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印刷史见证版权保护起源
温州是全国版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第二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城市,在文化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珍贵的民间文艺瑰宝。
2024年11月,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温州召开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国际研讨会,面向国内外推广“温州经验”。与会的240多位国内外专家参观考察了位于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实地感受温州版权工作的创新经验,以及活字印刷术非遗传承的国际性影响。
从中,我们发现,中国印刷术催生了“版权”意识和原始概念,是版权保护的发源地。何以见证?
唐代敦煌千佛洞雕版印刷《金刚经》
一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人类的知识主要靠在纸张上书写的方式传播,手抄很费功夫,人工代价也高昂,只能抄一本传看,很少能够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流通。
早在公元3至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公元7世纪的唐代,雕版印刷术开始广泛应用,此后工艺技术不断进步发展。但是,每一版书页的雕版是固定的,不可重复使用,既费料也费工夫,成本也高。公元11世纪40年代的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把每个汉字做成一个个单字备用,在空白的印版上排字印书,印完后单字拆开重复使用,促使印刷技术向轻量便捷、灵活循环使用的方向发展。
温州白象塔出土北宋泥活字《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温州博物馆藏
书籍可以印制几乎无限量的册数提供给世人阅读,成为印刷商和书商谋取利润的手段,也因此带来市场竞争,仿制原印版时有发生,侵犯原印版所有人的利益。
在中国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900多年、活字印刷术发明应用400多年以后,1455年,德国人古腾堡把活字印刷术引进欧洲,发明了用铅活字的手板机械印刷机。然而,印刷术在好长时间里受到抵制,规定印刷书籍必须得到许可。直到1710年,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双重推动下,承认作者是版权保护的主体,禁止出版商未经作者授权擅自印刷、翻印作品,印刷书籍才在欧洲推广发展起来。
二
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传播书籍的同时,也给印书带来了行业发展机会。
两宋时期,各级官府组织印刷大批书籍,寺院和民间书坊也积极印书发行。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都是印刷业发达的地区,也引发印书商之间的竞争。于是,印书商们就想到要对自己印制书籍印版的内容和式样,即版本进行保护,维护自身的利益。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四川刻印的一本王称著的《东都事略》书籍,目录页上就用长方形的框框,印上“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字样。这是迄今为止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版权所有和登记保护声明。
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王称《东都事略》书版目录页框注的版权
在福建省连城县四堡镇,明清两代时是书籍印刷的集中地,鼎盛时期有100多家印书坊,印刷的书籍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为了防止同行间无序竞争,每年正月初一,各印书坊把当年各自准备刻印书籍的名目和版式张贴出来,称为“岁一刷新”,提醒同行不要仿制,并通过大家的协商,规范同业间的竞争。与“岁一刷新”相配套的是“藏版所有”,在印制的书籍上标注如“聚贤堂藏版,翻刻必究”“翻刻必究,务本藏版”等“版权”保护的声明,从而保护了各印书坊的权益。
清代福建四堡印书坊的“版权”标注
而在瑞安,从清代以来,民间仍然坚守着用木活字编印各地姓氏宗族宗谱的习俗,在这些宗谱的扉页上,无一例外都约定俗成标注编印者为“×××梓辑”的落款。“梓辑”即表明“谱师”(宗谱编印者的尊称)通过他拥有印版、版的样式、排版印刷等专业的技能和宗谱文化的知识,作为“汇编人”有着一定的版权,与宗谱的宗族所共享,一般在一二十年后续修宗谱时,还请这位谱师或其子女、家族的人,或由其指定他人续修。
同治十一年王茹古斋、光绪十二年王就正堂木活字宗谱“梓辑”落款
到民国时期,书籍版权保护的含义已趋于规范,出版的书籍上会标注“版权所有,不准翻印”这类字样。1937年第一版出版的《辞海》,在“版权”词条对版权解释为:“书籍图画之印制权,由著作人或出版人所专有,他人不擅自翻印防制者,通称版权。”
三
雕版印刷是按照书籍内容在每一块印版上循序刻制的,按照中国线装书的格式,每一块雕版刻成对折的两页,一本书需要几十甚至数百块印版,活字印刷需要字库,一般刻制万余个大小号单字,而这些都需要耗费很大的材料、人工支出,存版、存字都可反复使用,属于印书商和工匠的固定资产,具备财产属性。
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至今,每个工匠所置备数万木活字字库作为资产,为防止与他人字库混淆或被盗,每家木活字字模都有细微差别,大小高低尺寸稍有不同。如,清代咸丰至民国年间,平阳坑东源王氏家族第二十代木活字印刷传人王宝忠(1855—1923),就是继承父亲传下来的木活字资产和手艺,四兄弟成家不分家,“抱团取暖”以木活字印宗谱发家致富。
瑞安木活字大小号字模字库
印版的专属权在得到所有权人的许可后,可租借、授权使用。如四堡印书坊历史上就有把印版租借给持有订单的书商的做法,以收取租金或代工的形式授权,但不能更改印版所有人版权名称。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皇帝下令用木活字印刷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127种佚书,重新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又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准奏将该套丛书颁给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广东五省官方书局翻刻流通,成为皇家版权授予的一个特例。
如今,现代版权概念大大超出了书籍印刷出版的局限,涵盖著作权、工业产权等更多知识产权领域。溯古观今,以实物、实证为依据,证实了起始于“印版之权益”的“版权”概念,因印刷术而生,产生于发明和最早应用印刷术的中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版权”源流的历史见证与保护的意义,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不局限于技术的本身,也是“版权”在中国产生历史的活态见证。
瑞安平阳坑东源“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如何进一步加以“版权”保护?比如,建立中国活字和雕版印刷版权交流联盟,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发展的机制,确立和扩大版权保护发源于中国的影响力,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版权”保护领域发挥更积极、更广泛的认知和教育作用。
来源:温州宣传
原标题:一部印刷史见证版权保护起源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 温州新增8家
社会01-09
-
全省金3A级景区村庄,温州四地入选!
社会01-09
-
“初旭”拍卖寻“新主” 重整投资人资格拍出1.29亿元
社会01-09
-
春节将至,公安交警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整治“再升级”
社会01-09
-
温州市中心医院杨府山分部正式启用
社会01-09
-
警惕这些校外培训!温州市教育局发布风险提示
科教文体01-09
-
温州多地发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
社会01-09
-
“蛇”来运转,蛇元素文创产品来了!
社会01-09
-
一身警服一生警察 追记鹿城公安民警徐忆东
社会01-09
-
温州土特产成长记
社会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