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孩子没有内驱力 家长如何用“外驱力”来激发?

孩子没有内驱力 家长如何用“外驱力”来激发?

温州网 2025-04-20 10:05:21

王绎谙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社区心理援助师、国家绘画心理分析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鼓励咨询师、系统式家庭咨询师,温州市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不少家长留言吐槽,孩子学习拖拉,以前读小学的时候作业不多没太当回事,现在初中了有做不完的作业,家长总是催促完成,非常苦恼。而且孩子学习没有内驱力,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

  心理咨询师王绎谙回复:关于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家长可以适当用一些智慧的“外驱力”来激发,比如通过心理需求、学习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多维度入手。

  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期,家长需尊重孩子,逐步将学习责任还给孩子。首先,放权学习,允许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式,甚至参与制订学习计划,不再过度监督孩子写作业和改错题。其次,减少生活包办,通过日常小事培养责任感和掌控感。最后,用“选择权”替代命令,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和“我愿意坚持”

  学习内驱力的核心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和“我愿意坚持”。一方面降低难度,积累小成功,若孩子因课程难度大而退缩,可暂时降低目标,通过阶段性突破重建信心。另一方面,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完成一个大目标后,可采用“家庭聚餐”“家庭旅行”等方式给予奖励,同时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可尝试“考后100分”策略,弱化挫败感。

  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学习变得有趣

  孩子对抽象知识感到枯燥,需将学习与兴趣、生活结合。首先,挖掘学科趣味性,例如通过科普纪录片(如《宇宙时空之旅》)激发对物理的兴趣。其次,开展项目式学习实践,鼓励孩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家庭垃圾分类方案、制作历史人物手账。最后,关联价值观与使命感,引导孩子思考“学这些有什么用”。例如,编程如何参与AI创新,赋予学习深层意义。

  营造支持性环境,避免“隐性压力”

  家庭氛围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影响深远。首先,采用“精神激励”替代物质奖励,避免破坏内在动机,可建立“成就墙”展示孩子的努力成果。其次,设定“无压力学习时段”,允许孩子每天有适度的自由活动,通过放松恢复认知资源,提升后续学习效率。最后,家长以身作则,减少“监控式陪伴”,转为共同学习,用行为示范传递终身学习理念。

  应对挫折,培养“成长型思维”

  青春期孩子易因考试失利产生自我否定。家长要这么应对:

  1.重构失败意义,用“这道题暴露了哪些知识漏洞?”替代“你怎么这么笨”,将挫折转化为学习机会。

  2. 榜样故事激励,分享名人克服困难的事例(如爱迪生上千次实验才获得成功),增强心理韧性。

  3.教孩子通过正念呼吸、运动等方式缓解焦虑,避免负面情绪累积。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孩子没有内驱力 家长如何用“外驱力”来激发?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