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遇上鬃狮蜥 两位少年如何冒出科学火花
温州网讯 在全市推行的“家庭实验室”“我的科学部落格”等中小学生科学项目中,涌现了不少热爱科学,将科学当成爱好的青少年们,这次“科学教育进行时”把目光对准了这些有着无数“科学idea”的少年们,看看他们是如何成长的——
会自学的“马工”
学习和兴趣两手抓
被同学称为“马工”的他,初一从零开始自学计算机编程语言,短短一年多时间便与团队一起获得浙江省Robomaster 2023机甲大师青少年对抗赛冠军。他说自从接触了“机器人”,对游戏“再也不感冒了”,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却是大大提升,不仅成绩进步飞快,就连对未来的大学和专业也有了清晰的目标。这学期开学,他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了自己这段经历。
这名“马工”就是温州市实验中学初三学生马昀。要说最初他是如何接触到“机器人”的,其中还真有点机缘巧合的意味。马昀入读初中时,学校里有丰富的社团供学生选择,原本擅长国际象棋的他,正考虑选择相关社团,但没想到只是进行了一次“机甲大师”社团的体验,就一发不可收拾。“‘机甲大师’社团选拔一共有三轮,从100人到45人再到20人,进入社团后还要再经过半学期的考察,我们那一届最后只有7个人留下来,我是其中一个,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在第二轮选拔过程中,马昀需要用自己从未学过的计算机语言写程序,被难住了的他,努力思考怎么用曾学过的模块化编程来解决,最后他的这一举动也帮助他顺利进入了社团。
在社团学习的过程中,马昀说自己接触到很多以前未曾接触过的,像编写AI程序、学习AI识别等等。由此,他不仅自己课外自学基础计算机的多种语言,对计算机的兴趣也越发浓厚,还将深度思考和自学的习惯慢慢延伸到日常的学习中。
“学习更多知识后我才知道怎样让机器进行识别、如何能设置准确的临界点等等,很多想搞懂的问题都在刺激我努力学习。”马昀有了自学的习惯后,更明白了预习和自学的区别。“预习是看完课本提出问题,而自学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再应用问题。”这个暑假里,马昀自学完成了数学、科学、历史九年级的相关内容,就连自己的弱项英语也是复习背诵了三四遍初中英语词汇,这让他的成绩从入学时的330多名,提升到了如今的100名左右,他有自信通过九年级的学习,还能更向前一步。他说自己现在的目标瞄准了浙江大学的计算机或机械工程专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我的动力是很足的”。
动力颇足的马昀,除了在学习上保持高效,业余时间也一直用父母资助的二手机器人进行相关学习,他说机器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自己就曾研发出了一款可以预判股市走向的程序,从最开始30%的预测率上升到现在的60%到70%,他说自己还在一边学习一边尝试。
“现在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学习和兴趣都能够比较游刃有余地完成,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满意。”马昀说社团除了是启发他学习兴趣和动力的起点,就连社团里代代相传的一句口头禅“找事做”也让他受益匪浅。“这句话就像我心中的警钟,每当我茫然的时候心里就会响起这句话,越细品越发现奥妙,你会发现它在生活中作用有多大。
养蜥蜴能手
将日常观察变为科学部落格
二年级的王珞琦是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小小年纪的他,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养鬃狮蜥,凭借着这项爱好他获得了瑞安市小学生优秀科学记录本(发现册)评比一等奖。
“最开始是因为舅妈送了我一只蜥蜴,养着养着我发现它们会脱壳,而且吃不同的食物排泄物的颜色也不一样,我觉得很有趣,就申请多养了几只,还把观察记录都写在日记本里。” 说起自己饲养的蜥蜴,王珞琦总能滔滔不绝。
“养蜥蜴的环境温度很重要,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所以饲养箱里分别设置了冷园和热园,还都放了一个温度计,我常常要监测箱子里的温度。”王珞琦介绍,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为蜥蜴生长添置了夜光灯、补钙灯、陶瓷灯、电解质洗澡水、钙粉等所需物品,日常还承担起定时喂食、温度调控、清理饲养箱等工作。
不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还是观察和研究。饲养蜥蜴的这一角,是王珞琦的“家庭实验室”。从一年级开始,王珞琦会记录蜥蜴的身高、体重,和妈妈一起完成蜥蜴的生长折线图,还会通过喂养不同的食物、调节饲养箱的温度、试用不同的垫材来发现蜥蜴的变化。在他的科学记录本上,记录着日常的“饲养鬃狮蜥需要准备哪些用品”“怎么给蜥蜴洗澡”等常识内容,也会有自己的研究思考,像“如何辨别蜥蜴的公母”“鬃狮蜥的肤色会随着长大而改变吗”“蜥蜴是怎么成为玩伴的”等等。最后,他将这些记录整理成饲养蜥蜴的30篇科学部落格,与更多人分享。
“我想收藏蜥蜴的这些美好时光。”谈及为什么会一直坚持记录蜥蜴的成长时,王珞琦说因为自己太喜欢了,所以想记录下这些点滴。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兴趣,让王珞琦成了一个生活中的小小科学家,他尝试在爷爷家养鸭子、种玉米,空闲时间还自己琢磨加湿车、盐水发电动力小车、履带坦克等。对于孩子科学的萌芽,王珞琦妈妈提道:“孩子从小就喜欢看各种科普的纪录片或者书籍,那时候我就会购买像‘好奇号’‘博物’科普杂志,还有儿童百科全书等书籍,曾经也让孩子跟着‘科学盒子’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有些科学我都没接触过,有些不可能我想自己实现。”对于自己未来想要研究的内容,王珞琦也怀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想去探索。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当机器人遇上鬃狮蜥 两位少年如何冒出科学火花
记者 施滢滢/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浙江县域观察:“写”好“一撇一捺” 挺起现代化发展脊梁
社会10-27
-
温州首个亿元无人机智能化生产线在瓯海开工
社会10-27
-
台风冷空气接连带来降水 浙江月底方迎“秋高气爽”
社会10-27
-
泰康之家·瓯园正式开业,享老新生活在温州绽放
社会10-27
-
火锅、烤肉、咖啡……温州市区一家农贸市场被爆改
社会10-27
-
引导电气产业链向上下游延链强链,乐清给传统制造“上新”
社会10-27
-
浙江省全域文明创建工作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平阳入选!
社会10-27
-
温州大黄鱼的七十二般变化
社会10-27
-
《雁荡山里见青音》获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微短剧奖
科教文体10-27
-
莫把“禁区”当“景区”
社会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