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温州人怎样过元宵?
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一首熟悉的“温州十二月令”童谣,揭示了灯是温州正月民俗活动中的最大主题。
农历正月,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佳节,而元宵节的灯则将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推向最后的高潮。

温州的元宵灯会历史悠久,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许多地方古籍和文人诗句中能窥见一二。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让我们看看古时温州人怎样过元宵?
唐宋:温州花灯已闻名全国
元宵赏灯活动在温州,最迟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唐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永嘉土贡竹丝灯。可见温州的花灯当时就已闻名全国,并被当作贡品。
而到了南宋时期,温州工商业已十分发达,“其货纤靡,其人多贾”。据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灯夕,外郡唯苏、杭、温华侈尤甚。自非贫人,家家设灯,有极精丽者。”

《岁时广记》,宋陈元靓编,清光绪刻本
“灯夕”是中国古代对元宵节的一种别称。元宵节夜张灯游乐,故称其夕为“灯夕”。元宵观灯自是最主要的民俗活动。陈元靓的这段记载,证明了至少在八百年前,温州元宵观灯之风已经极其盛行。百姓所设花灯精美富丽,制作的灯笼其华丽程度与首都杭州、“天堂”苏州不相上下。
奢华的花灯带来的视觉冲击,南宋温州人自然无法抗拒。南宋温州著名学者叶适就有诗句“艾褐家绸阔阔裁,抱孙携子看灯来”,描述的就是当时市民纷至沓来看花灯的热闹情景。
明代:元宵灯会至少要办六天
到了明代,温州的元宵灯会规模更甚。
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自十二、三夜点灯起,谓之试灯。十四、十五、十六谓之正夜。或结鳌山,搭灯棚,放烟火,士女通衢游赏。十七夜以后谓之残灯。”另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街衢结竹为门,挂彩张灯,庙宇尤盛。数日箫鼓,歌唱之声达旦。而妇女扰杂,至烦禁饬云。”

弘治《温州府志》,明王瓒等纂,民国抄本
从正月十二、十三办到十七之后,可见明代温州的元宵灯会至少要办六天。张灯结彩的支架由竹子搭成,饰以彩绸。除了门型灯架,还有“鳌山”(巨大的山形灯架,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来源于“巨鳌戴山”传说)。男女老少通宵达旦燃放烟火,歌舞奏乐,连城门宵禁的规定也置之脑后。

《岐海琐谈》,明姜准辑,民国乡著会铅印本
而明代姜准的《岐海琐谈》中,则详细描绘了明代温州人欢度元宵佳节的“全流程”:
元宵,郡城厢隅,除小巷外,尽构松棚,以事点照。北起双门,直穿南门江外卖茅桥而止。西自百里坊,竟透迎恩门外,越浦桥、横街至广化铺而止。府前街自府门首接五马街,卫前亦然。五马街东接大街,经道前前街,西至大来桥。新河自八字桥南至龙首湖,西折至山脚门而止。小南门街北接五马街,直至洋头而止。凡诸衙门门首及市镇总会处,特结鳌山。
其制灯,有花鸟虫鱼、人物器皿诸状,曰“青田灯”。或成“走马灯”,假灯气运机,顺逆交驰者。或剪楮成人物、花鸟及草书诗句为“雪灯”者。亦有间用竹丝、珠囤、料丝、羊皮,麦管诸灯以自异者。斗胜争奇,莫可殚述。
儿童结伙踏歌,一唱百应,遇别伙歌者,与之较胜,谓曰“撞歌”。逐利市厮,蒙假脸、著斑斓衣,或弄蟾蜍,或戏狮子,击鼓鸣金,沿门索赏。城居妇女出游,浓妆丽服,连袂徐行,旁午交错。村居者亦事妆饰,多以赝造钗环,配以色服,操舟至城,昼游于市,及灯盛庙宇,至夜方归。
清代:龙灯成为元宵灯会的“主角”
到了清代,温州元宵灯会更加多姿多彩,龙灯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
温州的龙灯堪称一绝,民间各地龙灯种类繁多,常见有首饰龙、布龙、纱龙、凳板龙、鳌江大龙等,其表演活动也大多集中在元宵节前后。

据清代劳大与《瓯江逸志》记载:“乃若正月初旬以至灯市十余日,昼夜游观,男女杂沓。竞制龙灯,极其精工。大龙灯一条,所费不下数十金。锣鼓喧门真,举国若狂,不数日间,付之一炬。”另据清代的《永嘉闻见录补遗》记载:“永嘉南塘等处,于元宵节有滚灯之举,削竹为骨,黏纸为龙。头之大者,至数十抱。儿童征逐其下,状至可哂。薄暮上灯,光彩焕发,亦颇有可观处。”

《瓯江逸志》,清劳大与著,民国抄本
在清人的记载里,精彩壮观的龙灯是温州元宵花灯中的“绝对C位”。以竹为骨,以纸为皮。仅仅龙头,就有“数十抱”的尺寸,儿童可以在其下追逐玩耍。当时在南塘一带展示的龙灯,由于过于巨大,无法进入城内。重金打造的龙灯在观灯结束后就要“付之一炬”,虽太过奢侈,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温州物质生活的丰盈。
清代温州的元宵灯会,是一场彻夜狂欢的盛会。温州全城内外,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四乡男女,扶老携幼,赶进城来赏玩花灯。这一天到更许,城门始闭,但南城水门仍然开尺余,小舟整夜可以出入。清代方鼎锐《温州竹枝词》中有首诗描述这一情景:三更灯火映窗栊,宵市居然晓市同;夜禁七城都上锁,轻舟还有水门通。

《温州竹枝词》,清方鼎锐纂辑,清同治刻本
如此盛会,自然引得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歌颂这盛世繁华。以下例举几篇,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清代温州人的元宵佳节:
歌吹新年乐意腾,满城争演上元灯。
滚龙走马喧通夕,火树银花列万层。
——清·郭钟岳《瓯江竹枝词》
篝车岁岁乐丰收,竹马儿童竞笑讴。
擎出光明灯万盏,河乡争赛大龙头。
——清·方鼎锐《温州竹枝词》
夜夜银花闹上元,龙灯滚到紫微垣。
村姑不怕严城闭,还剩沙钱屉水门。
—— 清·戴文俊《瓯江竹枝词》

《瓯江竹枝词》,清戴文俊著,清同治刻本
参考资料:
《月令图与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张皓
《古籍里的温州元宵》王昉
《寻找老行当》金文平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古时温州人怎样过元宵?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温州市2025年“慈善一日捐”活动启动 让爱心善举在瓯越大地蔚然成风
社会02-13
-
“海霞红色研学”圈粉 在海霞营地过寒假成青少年新选择
社会02-13
-
暖“新”共团圆!鹿城各级城市驿站邀新就业群体庆元宵
社会02-13
-
猜灯谜吃汤圆、体验益智教具……温图老年馆温暖回归!
社会02-13
-
55米长的龙灯巡大街 元宵佳节瓯海“元”气满满
社会02-13
-
“空中交警”上岗啦!瑞安启用“地空联动”巡航疏导交通
社会02-13
-
永嘉乐清来市区将更加便捷 东蒙山隧道进口段开启全面施工
社会02-13
-
反诈劝阻员是如何“抢人抢钱抢时间”的
社会02-13
-
花要开了,小区里的9棵树却不见了
社会02-13
-
《舌尖上的中国》为何选这碗深夜里的温州馄饨
社会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