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度的城 寒露,天凉请添衣
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带“露”字的节气有两个,一个是秋分节气前的白露,另一个是秋分节气后的寒露。白露是炎热到凉爽的开始,寒露却是凉爽到寒冷的转折。
身在温州这个温暖之州的人们,原本在国庆期间鲜有秋凉的感觉。不过刚刚过去的这个假期,因为冷空气和台风的共同影响,10月2日,温州就进入了今年真正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
温州的秋,各处的秋,各有不同。
一
10月1日,尚是晴日,温州市区白天气温高过26℃。
这一日,一早渡船到江心,在天气尚凉爽之时,在众多游人还在奔赴而来的路上之时,最妙。
秋之江心屿,美过其他任何季节。
一早的客轮上,那些赶早跟着爷爷奶奶上岛的孩子们,纷纷伸长了脖子眺望孤屿,有人好奇地问:“为什么东塔没有尖顶?上面还长了一棵什么树!”
那是温州的市树榕树,某年某月某一天,某只小鸟吃了榕树的种子,于是,这双翅膀就带着种子飞翔,最终,种子在东塔的顶上落地生了根。
温润的气候,加上瓯江的水汽,和东塔塔顶缝隙间的一点土,榕树就渐渐地亭亭如盖了,和塔身彻底融为一体。
翅膀与风的无言传播,最终令整个江心屿都成了榕树的海洋。那树上密密的种子,便成熟于寒露时节。也正当此季,江心屿榕树上的鸟儿最多。
瓯江潮涨时,一些巨大榕树的树根就淹进江水里;退潮了,能看到树根附近的泥土里满是小洞,许多小洞之间还彼此互通。正是在每年寒露这个时节,温州人管叫“田蟢儿”的小螃蟹就在瓯江畔成群出没,榕树下的那些泥洞,便是它们的藏身之所。
今年不同往常的,还有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桂花香。往年,桂花总是伴着中秋的圆月,而今年的温州,桂花香却伴随了温州人的整个国庆假期。
若说正当寒露时令的草木,在温州,当是木芙蓉。成丛的木芙蓉,生长在孤屿的岛中岛水畔,盛开如娇艳的莲花,一朵朵正对着国庆节当日上空的蓝天白云。
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瓯江还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芙蓉江,就是因为瓯江下游一带两岸多野生木芙蓉。
图源:i鹿城
二
10月3日,雨,温州山河已秋。
即便是最南端的泰顺与苍南,气候也完全不同。
比如在泰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整个国庆假期都是雨雾缭绕,气温始终徘徊在10℃—20℃,爬上山巅,就很容易被冻得瑟瑟发抖。 推开一些农家的院子,有菊花结了花苞。漫山田野金黄,是待收的稻谷。
此时,对“寒露”这个词,便有了深切的体会。
到了飞云湖畔的南浦溪,又是另一番模样。这里四面被大山包围,就像是一个低海拔处的小温室。小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落在千年库村的石头墙、石头路、石头垒出的院落里,游人撑着伞行走其间,倒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同样的雨天,同样的秋日,同样的挨着寒露节气,从温州南面的山区,一路驱车至浙江最南端的小镇霞关,观感又有所不同。
先是通过中国东海岸一号公路来到苍南马站,道旁的大广告牌醒目地写着“浙江唯一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地理单元”。果然,迎面的海风,并不寒凉。
进入霞关,行人在小镇的气氛烘托中更是又温暖了一些。这里的港口边道路,路边一溜停满了车子。撑着伞的游人,成群结队地穿梭着。留出的空当,则都被卖鲜活海鲜的摊位给占满了。肥美的,有生蚝、江蟹、淡菜……还有刚打捞上岸的各种虾。
所以,在温州,“寒露”的字面意思,通常是对山区居民而言的。若是沿海的居民,他们眼中的“寒露”,就是蒸蟹吃蟹和醉制江蟹生的日子。
话说回来,这样的温州,也颇有些“地大物博”,可以慢慢品味其不同风情。
图源:泰顺发布
三
元人吴澄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终于飞到南方,菊花也终于要开了。
至于“雀入大水为蛤”,实话说,雀归雀,蛤归蛤,一个上天,一个入水,在温州,两者泾渭分明。
寒露的清晨,最显眼的鸟儿倒不是雀,而是一种鹊,名曰红嘴蓝鹊。
红嘴蓝鹊确实是很美的,红红的喙,红红的腿,红红的爪,还有长长的飘逸的尾。因为这么美好的形象,它被写进乐清著名山歌《对鸟》的歌词里。
近20年,温州的红嘴蓝鹊越来越多,不仅山里多起来,甚至出没于温州市中心的公园和一些小区里。
想象一下,我们走进大山,寒露时节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正在被窝里,用元稹的《寒露九月节》来唤醒节气里的诗情画意:“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窗外,有一种鸟儿开始成群地彼此对话了,它们的对话时而沙哑,时而尖利,时而慢条斯理,总之,并不悦耳。在这样的背景音中,想再次入睡,是比较难了。
这,便是清晨来自红嘴蓝鹊的问候。
推开窗,正想仔细搜寻,一个个优雅的身姿,拖着长长的尾巴,又呱噪地集体去往并不远的下一处了。
有意思的是,红嘴蓝鹊一天最活跃的时间,就在清晨朝露尚在之时。
说到朝露,若说“露从今夜白”是终于过了一季等来的凉爽,到了“寒露惊秋晚”,就真的是天气越来越凉了。
秋色已如许,天凉请添衣。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18度的城 寒露,天凉请添衣
特约撰稿人:温州日报 翁卿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