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时光宝藏|科技感满满的奖牌

时光宝藏|科技感满满的奖牌

2024-10-07 08:55:57

  本期展品关注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牌,重温温州企业勇攀高峰的“黑科技”,见证经济发展的更新换代。

  展品档案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千辛万苦”展板前安放着一份金灿灿的国徽奖牌,红色荣誉证书格外醒目。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温州蜡纸厂(以下简称温蜡厂)研发的侧浪式长网造纸机在1985年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如今,蜡纸和温蜡厂均已经淡出历史舞台,但这份奖牌却记录下了往昔的辉煌和“温蜡人”的奋斗史。

  一同展出的还有造纸机设计平面图等。陈真健 摄

  温蜡厂首创发明的侧浪式长网造纸机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了铁笔蜡纸原纸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连续生产,成为中国造纸史上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当时,一台长网机的生产效率可以代替240余名抄纸烘纸工人的手工操作,将生产效率提高了44倍。研发团队也获两万元集体奖金。

  流金岁月

  铁笔蜡纸是用蜡浸过的纤维纸。当年,人们要印试卷、资料、文件,就用铁笔、钢板的配套工具在蜡纸上刻写文字图像,然后用油墨逐张印刷。这种带有油墨香和手写字迹的试卷是老一辈人的专属童年记忆。

  图源网络

  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蜡纸为何物,更不知温蜡厂的存在。其实这是温州首家国营企业,也有过“高光时刻”。它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蜡纸厂,“巅峰时期产品曾经占有90%的国内蜡纸市场”,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全国四大名牌铁笔蜡纸,温州的“灯塔”“警钟”“三角”牌蜡纸占其三。爆款产品“警钟”牌蜡纸更是畅销朝鲜等东南亚国家,而且还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出口享受外贸免检的铁笔蜡纸品牌。

  柯宝鋆观看当年的奖牌。

  今年87岁的市民柯宝鋆曾任原温蜡厂技术副厂长。温博国庆大展开幕后,他受邀观展并久久驻留,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温州首个国营企业

  温蜡厂的前身是“永嘉文化服务社”。温州和平解放之初,温蜡厂便成立了,是温州第一家国营企业。作为温州国营企业中的“长子”,温蜡厂的书记、厂长多为县团级干部。

  温蜡厂早期还是一个造纸作坊,因设备简陋、生产原始粗放,产品默默无名,一度经营困难,员工工资经常发不出。为了开拓销路,温州蜡纸厂还在上海设置了办事处。

  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等办法,企业逐渐走出困境。

  蜡纸原纸的原料叫山棉皮,这是一种野生灌木,原有工艺必须用手工将树皮刮去,然后碱法蒸煮分解纤维,700多名员工天天在刮树皮。1952年,江钊到任温蜡厂厂长后,通过研发“化学脱胶”法,一下子精减了700人刮树皮的工作量,劳动生产率提高好几倍,当年创利润300万元,上缴地方财政的利润,占全市国营企业的49%。

  在朝鲜的蜡纸厂里,江钊(中)为朝方人员作技术指导。

  温蜡厂还将技术输出到了国外。江钊曾受轻工业部委派支援朝鲜创建蜡纸厂,后获朝鲜国旗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温州蜡纸、机制纸兴起,与乳制品成为50年代温州轻工三大行业。上世纪50年代初期,浙江省重点工厂,温州有两个,一个是西山陶瓷厂,一个就是温蜡厂。

  1958年,随着公私合营大明蜡纸厂并入温蜡厂。1959年职工人数增至1600余人,工业总产值达735.12万元,税利高达418.88万元。“警钟”铁笔蜡纸出口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期。

  蜡纸印制的《温州蜡纸厂厂史》,全文均为手写字体。

  技术革新重奖2万元

  本次展出的科技成果是温蜡厂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这份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要求项目应达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当年,全国轻工行业唯二之一、全国造纸行业唯一入选项目,便是温州蜡纸厂的侧浪式长网造纸机项目。

  《中国轻工业报》当年的公示名单。温蜡厂研发团队成员包括傅彬铨、赵陈恩、徐颂虞(已故)、谭锡祺和柯宝鋆。

  柯宝鋆是研发团队主要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柯宝鋆介绍,这项成果是集体的功劳,他参与的部分主要是研究制定木浆配比等工艺及质量标准。据他回忆,这项技术其实成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工厂原本使用的是手工抄纸,工人体力劳动繁重,双手常年泡在纸浆中。工人们手持一米多宽的帘架,泡在纸浆中运用手腕的技巧往复翻动四十次,才形成一张雁皮纸的纸页。纸抄出来要烘干。

  新机器仿照手工抄纸的原理所设计,设有浪斗和长网帘,变手抄的“动帘不动水”为“动水不动帘”。过去工人动帘兜浪(料),现在变为机械化连续化的动(冲)浪上帘。

  2022年,温蜡厂工友在外地拍摄到同款造纸机仍在运转。两侧注水,中间帘动。

  2022年,温蜡厂工友在外地拍摄到同款造纸机仍在运转。

  最早的样机还是木结构的,但诞生之后却格外令人振奋。它不仅消除了抄纸工人的职业病,使其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台长网机还可以代替240余名抄纸烘纸工人的手工操作。

  多年来,长纤维造纸机日夜运转,它产出高质量雁皮纸,制作成铁笔蜡纸畅销各地。最多的时候,温蜡厂共有4台造纸机同时开动。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江苏、山东、安徽、福建、湖南、贵州、广西等省的一些企业推广应用了这种造纸机。直到2022年,温蜡厂工友还在外地看到这款造纸机,并激动地将照片拍下分享给柯宝鋆。

  除了造纸机、温蜡厂自主研发了六辊压光机、印刷涂布联合机等多项技术,加速了蜡纸产业的机械化进程;成功试制丙纶与无纺布,培育了温州合成纤维厂和国营温州无纺布厂。

  在时代变局面前,温蜡厂也在谋变。1971年,该厂建成投产自行设计、自行安装的园网机,年底就生产了高皱纹卫生纸,生产卫生纸12.4吨。

  温蜡生产的“雪花牌”“企鹅牌”卫生纸畅销内地市场,“兰花牌”卫生纸畅销香港,到1990年,年产卫生纸达1329吨,出口492.8吨,出口值316.56万元。

  “温蜡人”的温情回忆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脑的普及,铁笔蜡纸彻底失去了市场,温蜡厂也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对于“温蜡人”来说,他们始终对温蜡有着深厚的感情。

  1954年进厂,1997年退休。柯宝鋆一辈子的事业都在温蜡厂。他和爱人黄莘莘也是在温蜡厂相识,两夫妻都是“温蜡人”。对于柯家三个女儿来说,儿时提起父母的单位“温蜡厂”,总会收获旁人的羡慕。在她们儿时的印象里,“老黄牛一般”的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往返16公里去上班,早出晚归。

  1982年,去香港考察的温州企业家并不多见。柯宝鋆作为技术副厂长应邀到香港考察市场,当时西装还是去上海购置的。1986年,香港订货商为激励温蜡厂的生产质量,还赠送一辆12座丰田面包车。

  在温蜡员工的心中,有很多温暖的回忆。上个世纪50年代,温蜡厂会为抄纸工人提供热腾腾的下午“点心”。

  温州作家明人和祖母都曾是温蜡厂员工。在他的印象里,帘席是特别的“员工福利”。小时候,祖母常常从厂里买回这种帘席。这种帘席是竹丝编制的,格外透风冰凉和光滑。原来,这本是长网造纸机上使用的帘席,使用破损淘汰后低价卖给员工。“厂里每年给职工分发一次卫生纸,一次一大串,二三十卷,当时也属于奢侈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明人作为新员工进厂,收到一枚圆形的厂徽徽章,白底红字,“温蜡”两字熠熠生辉。工友们喜欢把徽章别在胸前,自豪感满满。

  如今知道温蜡厂的人越来越少。2021年,柯宝鋆和老同事将珍藏的一批温蜡厂资料无偿捐赠给温州博物馆。直到那时,他的大女儿柯路雅才知道低调的父亲曾经参与了这样一个大项目。

  最近,她将父亲观展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收获了很多点赞。有留言这样写道:平凡的人干出不平凡的事。国强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无私奉献。

  来源:温度新闻

  原标题:时光宝藏⑦|科技感满满的奖牌

  记者 尤豆豆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