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得地“第一证”背后的改革故事
温州网讯 为364家优质企业供地8631.7亩,撬动39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投资。
D33204864911,普通的一本不动产权证书,背后却有不普通的故事。它源于温州数据得地政策,是该政策下供地的首批不动产权证书之一。
温州数据得地政策,从2023年推出以来,获得各界瞩目,今年9月更是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沿着这本证,记者近日来到乐清,寻访这项政策出台前的诸多探索,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再次探访一段激情澎湃的现代改革故事,体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
做到4亿元年产值
“小巨人”企业还是没有拿到地
2022年,来自湖南的刘新文在乐清柳市镇创业已经15年。没有地,是他最头痛的事。
2007年刘新文创立了新驰电气集团,因为“拿不到地”一开始就租在别人的厂房里生产。
“刚开始是在乐清北白象,2013年又跑到柳市上游村。2015年实在是‘搬不动’了,既然等不到地,那就买别人的厂房,于是最终落在了新光工业园区。”新驰电气集团总经理李韶华说。
沿着新光大道左右两侧延伸出数条小路,每一条小路两侧又坐落着数十个电气企业,从新光大道自西向东开,不过100米就能看到一个指示牌,上面整整齐齐写着企业的名字,细细一数就有14家企业,新驰电气集团就位于其中一条叫新光振兴路的小路上。
2022年底,新驰电气做到了4亿元的年产值,从乐清的一家普通电气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算这样,我们还是没有拿到地。”李韶华苦笑。
“2022年底,某地主要领导过来说,只要我们过去就给我们60亩地。我们当时特别心动,在我们的发展规划中,给我们50亩地,我们到2028年年产值就能做到28亿元。我们也去做了调研,那个地完全符合我们的发展需求。”李韶华说,当时他们暗下决心,2023年再拿不到地,真的就只能搬走了。
就像18岁的成年人被局限在8岁孩子的衣服里,“再这样下去处境太尴尬了。”李韶华说。
项目评审存在“假、大、空”
一些“好”企业拿不到“好”地
感到尴尬的不止新驰电气。
之前乐清的工业供地,针对50亩以上地块也实施过项目评审,10亩到30亩之间以招商引资为主。“但实际上有些招来的企业效果并不是很好。”乐清市经信局投资技装科科长陈小勇说。
有些企业项目书写得天花乱坠,但实际落地后效益不如人意。“一些企业拿到了地不是想着扩大生产,而是去出租、去转卖,当时本土的企业反应很激烈,经常到我这里拍桌子,称自己这么优质的企业你不给我地,反而给一些乱七八糟的企业。”陈小勇苦笑道。
2022年初,乐清市委书记徐建兵抛出一个“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一个公开透明的供地机制,让“好”企业拿“好”地,乐清市经信局局长方建永当场接下了。
事接过来了,怎么干?陈小勇说,当时乐清已有一个针对重大项目招引的考评办法,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结合了亩均评价,2022年2月9日,出台了《乐清市工业用地项目预评审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当时我们很理想化,想让招商引资的项目和本地项目同台PK,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招商引资的项目存在造假行为。”陈小勇说,此外在项目评审方面,也存在“假、大、空”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拿到地,在项目评审环节会许下很多当时根本无法验证的数据,比如产值、税收,再比如项目的前景。最后评审下来,实在一点的企业反而分打不起来。”
历经18份草案
酿就乐清首份“数据得地”文件
随后,乐清市经信局开展了大量入企调研和多轮部门讨论,针对客观反映企业“现在状态好不好”“未来发展快不快”“增资扩产谁最急”等问题,选取了较为准确、成熟的重点项目评审标准和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成绩单”雏形。“入围”的企业,在打分前还需要通过企业规模、亩均评价、发展趋势和无自有用地等“门槛”认定,最终按照赋分评价的成绩结果排名,确定供地名单。
在陈小勇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2022年4月到7月不断改进的18份方案草案和情况说明,见证了改革的精进和细致。
在不断征集各方意见之后,2022年8月2日,《乐清市工业用地项目预评审办法(试行)》正式发布,这是乐清市“数据得地”第一个正式文件。
不止乐清市感受到了供地问题给当地营商环境带来的损害,2022年,温州市经信局也发现有很多本地企业外迁,并且很多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都还没有地。当年全市1368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没有自有用地的企业占比接近15%。2022年11月,温州市开展优质中小企业用地难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提出要解决本地企业发展空间问题。
从新驰电气的用地需求,到乐清市乃至温州市的供地机制改进,三方转动的齿轮,在2022年末的这一刻耦合。
2023年的“520”
温州企业收到一份特殊表白
“当时我们根据之前出台的工业用地项目预评审办法,梳理出来99家亿元企业,排除关联企业用地、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后总共剩下29家,这些企业正好符合市里文件的要求,2023年我们一下子就解决26家。”陈小勇说,新驰电气集团就是其中一家。
2023年4月,新驰电气集团以柳市镇第一名的成绩,在提交一份用地申请表之后,摘下柳市镇自持的第一块土地,面积约21.9亩,用于建设年产5亿元光伏并网智慧设备系列产品智能工厂项目。
这块地的不动产权证书编号为D33204864911,李韶华幸福地向记者展示这本“数据得地”第一证,新驰电气董事长刘新文点赞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乐清市的做法引起温州市的注意。2023年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温州市经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牵头起草全市级的“数据得地”改革方案。
在起草方案的过程中,温州市经信局与各县(市、区)经信部门进行多轮对接,陈小勇作为乐清市经信部门代表深度参与,“他们非常高效、方案指向性非常明确”,陈小勇跟记者回顾一年前的那一段经历仍印象深刻。
2023年5月20日,《关于印发温州市先进制造业产值超亿元优质企业和5000万元以上高成长型企业供地预评审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发布,文件在开头部分明确指出,这项政策简称“企业‘数据得地’预评审‘365’”。由此,温州市“数据得地”第一份文件正式出台。“3”是3个基本条件,包括规模、亩均评价等;“6”是比拼6个预期指标;“5”是衡量企业实力的5项数据,包括企业成长、技术创新等。
2023年的“520”,温州的企业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表白,更是一份改革的承诺: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业用地机制,确保土地资源向“发展前景好、产值增长快、亩均效益高”的优质企业集聚。在率先探索农业用地包产到户之后,温州又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工业用地。
至今,“数据得地”机制已累计为364家优质企业供地8631.7亩,撬动39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投资。
改革永不停步。面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2024年,温州数据得地推出2.0版本,继续探索,迭代升级,并扩面提量,让竞争更加公平,也让改革本身不断完善成长……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在率先探索农业用地包产到户之后,温州又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工业用地
数据得地“第一证”背后的改革故事
记者 杨沈平 谢施琦 文/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温州举行全市乡镇(街道)交流活动
要闻11-20
-
张振丰调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
要闻11-20
-
温州两个项目,共获省级补助5000万元
社会11-20
-
数据得地“第一证”背后的改革故事
社会11-20
-
小区老年食堂装修好一年了 因为“一个章”迟迟无法开张?
社会11-20
-
“平阳好人”因病倒下 大爱之城爱心接力
社会11-20
-
寻找一只消失的奶牛猫 “宠物侦探”使出“十八般武艺”
社会11-20
-
南部县晚熟柑橘从量产到质优 东西协作的这颗“致富果”越来越甜
社会11-20
-
120多年前瑞安就有“脱口秀大会”,引领潮流!
媒体专栏11-20
-
“美”事如歌
媒体专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