中水墩儿水竹成丛,麻雀众多。在温州方言中,“水竹丛”为“水竹蓬”,“麻雀”称“张儿”。

  古榕浓密的枝叶可以遮风挡阳,榕树与温州人的生活场景紧密相连。郭钟岳用一首《瓯江竹枝词》描述时人夏日生活场景:“榕树联街好纳凉,楮纱裁作夏衣裳。芭蕉叶大绿当户,丁冬花开红过墙”。

  清同治十一年(1872)春,知名学者俞樾从杭州前往福宁,自平阳坐小舟行三十里,至钱仓,沿途饱览南雁荡美景。他在诗中所描述的温州美景中就有榕树:“榕树阴中曲曲堤,直从萧渡到琳溪。”

  “河乡流水漾睛澜,夹岸榕阴拥翠峦”,另有晚清方鼎锐描写坐船从温州老城区经温瑞塘河到章安(瑞安古称)时看到的榕阴景象。

  离开浙南的温州,再往北的水乡,就鲜有“夹岸榕阴”的景致,这也是温州水乡区别江浙其他水乡的独特之处。

  陈十四娘娘庙

  或凭栏眺望,或游舟近看,岛上白墙黛瓦的庙宇,便是奉祀陈十四娘娘的水莲宫。

林舒菡/摄

  陈十四娘娘信仰起源于福建一带,是闽、台、浙、赣等地区民间信仰中重要的地方女神之一。

林舒菡/摄

  可以相互印证的是,温州是福建人民北上江南地区的必经通道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以来,大量的福建移民迁居温州,带来了他们的风俗和信仰。

  旧时,三垟、梧田各地村民划船前来祈拜陈十四娘娘,或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求消灾避难、护佑平安。有谚语说“张儿蓬水莲前刷刷白,沙河人家买田成一百”,可以想象早前埠头繁忙、香火鼎盛的景象。

  庙中设一戏台。在三垟湿地,至今完整保存有9座古戏台,或在寺庙中,或在宗祠中。当老百姓面对自然灾害时,为寻求上苍庇佑,常于庙宇戏台做戏祈求国泰民安。据《温州市志》记载,晚清至民国期间,原永嘉城区有75座庙宇都建有固定戏台,常年有戏曲演出。

  水莲宫也会举办“唱南游”的民俗活动,即用温州鼓词的曲艺形式演唱《南游传》。这部以陈十四神迹为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讲述的是陈十四从小矢志学道,学成后下山,历尽艰辛,降服各种妖魔鬼怪的故事。

林舒菡/摄

  艺人时而擂大鼓,时而敲大锣,并用牛筋琴伴唱;有时还会融入三垟的人文历史、典故传说等,歌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甚至整部《南游传》可以唱上七天七夜。清人郭钟岳的《瓯江竹枝词》中,“呼邻结伴去烧香,迎庙高台对夕阳,锦绣一丛齐坐听,盲词村鼓唱娘娘”,记载的便是唱南游的民间盛况。

  社戏乡愁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鲁迅笔下的水中戏台,不止在绍兴。

  循着茂密挺拔的古榕,树荫下便是水莲宫戏台。

  利用古榕搭建戏台,在温州很常见。但水中榕加上水边戏台,并不多见;在三垟湿地,也仅此一处。

林舒菡/摄

  逢年过节,水莲宫前,一如戏台对联“黼黻文章台景辉煌照流水;函胡清绝歌声嘹亮遏行云”描绘,华美的戏服照亮了河水,美妙的戏曲歌声,令行云都驻足欣赏。鲁迅在《社戏》里所呈景象“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亦在水莲宫前上演。

鲁迅《社戏》插图

  据张严冯村老人回忆,在水边戏台演戏得天独厚,借助水的回声,乐音更加悦耳,天光打在波光粼粼的河面,船在水波里摇晃,让人身临其境。在张严冯村整村搬迁前,这里还常有社戏上演,灯火中飘渺的仙山楼阁,清音悠扬宛转,犹在眼前耳畔。

  泛舟湿地,微风习习,绿水潺潺。

  如今,水莲宫所在三垟湿地景区水质已保持在国家三类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养殖区以及游泳区等。

  若把湿地看做一个人,水莲岛位于中心偏西北位置,恰似人的心脏。

  而从人文内涵来看,小小的水莲岛集合了庙宇、戏台、古榕树、河埠头的湿地塘河文化元素,不愧为湿地灵魂、“三垟之心”。

  参考资料:《榕荫水乡—温州水乡特色研究》、《温州三垟湿地生态调查报告》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知道“三垟之心”在哪吗?三垟湿地这座小水墩承载了满满乡愁和水乡记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